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公堂初讼 富户巧辩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3章 公堂初讼 富户巧辩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9:24:30

河池县知县黄大人,时年三十有五,乃是两榜进士出身,读书人气质浓厚,面容清癯,三缕长须修剪得一丝不苟。他为官数载,虽一心想着勤政爱民,做个青天,奈何长于诗书经义,于刑名钱谷等实务却经验浅薄,尤其面对人命官司,更是慎之又慎,唯恐断错了案,有损清誉。

此刻,他正在后堂翻阅典籍,忽闻堂前鸣冤鼓响,声音急促,心中便是一凛。不多时,便有衙役将支秩、连宇的状纸呈上。黄知县展纸细读,越看脸色越是凝重。状纸上竟指控本县富户俞厥成,因察觉长工连宗与妻子鲍氏有私情,怀恨杀人,并伪造中风假象!

“通奸”、“谋杀”、“乡绅”、“长工”……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无疑是一桩能轰动全县的大案!黄知县不敢怠慢,立即传令:“升堂!”

“威——武——”

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分列公堂两侧,低沉的堂威声中,黄知县整肃官袍,端坐于“明镜高悬”匾额之下,面色肃然。

“带原告,被告上堂!”

支秩、连宇被带上堂来,跪在左侧。两人皆是平民,初次置身这森严公堂,面对两旁虎视眈眈的衙役和高高在上的知县,都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连宇更是身体微微发抖。紧接着,俞厥成也被传唤到堂,他身穿绸缎长衫,神色从容,稳步上前,撩衣跪在右侧,举止间不见丝毫慌乱。

“堂下何人?有何冤情,从实诉来!”黄知县惊堂木一拍,沉声问道。

连宇率先磕头,带着哭腔,将兄长连宗暴毙、发现伤口之事说了一遍,虽因紧张有些结巴,但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支秩则较为镇定,接口补充,将酒宴上连宗失言、俞厥成神色有异等细节一一陈述,并最终推断俞厥成是杀人凶手。

黄知县听罢,目光转向俞厥成:“俞厥成,他二人指控你因奸情杀害长工连宗,你有何话说?”

俞厥成抬起头,脸上竟是一片冤屈与愤慨交织的神色。他先是对黄知县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然后直起身,声音清晰而沉稳:“青天大老爷明鉴!这纯属诬告!小人冤枉!”

他先是承认连宗确是自家雇工,并已于前日清晨发现身亡。“那日清晨,小人见连宗迟迟未起,前去查看,才发现他已身体冰凉,气息全无。小人念其多年辛苦,心中亦是悲痛,又恐其弟连宇担忧过度,故以‘中风猝死’相告,实是出于一片好意,想让他莫要过于伤心。谁承想……谁承想竟被他们反咬一口,诬陷小人杀人!”

他接着道:“连宗身体素来强健,突然身亡,小人亦觉蹊跷。但若说小人因奸情杀人,更是无稽之谈!小人妻室鲍氏,虽出身寒微,但自入门以来,一直恪守妇道,谨遵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岂会与一长工有染?此乃连宇、支秩二人,见小人家中薄有资财,心生贪念,借此机会讹诈于小人!他们所言酒宴之事,更是子虚乌有,分明是捏造构陷!那伤口……谁知道是不是他们自己在收殓尸体时,故意弄上去,以便诬告小人?”

俞厥成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合情合理,尤其将“中风”之说解释为“好意”,将指控归结为“讹诈”,瞬间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他表情悲愤中带着委屈,眼神坦荡,若非支秩亲见那日他眼中寒光,几乎也要被他骗过去。

黄知县听完双方陈述,眉头紧锁。一方是悲愤指控的苦主,一方是振振有词的乡绅,各执一词,真假难辨。他沉吟片刻,心中已有计较:人命关天,终究要以事实为依据。而眼前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便是连宗的尸体!

“尔等双方各执一词,孰是孰非,难以决断。”黄知县开口道,“既然原告指称连宗身上有致命刀伤,而被告予以否认。那么,本官唯有当场验尸,方能查明真相!”

他当即下令:“即刻备轿!本官要亲往俞家,现场勘验!衙役、仵作随行!”

“嗻!”堂下齐声应和。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县衙,直奔俞家。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百姓围观,指指点点,都知俞家出了命案,知县大老爷要亲自验尸,更是增添了无数谈资。

到了俞家,连宗的尸体已被移至一间空房。黄知县端坐一旁监督,仵作——一位五十余岁、经验丰富的老吏——上前准备验尸。

所有闲杂人等被屏退,只留必要人员在场。仵作解开连宗衣衫,露出尸体。时值冬日,尸体**尚不明显,但那青白的肤色和僵硬的肢体,依旧透着死亡的阴冷气息。

仵作手法熟练,先从头部开始检查,翻看眼耳口鼻,又查验脖颈、胸腹、四肢,里里外外,仔仔细细。连宇和支秩紧张地盯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俞厥成则垂手站在一旁,面色看似凝重,眼神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笃定。

终于,仵作检查到了肋下部位。当那处寸许长的伤口暴露在众人眼前时,黄知县身体微微前倾,凝神细看。连宇忍不住喊道:“大老爷!您看!这就是我哥被杀的证据!”

