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贫困岁月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1章 贫困岁月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9:24:30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天下承平日久,江南一带却并非处处繁华。浙西天目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自古便是灵秀与险峻并存之地。山脚下,清溪村依水而建,几十户人家散落在溪流两岸,村民多以耕田、打猎、砍柴为生。

村尾最靠近山脚的地方,孤零零地立着一间土坯房。墙壁是黄泥混着稻草夯筑而成,历经多年风雨,已显斑驳,裂开了几道细密的口子。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每逢大雨,屋内便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这便是年轻樵夫林阿石的家。

阿石今年刚满二十,却已独自在这世间挣扎了五年。他爹娘在他十五岁那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双双离世,只留下这间破屋和几件旧家具。从此,他便子承父业,拿起阿爹留下的那柄磨得发亮的柴刀,成了清溪村又一个靠山吃山的樵夫。

时值深秋,天目山早已褪去了夏日的苍翠,换上了一袭斑斓却萧瑟的秋装。枫叶如火,银杏铺金,本是诗人笔下美景,但在阿石眼中,这却意味着寒冬的逼近。更不巧的是,接连五六日的秋雨,将山路泡得泥泞湿滑,别说砍柴,就连上山都极为危险。阿石已经多日没能进山,家里那口半人高的米缸,早已见了底。他翻遍了灶台角落,只找出半把受潮发霉的糙米,几块硬得能硌掉牙的糠饼,便是他这几日全部的口粮。

这日清晨,阿石被腹中饥饿唤醒。他掀开那床打着补丁的薄被,一股寒意瞬间袭来,让他打了个哆嗦。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只见天色已然放晴,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院子里,映得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

“天晴了,总算能上山了。”阿石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半把糙米倒入锅中,加了满满一瓢水,点燃灶膛里最后几根干柴,熬煮起来。粥很快煮好,却稀得能清清楚楚照见他自己消瘦憔悴的脸庞。

他端起碗,几口便将那寡淡的粥水灌入喉中,胃里总算有了点暖意,但饥饿感却并未消减多少。他将剩下的两块糠饼揣进怀里,又检查了一下别在腰后的柴刀,背上那个用竹篾编成、边缘已被磨得发亮的柴篓,推开那扇吱嘎作响的木板门,踏入了清冷的晨风中。

“阿石,上山啊?”隔壁院子里,正在喂鸡的王婆婆看见他,招呼了一声。

“诶,王婆婆,雨停了,去砍点柴。”阿石停下脚步,脸上挤出一点笑容。王婆婆是看着他长大的,爹娘去世后,没少接济他,时常塞给他几个鸡蛋或一把青菜。

“路上当心点,后山滑得很。”王婆婆关切道,又从鸡窝里摸出两个尚带温热的鸡蛋,硬塞到阿石手里,“拿着,路上吃,看你瘦的。”

阿石推辞不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连声道谢。他知道,村里像王婆婆这样的好心人不少,但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他不能总靠别人接济。

离开村子,踏上通往山中的小径。雨水浸润后的山路果然泥泞不堪,脚踩下去,泥浆能没过脚踝。路旁的草木挂满水珠,没走多远,阿石的裤腿和草鞋便已湿透,冰冷的寒意顺着脚底蔓延上来。他紧了紧单薄的衣衫,埋头前行。

越往山里走,树木越发茂密。参天的松柏、挺拔的杉树、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阔叶乔木,遮天蔽日。林间雾气氤氲,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投下几道斑驳的光柱。阿石对这片山林熟悉得如同自家后院,他知道哪里柴禾好,哪里地势险。但连日阴雨,近处山道旁像样的干柴早已被先上山的人捡拾干净。他必须往更深、更少人去的后山走。

山路越来越陡,阿石喘着粗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找了处相对干燥的石块坐下,从怀里掏出糠饼,就着山泉水,艰难地啃食起来。糠饼粗糙剌喉,他必须小口小口地就水吞咽。吃完一个饼,他小心地将另一个包好,留作晌午的干粮。那两个鸡蛋,他舍不得吃,想着晚上回来或许能煮个蛋花汤。

休息片刻,他继续往深山里跋涉。后山树木更加古老粗壮,藤蔓如巨蟒般缠绕其上。他挥舞柴刀,砍断拦路的荆棘,仔细搜寻着合适的柴禾。或许是运气不佳,或许是前几日风雨太大,将不少枯枝都打落埋进了泥里,他忙碌了近两个时辰,柴篓里也只铺了薄薄一层。眼看日头渐高,腹中又开始咕咕作响,阿石心中不禁焦急起来。这些柴,就算挑到二十里外的镇上,也换不来几文钱,更别说买米了。

疲惫和沮丧涌上心头,他靠在一棵需两人合抱的老松树下,望着林间稀疏的天空,长长叹了口气。爹娘在世时,虽然日子也清苦,但至少回家有口热饭,夜里有人点亮一盏温暖的油灯等待。如今,空荡荡的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对着四壁和冰冷的灶台。

