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四回:枕边风兄弟生隔阂,暗较劲家宅起暗涌

自“布料风波”之后,张氏认定了大嫂郭氏假公济私,管家杜敬趋炎附势,心中愤懑难平。她虽不敢再无凭无据地去向樊宏质问,但平日里言行举止,却处处透出对郭氏的不满与挑衅。

往日里妯娌二人一同给王氏请安(王氏虽不在,礼数仍存),或是商议家事,尚能维持表面客气。如今张氏却时常借故推脱,即便去了,也是言语冷淡,夹枪带棒。譬如郭氏吩咐下人更换府中窗纱,张氏便要在背后嘀咕:“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般铺张,也不知省些银钱将来分家时好多得些。”若郭氏节俭了些,她又有话说:“瞧那小家子气,掌着家却这般吝啬,平白失了樊家的体面。”

府中下人皆是察言观色的好手,见两位奶奶不和,便有些心术不正的,或是想巴结得势的一方,或是单纯搬弄口舌,在两房之间传递些闲言碎语,使得那误会与隔阂愈发加深。

樊垣虽觉妻子有些过分,劝过几次,但张氏岂肯听他的?反怪他胳膊肘向外拐,不为自己房里争气。她几乎夜夜在樊垣耳边吹那枕边风。 “你整日在外辛苦,与大哥一同打理生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你看大哥,如今俨然以家主自居,事事都要压你一头。” “那日盘点药材行,明明是你的主意更好,大哥却偏要按他那套老的来,还不是怕你显出能耐?” “大嫂更是了得,暗中不知捞了多少好处去贴补娘家。我们玉杰、玉宝也是樊家正根正苗的孙子,将来分家,难道要看着大房吃肉,我们连汤都喝不上吗?” “我瞧父亲让大哥暂代家主,未必没有考察之意。你若不争气,这偌大家业,将来只怕都要落在大房手里了!”

起初樊垣还辩解几句:“大哥并非如此之人”、“父亲常教导兄弟和睦”云云。但久而久之,这般话语日日灌输,加之他本身也有些争强好胜之心,便渐渐觉得妻子所言,似乎也不无道理。再看兄长樊宏,处理事务时确实越发有决断,很少再像过去那般事事与自己商量,那“暂代家主”的身份,似乎让他自然而然地端起了架子。樊垣心中那点微妙的嫉妒与不服,便被勾了起来。

兄弟二人虽依旧一同出门,一同料理生意,表面上客客气气,但那份手足之情已悄然变了味道。商议事情时,樊垣不再像过去那样畅所欲言,有时甚至会故意提出不同意见,与兄长争执几句,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樊宏则觉得弟弟近来有些浮躁,不似以往贴心,心中亦有些不满,碍于情面,也不好多说。

这一日,兄弟二人在绸缎庄商议一批新货的价格。樊宏认为应按往常定价,薄利多销。樊垣却道:“如今苏杭来的货船少了,这批料子花色又新,奇货可居,理应提价两成。” 樊宏摇头:“提价恐伤及老主顾,不妥。” 樊垣坚持:“做生意岂能一味守旧?此时不提,更待何时?” 兄弟二人竟争执起来,最后还是杜敬在一旁打圆场,折中了一下,略微提价半成,方才了事。

回府途中,二人同坐一车,却一路无话,气氛颇显尴尬。樊宏心想:“二弟近日怎地如此急功近利?”樊垣则暗忖:“大哥如今是越发保守专断了。”

这种暗中的较劲,不仅体现在生意上,也蔓延到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给孩子们请的西席先生,大房请了一位,二房便觉不能落后,也要另请一位更有名望的。逢年过节给亲友备礼,两房也暗中比较厚薄。甚至一日三餐,两房也渐渐不再一同用饭,而是各吃各的。

郭氏见二房如此行事,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她也在樊宏面前抱怨张氏骄横无理,不把自己这掌家嫂子放在眼里,又疑心樊垣怂恿妻子,故意与兄长作对。樊宏听得多了,对弟弟的不满也日渐累积。

樊家宅院内,往日那种融洽和睦的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形的紧张与压抑。下人们行事也愈发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便开罪了哪位主子。唯有管家杜敬,依旧忙碌地穿梭于两房之间,传话递物,调解矛盾,脸上总是挂着谦卑的笑容。只是有时,当他独自一人时,看着这日渐疏离的兄弟妯娌,嘴角会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冰冷的笑意。

远在余杭的樊员外,偶尔收到家书,信中樊宏只报喜不报忧,皆言“家中一切安好,生意顺遂,弟亦勤勉”,让他倍感欣慰,全然不知高堂之下,基石已渐松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诡异的平静中悄然孕育。

这正是:枕边风起兄弟隙,暗流涌动宅院深。高堂远隔千里外,哪知祸根已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