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18章 寻访启程:明远静雅携手,寻豫菜活化石

清晨的郑州东站,高铁列车像一条银灰色的长龙,静静卧在轨道上。

李明远背着双肩包,里面装着祖父的旧菜谱、笔记本和几件换洗衣物。

“明远,这儿!”陈静雅从人群里挤过来,怀里抱着厚厚的资料夹,额角沁着薄汗,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笑。

她今天穿了件轻便的牛仔外套,头发扎成马尾,比平时多了几分利落,“我昨晚把开封的老厨师资料整理好了,你看。”

李明远接过资料夹,翻开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厨师,正拿着刀给烤鸭褪毛,背景是家挂着“汴京烤鸭”招牌的小店。

照片下面写着:“王建业,55岁,开封人,祖传汴京烤鸭技艺,据说是目前唯一能复原传统‘汴京烤鸭’的厨师。”

“就是他!”李明远眼睛一亮,指尖划过照片上的“汴京烤鸭”招牌,“汴京烤鸭比北京烤鸭的历史还久,北宋的时候就有了,烤出来的鸭皮酥得能掉渣,肉质还嫩,可惜后来慢慢失传了。另外,我也算是他哥哥王建城的半个徒弟。不过,我听说他兄弟俩的关系并不好,我们就先不要透露这个关系了。”

“什么?” 陈静雅很吃惊。

接着,李明远给陈静雅讲了他们两家的渊源,也讲了王建城跟自己爷爷学过几年的经历,陈静雅才恍然大悟。

陈静雅指着资料上的文字,“我查了《东京梦华录》,里面记载汴京烤鸭‘皮脆肉嫩,蘸葱丝甜酱,卷薄饼食之,味甚美’。王师傅的手艺是祖传的,他祖父以前在开封‘又一村’饭庄做烤鸭,后来饭庄拆了,他就回老巷子里住了,很少教人。”

两人说着,广播里传来检票的提示音。李明远拎起保温桶,陈静雅抱着资料夹,跟着人流往检票口走。

高铁缓缓启动,窗外的景物渐渐后退,郑州的高楼大厦慢慢变成了郊外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阳光下像块毯子,风一吹,泛起层层波浪。

“你说王师傅会不会不愿意见我们啊?”陈静雅突然有点担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资料夹的边缘,“我昨天给开封文化馆的人打电话,他们说张师傅脾气挺怪的,以前有不少餐馆老板想请他出山,都被他轰走了。”

李明远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还是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笑着说:“没事,我们是研究会的,不是来请他开店,是来请他复原老菜谱,让更多人知道汴京烤鸭,知道豫菜。只要我们有诚意,他肯定会愿意见我们的。”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他想起王建业脾气倔,但心里比谁都在意豫菜,可现在的王师傅,会不会也是这样?表面上拒人千里,心里却盼着有人能把老手艺传下去?

高铁很快就到了开封北站。出了站,一股带着古意的风扑面而来,路边的建筑都是仿宋风格,飞檐翘角,红墙黛瓦,连路牌都是“汴京路”“龙亭路”这样的名字,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了北宋汴京的繁华。

“我们先去龙亭附近的老巷子问问,王师傅好像住在那一片。”陈静雅打开手机地图,指着上面的路线,“文化馆的人说,他以前常在巷口的老茶馆喝茶,说不定能碰到认识他的人。”

两人打车到了龙亭公园附近,钻进一条窄窄的老巷子。巷子两旁都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门楣上挂着红灯笼,墙角爬着绿藤,偶尔能看见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哼着豫剧,慢悠悠的,像时光都慢了下来。

“大爷,您好,请问您认识王建业师傅吗?就是会做汴京烤鸭的那位。”李明远走到一位晒太阳的老人面前,客气地问道。

老人睁开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又看了看旁边的陈静雅,慢悠悠地说:“王建业?认识啊,就在前面第三家院子住。不过你们找他干啥?学做烤鸭?”