“爹,娘,你们在那边可好?”阿石低声自语,眼圈有些发红,“儿子没用,连自己都快要养不活了……”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用力眨了眨眼,强行憋了回去。他记得爹常说:“男子汉大丈夫,肩膀要硬,能扛得起日子。” 娘也总说:“阿石,做人要心善,心善的人,老天爷总会给条路走。”

想到爹娘的教诲,他深吸了一口林间清冷的空气,重新振作起精神。不能放弃,只要还能动,就得砍柴,就得活下去。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和草屑,准备继续往更深处走。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老松树虬结的根部,那里被雨水冲刷,露出了部分盘根错节的树根,而在树根与泥土的缝隙间,似乎有一角青绿色的东西,在斑驳的光线下,反射出一点异样的光泽。

“嗯?这是什么?” 阿石有些好奇,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怎么会有人工造物?他蹲下身,用手扒开潮湿的泥土和腐烂的落叶。那东西渐渐显露出来,竟是一面巴掌大小的物件,入手沉甸甸,冰凉刺骨。他将其完全取出,在衣襟上擦了擦,看清了全貌——那是一面青铜镜。

镜子边缘刻着细密繁复的缠枝莲纹,虽然覆盖着斑斑铜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辨。镜面并非十分光洁,蒙着一层岁月的晦暗,却依然能模糊地映出他惊讶的面容。最奇特的是镜背,正中央嵌着一颗暗红色的珠子,约莫黄豆大小,色泽深沉,仿佛凝固的血液,对着光看,内里似乎还有细微的流动感。

阿石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他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也觉得这镜子造型古拙,绝非寻常人家所用之物。“莫非……是件古物?”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让他一阵激动。镇上的当铺里,偶尔也会收一些旧东西,若这镜子真是个古董,说不定能换不少钱!至少,这个冬天的米粮就不用发愁了。

这个发现带来的喜悦,瞬间冲淡了之前的疲惫和沮丧。他反复摩挲着冰凉的镜身,越看越觉得是个宝贝。也顾不上砍柴了,他将青铜镜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贴肉放着,似乎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希望。他背起那半篓柴禾,决定立刻下山,柴虽然少,但有了这镜子,或许就能渡过难关。

回到清溪村时,已是夕阳西下。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村口闲聊的村民打招呼,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潮湿和霉味混合的气息。他将柴篓放下,迫不及待地掏出怀里的青铜镜,就着窗外最后的天光,再次仔细端详。

“真好看……”他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缠枝莲纹,又摸了摸那颗暗红色的珠子,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激灵。他将镜子放在床头那张唯一的木桌上,想着明天一早就去镇上当铺问问价。

肚子里传来一阵饥饿的轰鸣,他才想起自己一天只吃了一个糠饼。他走到灶台边,看着空荡荡的米缸和冷锅冷灶,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点燃了灶火,将怀里剩下的那个糠饼掰碎,和王婆婆给的两个鸡蛋一起,煮了一小锅糊糊般的汤水。

吃过这顿简陋的晚饭,夜色已浓。劳累了一天的阿石,感到浑身筋骨酸痛。他吹灭那盏如豆的油灯,躺倒在冰冷的床板上。土坯房四处漏风,夜风穿过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谁的哭泣。他裹紧薄被,身体疲惫至极,但精神却因怀揣“宝贝”而有些兴奋,辗转了许久,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睡梦中,他似乎又回到了爹娘都在的时候,屋里点着温暖的灯,娘在灶台边忙碌,爹在修补家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然而,这温馨的画面渐渐模糊,被一阵幽幽的、若有若无的叹息声打断。那声音似远似近,带着说不尽的委屈和哀怨,在他耳边萦绕。

阿石猛地从梦中惊醒,屋内一片漆黑,只有惨淡的月光从破旧的窗纸洞中渗入,在地上投下几块模糊的光斑。“谁?”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声音在空寂的屋里显得格外突兀。无人应答,只有风吹过窗纸,发出“沙沙”的轻响,以及远处山林里隐约传来的几声夜枭啼鸣。

“是风吧……还是我听错了?”阿石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太过劳累,出现了幻听。他翻了个身,准备继续睡。可刚闭上眼,那叹息声又幽幽地响了起来,比刚才更清晰了几分,仿佛就在这屋子里,甚至……就在他床边。

阿石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汗毛倒竖。他屏住呼吸,侧耳细听。除了风声,屋里再无其他动静。“真是怪了……”他嘟囔着,心里有些发毛,但困意再次袭来,他抵抗不住,终究还是沉沉睡去。只是在彻底失去意识前,他似乎又听到了那叹息声,还夹杂着一声极轻微、极模糊的低语,像是说:“……何时……才能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