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44章 标准之辩;守古法vs应市场,研究会内争

立夏后的第一场雷雨,把郑州浇得通透。

傍晚七点,豫菜历史文化研究会二楼会议室灯火通明,长桌两侧坐满人——左侧是老派厨师代表,白发苍苍,手边摆着铜勺、竹尺、手写老菜谱;右侧是年轻厨师与市场运营,t恤、笔记本、手机电量红得刺眼。

窗外雨声噼啪,窗内空气却凝滞得像一锅即将沸腾的高汤。

今天议题只有一个:豫菜标准化。具体说,是“守古法”与“应市场”的边界——萝卜切丝是否必须0.08毫米?糖醋汁比例是否固定为糖75醋50?扒广肚是否只能小火45分钟?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把尺,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也横在人心之间。

会议开场,凌老拄杖而立,声音不高,却压得住房顶:“标准化,不是枷锁,是路标。路标要指路,也要留余地。今天,我们只讨论——哪条路必须笔直,哪条路可以拐弯。”话音落下,他按下遥控器,大屏跳出两行大字:

守古法:核心技艺,定量定形,寸步不让

应市场:非核心环节,可调可变,顺应需求

两行字,像两条平行铁轨,中间却隔着万丈深渊。老派厨师率先发难。

老厨师代表王丰海,72岁,开封“又一新”退休主厨,手边摆着一把9寸铜勺,勺背刻“民国三十七年”字样。

他站起来,铜勺往桌上一磕,“叮”一声脆响,像给争议定调:“没有0.08毫米,就不叫牡丹燕菜!武则天看的,是刀工,不是故事!”

他掏出一张泛黄老照片,上面是1956年开封厨师考核场景,萝卜丝细可穿针,照片下方手写一行字:刀工误差>0.01毫米,淘汰。

老人用指尖敲照片,每敲一下,桌面就颤一下,“这是底线,一毫米都不能让!”

紧接着,老派厨师们纷纷附和:糖醋鲤鱼,糖75克、醋50毫升、油15毫升,是“开封味”的dNA;扒广肚,小火45分钟、95c±2c,是“豫菜灵魂”;山野菜拌燕菜,必须用手掐,不能用刀切,是“民间智慧”……他们说话像背口诀,数字像钉子,一颗颗钉进木板,也钉进年轻厨师的耳膜。

年轻派不甘示弱。

代表张帆,29岁,郑州连锁快餐研发总监,t恤印着“Fast&Fresh”,他站起来,把手机投屏,跳出一张数据图:年轻白领午餐平均用时22分钟,愿意等待“传统豫菜”的仅占7 %;简化版“豫式盖饭”——牡丹燕菜变“牡丹萝卜丝盖饭”,扒广肚变“广肚滑蛋盖饭”,糖醋鲤鱼变“鲤鱼肉丁便当”,测试满意度达82 %。

他声音不高,却句句带数据:“我们不是背叛,是翻译!把0.08毫米翻译成0.8毫米,把45分钟翻译成15分钟,把180元翻译成18元,让豫菜进写字楼,进高铁,进便利店!”

年轻厨师们紧随其后:山野菜可以用刀切,只要断面整齐,口感差异<5 %;糖醋汁可以预包装,糖70醋55,适应全国口味;扒广肚可以用压力锅,12分钟达到45分钟口感,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他们说话像放ppt,每页都有柱状图、折线图、雷达图,数字像水,流动、可调、可妥协。

争论像拉锯,每一齿都咬住对方要害。

王丰海把铜勺往桌上一拍:“压力锅?那是做饭吗?是打仗!豫菜不是快餐,是礼制!”

张帆也不甘示弱,把手机往上一举:“礼制也要上厕所!上班族只有30分钟,你让他等45分钟,他转身就去吃拉面!”

一句“上厕所”,把全场逗笑,却也把争议推向**——传统与市场,到底谁让路?

李明远坐在中间,像坐在火与水的交界。他理解老师傅的坚守——0.08毫米,是手艺的尊严;他也理解年轻人的急迫——22分钟,是生存的节拍。他的右腕隐隐作痛,那是半个月来每天颠勺500次留下的乳酸;他的左眼微微跳动,那是连续3天看数据报表留下的疲劳。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声音不高,却带着后厨火焰的噼啪声:“我提议,核心技艺定标准,非核心环节可灵活。”

他走到白板前,画一条竖线,左侧写“核心”,右侧写“非核心”——

核心:刀工精度、火候曲线、糖油比例、分餐礼仪——定量定形,寸步不让

非核心:切菜工具、加热设备、呈现形式、售价区间——可调可变,顺应市场

他把笔帽合上,声音轻,却重:“让0.08毫米,继续穿针;让0.8毫米,也有市场。让45分钟,留在礼制宴;让15分钟,走进写字楼。豫菜不是非此即彼,是亦此亦彼。”

凌老站在一旁,目光像探照灯,扫过一张张脸。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80年岁月的重量:“豫菜,是黄河,不是水渠。黄河有堤岸,也有弯道;有急流,也有缓滩。堤岸是核心,弯道是市场;急流是古法,缓滩是创新。我们今天,只给堤岸定高度,不给弯道定方向。”

他走到白板前,把“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画一条波浪线,像黄河,也像人心,“核心技艺,寸步不让;非核心,天高海阔。”

话音落下,全场安静3秒,随后掌声四起,持续15秒,像给争议画上句号,也像给未来点亮路灯。

王丰海把铜勺收回怀里,像收起一把剑;张帆把手机锁屏,像收起一张盾。两人对视,目光里仍有火花,却不再灼人,而是炉火,暖而亮。

会后,陈静雅把白板拍照,发到微信群,配文:“豫菜标准V1.0——核心定形,非核心定心。”

李明远把那张照片设成群封面,右角写上:“0.08毫米与0.8毫米,同在;45分钟与15分钟,共存。”

王建业把那张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后厨门口,像贴一张护身符:核心技艺,寸步不让;非核心,天高海阔。

夜深了,后厨的灯却亮了一夜。

火光在铜勺背跳动,像给标准盖上烙印,也像给未来点上第一盏灯。灯光里,他们的影子紧紧挨在一起,像三棵并肩的树,根在地下缠绕,枝在空中交错,风一来,一起摇晃,却谁也不肯先松手。

豫菜标准,就这样在火光与数据、口诀与图表、老照片与ppt之间,长成一棵可以遮风挡雨的树——根深,枝繁,亦此亦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