那伤口边缘整齐,确系刃伤无疑。但正如支秩之前所发现,创口处的皮肉呈现出一种极其不自然的干白色,毫无血色,与周围皮肤的青白倒是颇为接近,若不细看,几乎难以察觉其异常。

仵作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验尸多年,见过各种伤口。生前所受创伤,无论大小,因血液尚在流动,创口必然有血渍浸润,肉质多呈暗红色,周围或有血晕、血癍。而死后造成的损伤,因血脉已停,则创口苍白,无血。眼前这伤口,形态是生前所致(边缘整齐,有生活反应迹象,但仵作当时知识可能无法精确判断细微生活反应),但颜色却完全符合“死后伤”的特征!

这实在太矛盾了!仵作反复查验,甚至用热水、糟醋等物熏洗伤口,那肉色依旧干白。他额头上渗出了汗珠,这等怪异情形,他从业以来竟是头一次遇到!

“回禀大人,”仵作起身,面带难色,向黄知县汇报,“尸体周身只有肋下这一处刃伤,别无其他明显伤痕。只是……只是这伤口甚是奇特,按其形态,应是利刃所致,但其肉色干白,毫无血荫,按常理……又像是人死之后才造成的。”

“什么?”黄知县一愣,“死后造成的?”

“这……按一般经验而言,确实如此。”仵作不敢把话说死,“但小的才疏学浅,如此矛盾的伤情,实属罕见。”

黄知县也犯了难。他起身亲自走到尸体旁,蹲下仔细察看那道伤口。果然如仵作所言,创口皮肉干瘪发白,别说鲜血,连一丝血丝都看不到。这与他想象中血肉模糊的杀人伤口大相径庭。

公堂之上,俞厥成曾说这伤口可能是连宇、支秩为讹诈而事后伪造。难道……竟被他说中了?黄知县心中天平开始倾斜。

就在这时,那仵作为了解惑,也是为自己脱责,想起一本权威着作,连忙躬身道:“大人,小的记得,宋慈宋提刑所着的《洗冤录》中,似乎对生前死后伤痕之别,有详尽论述。此书乃检验圭臬,或可解惑。可否派人速回县衙,取《洗冤录》来对照查验?”

黄知县闻言,正欲点头。不料,站在一旁的俞厥成忽然上前一步,躬身施礼,语气诚恳地说道:“大人,何必劳烦衙役兄弟再跑一趟?巧得很,小人家中正好藏有一本《洗冤录》。小人平日闲暇,也喜读些杂书,尤其律法、刑名之类,以期知法守法。此书就在书房,小人这就去取来,供大人与仵作先生参考。”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怔。黄知县更是颇感意外,随即面露喜色:“哦?俞员外家中竟有此书?甚好!速去取来!”

支秩和连宇对视一眼,心中都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这俞厥成,未免也太“配合”了!他家里怎么偏偏就有这本关键的书?

俞厥成应声退下,不多时,便双手捧着一本线装旧书回来,恭敬地呈给黄知县。书皮上,正是《洗冤录》三个楷体大字。

黄知县接过书,递给仵作:“快!查找相关章节!”

仵作连忙翻找,很快,便找到了论述刃伤鉴别之处。他仔细阅读片刻,脸上露出恍然之色,随即高声诵读起来,声音在寂静的停尸房内格外清晰:

“凡生前刃伤,即有血渍,其所伤处血瘀,四畔创口多血花鲜艳。若死后用刃割伤处,肉色即干白,更无血花。盖以死后血脉不行,是以肉色白也!”

这一段文字,如同重锤,狠狠敲在黄知县的心上,也敲碎了连宇和支秩最后的希望!

书中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生前伤,有血;死后伤,肉色干白!连宗肋下这伤口,正是“肉色干白,更无血花”!与书上描述的“死后用刃割伤”的特征,完全吻合!

黄知县一把夺过《洗冤录》,自己又反复看了几遍,确认无误。他再低头看看连宗的伤口,越看越觉得,这伤口就是书上所说的“死后伤”!

刹那间,他心中所有的疑虑似乎都烟消云散。原来如此!真相竟是这般!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射向跪在地上的连宇和支秩,脸色阴沉得可怕。

案件的走向,在这一刻,因为一本《洗冤录》,因为一段被机械理解的条文,发生了根本性的、彻底背离真相的逆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