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78章 王师父反思:见豫菜创新,改守旧观念

郑州入了六月,太阳像一把刚出锅的铜鏊子,热得发亮,却烤不焦熊儿河两岸的新槐。

明远楼后院的青砖地,一早便被水泼得透湿,蒸发的水汽裹着葱花香,像给老楼加了一层“初出屉”的底子。

王建业蹲在灶眼旁,手里攥着一把老铁勺,勺底还沾着一点糖色,像给岁月镀了一层焦边。他抬眼,看对面——

李明远正把“太极冷盘”装进最后一只定制船盘:怀山药泥顺时针抹成阴鱼,红菜头汁逆时针抹成阳鱼,黄瓜皮切出S形弧线,鱼眼是两粒黑醋栗,像给一条静止的河点了睛。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油烟,不见烈火,连锅铲都不响一声,却硬生生把“和”字写进了视觉里。

王建业眯起眼,阳光穿过天窗,正好落在盘面,阴阳鱼像被晨风轻轻吹皱,竟显出一点“活”意。老人心里某根弦,悄悄松了半拍。

三个月前,这盘菜在上海拿下“最佳创新菜品”时,王建业还在后台嘀咕:“不动火,不叫菜。”

如今,它要远赴柏林,装进-18c的袋子,再被歪果仁微波炉三分钟端上桌,老人越想越觉得像“离经叛道”。

可偏偏,就是这盘“离经叛道”,让豫菜第一次在欧洲Google trends里有了姓名——“henan cuisine”搜索量暴涨320%,像给一条老河突然开了闸。

那天夜里,老人第一次主动走进交流中心三楼的数据室。

大屏上是helene发来的欧洲反馈词云:biggest字体是“harmony”,其次是“elegant”,再往后竟出现“healthy”“low-cal”——这些词,他年轻时在厨房听都没听过。

他伸手,想触碰屏幕,却只摸到一片冰凉,像给一锅老汤点下最后一颗盐,味道全出来了,却烫不着手。

真正让他“破防”的,是养老院那通电话。

张大爷,87岁,食道癌术后,吞咽困难,却对着“减盐版清鸡汤牡丹燕菜”连喝三口,电话那头,老人哽咽:“建业,我尝到咱开封早晨的味道了,可医生说我能喝,你做的,我信。”

那一刻,王建业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心口,酸、甜、咸、鲜,一起涌上来,却找不到出口。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为了“老汤不熄火”,三天三夜不合眼;为了“糖醋汁靠色”,宁可多放一勺糖,也不肯减一分甜。

如今,年轻人把糖减了30%,把盐降了25%,把脂肪砍了40%,却还能让老开封落泪——这算“丢本”吗?还是“续本”?

6月15日,明远楼例行的“月锅”评议会。灶王台前,王建业罕见地让出主位,请李明远站c位。

老人穿一件新熨的藏蓝对襟褂,领口绣着极细的银线,像给老铜锅镀了一层新锡。他双手抱拳,冲众人作揖,声音不高,却带着铁勺刮锅的脆亮:“今天,我老王,给自己立个规矩——往后,谁再敢说‘老祖宗的做法不能改’,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众人愣住,连火苗都仿佛压低声音。

老人继续道:“我守了40年老汤,以为守住汤,就是守住豫菜;如今才知道,守住味,更要守住人。只要人还在,味就能变;味变了,人才能留。豫菜不是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它得在烟火里喘口气,也得在新风里长新芽。”

他转身,看向李明远,目光像给一条新河让出第一条航道:“以后,菜谱你想改,咱爷俩一起琢磨。老味道不能丢,但新潮流也得跟。咱们让老汤遇见新风,让老味遇见新胃,让黄河游进别人的水龙头,也让年轻人愿意回咱们的老院子。”

话落,他双手递上那把用了40年的紫铜锅铲——铲面錾刻的“王”字,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像给一条老龙点了最后一滴睛。

李明远双手接过,却只觉掌心一热,像接过一条河的源头,也接过一条河的出口。

当夜,交流中心三楼,一老一少,面对面,中间摆着一口新到的不锈钢实验锅,像给两条河搭了第一条桥。王建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对折的A4纸,上面用铅笔密密麻麻写着:“老糖醋汁配方:糖12,醋8,盐2,酱油3,料酒2,清水20,靠色至栗红。”

他提笔,在糖12上画一道横线,改成“8.3”;在盐2上画一道横线,改成“1.5”;在靠色时间上,改成“中火3分钟 小火5分钟”,旁边注:“0.3%焦糖色补色,EU允许”。改完,他把纸推到李明远面前,像给一道旧菜谱,加了一张新身份证。

李明远却从电脑里调出另一张表:“生姜汁抑菌替代山梨酸钾,2.5%浓度,保质期30天,已通过SGS。”

“低糖胡辣汤速食包,赤藓糖醇 甜菊糖苷,糖度6°brix,接受度94%。”

“无麸质酱油,小麦换米曲,gluten-free认证,欧盟绿灯。”

王建业一条条看,一条条点头,最后,他拿起笔,在表格最下方空白处,写下极工整的一行字:“同意,可行,可卖,可出海。”

落款:王建业,2024年6月15日。

写罢,他抬头,冲年轻人笑,眼角褶子里积着光,像给一口老锅镀了一层新釉。

六月末,交流中心举办“老味新声”夏令营。

王建业第一次站上主讲台,背后大屏写着:“糖醋黄河鲤鱼——减糖30%的 EU 之旅”。他穿白衬衫,袖口挽到手肘,露出被油星烫出斑点的手臂,像一幅活色生香的“老师傅画像”。

台下,30名青年厨师,有人扎马尾,有人戴耳钉,有人纹身到指尖,却都举手机对准老人——镜头里,他正把传统糖醋汁与新配方并列,像给两条河拍一张合影。

讲到“靠色”时,他拿起新配方的锅,中火3分钟,汤汁由浅琥珀转为深栗色,却清亮如镜,像给一条老龙新镀了鳞。

台下掌声雷动,有人喊:“王老师,帅!”老人笑,露出虎牙,像给旧铜锅新开了光。

夜里,王建业独自上天台。

熊儿河对岸灯火连成一条光带,像给中原夜色浇了一层糖醋汁。

风掠过,带来远处城铁的汽笛,像有人在喊:“老师傅,跟上!”老人把紫铜锅铲擦得锃亮,挂在交流中心最显眼的位置,像给一条新河立了第一根航标。

灯熄,铜面映出他自己的倒影——眉眼坚定,嘴角带笑,像给未来加了一张无声的船票。他转身,背影被走廊灯拉得很长,尾端在地面交叠,像一条首尾相衔的太极鱼,正游向更辽阔的味蕾,也游向更漫长的岁月。身后,新安装的LEd屏正循环播放一句话:“老味道,新表达;老师傅,新航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