“不是不是,我们是河南豫菜文化研究会的,想请王师傅出山,帮忙复原汴京烤鸭的老菜谱。”陈静雅赶紧解释,脸上带着笑。

老人闻言,摆了摆手,叹了口气:“你们还是别去了,那老头子脾气怪得很!前阵子有个北京来的厨师,带着厚礼去请他,结果连门都没进去,还被他骂了一顿,说人家‘把烤鸭做变味了,丢了汴京的脸’。”

李明远心里一沉:“那……他为啥不愿教人啊?”

“还不是因为以前的事。”老人摇着蒲扇,声音压低了些,“他祖父传给他的烤鸭手艺,本来想在饭庄发扬光大,结果饭庄拆了,他儿子嫌做烤鸭累,赚得少,跑去外地做买卖了,没人继承他的手艺。从那以后,他就不怎么跟人来往了,更别说教人做菜了。”

陈静雅掏出笔记本,把老人的话记下来,眉头微微皱起:“那他就不怕手艺失传吗?”

“怕?怎么不怕!”老人叹了口气,“前几年我还看见他在院子里磨烤鸭的铁钩,一边磨一边叹气,说‘这手艺,到我这儿就断了’。可他就是嘴硬,心里明明盼着有人学,嘴上却不饶人,怕人家学不好,丢了他的脸。”

李明远心里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祖父留下的银质菜模,想起明远楼空荡荡的后厨,要是没人把老手艺传下去,豫菜的这些宝贝,迟早都会像汴京烤鸭一样,慢慢被人忘记。

“谢谢您啊大爷,我们还是去试试。”李明远鞠了一躬,拉着陈静雅往前走去。

巷子很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哒哒”响着。走到第三家院子门口,李明远停了下来。院子的木门是旧的,上面刷着的红漆已经剥落,门楣上挂着个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王记”两个字,字迹苍劲,看得出来是用心写的。

院子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像是在磨什么东西。陈静雅拉了拉李明远的衣角,小声说:“就是这儿了,我们进去吗?”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敲门:“王师傅,您好,我们是河南豫菜文化研究会的,想跟您聊聊汴京烤鸭的事。”

院子里的声音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拿着把磨得锃亮的菜刀,脸上的皱纹很深,眼神锐利,像能看透人心。

“你们是来学做菜的?”老人的声音沙哑,带着股不耐烦,“走!我不教!”

“不是的王师傅,我们不是来学做菜的,是想请您帮忙复原汴京烤鸭的老菜谱。”李明远赶紧解释,拿出研究会的证件递过去,“豫菜现在需要您这样的老厨师,我们想把您的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汴京烤鸭,知道豫菜的好。”

王师傅扫了眼证件,没接,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豫菜好不好,跟我没关系。我这手艺,传不传得下去,也跟你们没关系。”说完,他“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差点撞到李明远的手。

陈静雅隔着门喊:“王师傅,我们是真心想让豫菜好起来!您的手艺要是失传了,太可惜了!”

院子里没了动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两人站在门口,面面相觑,心里刚燃起的期待,一下子被泼了盆冷水。

“怎么办?他不愿意见我们。”陈静雅有点沮丧,手里的资料夹抱得更紧了。

李明远看着紧闭的木门,心里却没放弃。他想起老人说的“心里盼着有人学,嘴上却不饶人”,想起祖父以前教他做菜时,也是嘴上严厉,心里却盼着他能学好。

“没事,我们明天再来。”李明远握紧了拳头,眼神坚定,“他心里不是不想传,是怕我们不用心。只要我们有诚意,他肯定会愿意见我们的。”

两人转身往巷口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青石板路上。巷子两旁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窗户,照在老房子的墙上,像一幅温柔的画。

李明远回头望了眼那扇紧闭的木门,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寻访老厨师的路肯定不好走,张师傅的脾气只是第一个坎,但他不会放弃。汴京烤鸭的香味,豫菜的未来,都在这些老厨师的手里,他一定要把他们请出山,一起把豫菜的根挖深,把路走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