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74章 海外试推:小范围品鉴,收反馈意见

柏林时间周五下午4点,夏洛滕堡一家名叫“dào”的展示厨房亮起了灯。

玻璃门面正对康德大街,车流碾过石板路,发出细碎的“嗒嗒”,像给即将开始的豫菜品鉴会敲了一段木鱼前奏。

店招是汉字“道”与德语“dao”并列,下方用更小号的字写着“pop-up henan ? nur heute”(今日限定?豫菜快闪)。

这是“欧中易购”为豫菜出海做的第一场线下试水——三十人规模,半封闭,只发电子邀请函,嘉宾名单里美食博主占一半、本地餐厅老板三成、华人华侨二成,目的只有一个:让豫菜在欧洲舌头面前“裸泳”,所有赞美与吐槽,现场录入数据库。

李明远人在郑州,却通过4K摄像头、无线降噪耳机和可旋转俯臂,实时“空降”厨房。

屏幕里,他穿着月白厨服,胸口那枚半旧锦鲤徽章被灯光一打,像在给3000公里外的柏林夜游神指路。

陈静雅抱着电脑坐在吧台旁,屏幕一分为二:左边是Zoom实时画面,右边是问卷星后台,每刷新一次,柱状图就悄悄长高一截。

第一道:牡丹燕菜。

欧洲版燕菜去掉了传统亚硫酸盐护色,改用2%生姜汁真空低温,花瓣边缘呈半透明象牙白,中心点三粒金色鲟鱼子,像给一朵素牡丹点了琥珀蕊。

本地厨师tobias现场拆瓣,放入口中,脆声通过头戴麦克风传出“咔嚓”,像给全场配了ASmR。

他边嚼边点头:“crispy like snow pear,but with a warm ginger hug.” 问卷“整体喜好”一栏,他滑到9——Love it。

华人王女士却悄悄在“改进建议”写:“花瓣可再薄些,家乡味是‘吹弹可破’。”

数据实时回传郑州,李明远俯身对镜头说:“收到,下一秒执行。”

案板旁,柏林助理厨师立刻换刀,用0.2毫米切片器重做三份,再测,花瓣断裂力从0.8N降到0.5N,王女士竖起大拇指。

第二道:糖醋黄河鲤鱼焙面。

为了适应欧盟“红绿灯”标签,糖已降到8.9g\/100ml,钠290mg\/100ml,酱汁呈浅琥珀色,像给莱茵河加了一层日落。

tobias把鱼皮送入口,脆声再次通过麦克风放大,全场笑声一片。可法国博主camille却皱眉:“酸度够,甜度够,但缺少‘je ne sais quoi’——那种让人心跳的惊喜。”

陈静雅把评语同步翻译给李明远,他沉吟三秒,用远程俯臂从调料架取下一只小喷壶——里面装的是五年陈绍酒,往糖醋汁表面轻喷两下,酒雾遇热,瞬间带出微微陈香。

camille再尝,眼睛一亮,在问卷写下:“Now I feel the river under the sunset.” 她给“创新度”打了满分10。

后台数据跳了一下,平均分从8.2升到8.7。

第三道:炒三不沾。

海外版用黄油 椰子油替代猪油,蛋香仍在,却多了乳脂甜。

为了减“腻”,王建业远程指导:临出锅前淋3ml柠檬泡沫,酸香把脂肪膜切开,味蕾瞬间清爽。

德国美食博主Lena直播录屏:“chinese cloud kissed me with lemon!” 可也有争议:本地素食餐厅老板hans提出:“椰子油后味太热带,与中原气质不符。”

李明远在镜头里抱拳:“感谢指点,下一版改用欧洲菜籽油 0.5%烤芝麻香精,保留坚果香,去掉椰味。”

hans在问卷“愿意复购”一栏,从6滑到9,像给一条折线突然加了坡度。

第四道:清鸡汤竹笙牡丹燕菜。

欧洲人对“清汤”有天然好感,但要求“清而不寡”。

郑州实验室提前用鸡腿 干贝 鲜笋,吊3.5小时,胶质减半,脂肪降到1.8g\/100ml。柏林现场再次加热,竹笙吸饱汤汁,一口咬下,汤汁在菌盖里爆开,像给味蕾放了一场微型烟花。

tobias边写边念:“Umami bomb,but with elegance.”

华人华侨李先生却低声说:“要是再热点就好了,欧洲冬天阴冷,汤得冒气。”

陈静雅把建议递过去,助理厨师立刻换预热至80c的汤盅,再上桌,热气裹住竹笙,像给一朵牡丹加了晨雾。

李先生把“情感共鸣”打到10,备注:“这就是开封清晨的味儿。”

第五道:铁棍山药焖羊腩。

欧洲羊膻轻,为了补“羊味”,郑州实验室提前用迷迭香 花椒 小茴香腌制,焯水后再焖,膻香立体却干净。

可穆斯林博主Aisha提出:“花椒麻感太奇特,像舌头在跳电音。”

李明远笑:“那就减麻不减香。”

他远程指挥:花椒从5g降到2g,补1g葛缕子(caraway),欧洲熟悉,却带微微柑橘尾调。Aisha再尝,点头:“Now it’s like lamb in a berlin christmas market!”

她把“文化接受度”拉到9,并在社交媒体写:“chinese halal,but make it gourmet!”

品鉴会尾声,主持人让每位嘉宾写下“最想买回家的单品”。结果实时统计:

太极冷盘 31%

糖醋鲤鱼焙面 28%

清鸡汤竹笙 21%

牡丹燕菜 15%

山药羊腩 5%

“便携装”成为高频词:德国人喜欢周末露营,希望有“ picnic size”;法国人想要“deux portions pour couple”;华人则盼“像国内自热火锅,但别那么咸”。helene把需求汇总成Excel,红字标注:Family pack 2-3人份、微波加热3分钟、外包装可冷冻至-18c。

实时问卷也暴露出“痛点”:

30%人希望“更低碳水”,糖醋汁能否做无糖版?

25%人担心“过敏源”,能否出“无麸质”“无坚果”支线?

20%人提出“素食版”,羊腩、鲤鱼、鱼子能否用植物基替代?

陈静雅把问题贴在白板,像给下一季新品钉上靶心。

李明远在镜头里看到,用记号笔在郑州的白板上同步写下:“plant-based 鲤鱼→用魔芋 海藻胶模拟鱼皮脆度;无麸质焙面→用鹰嘴豆粉 大米粉;无糖糖醋→用赤藓糖醇 甜菊糖苷,补0.2%柠檬酸。”写罢,他朝镜头抱拳:“柏林,收到!”

散场时,柏林夜色降临,康德大街路灯亮起,像给一条刚收浓的糖醋汁浇了一层金油。

嘉宾们提着“郑好”纸袋离场,袋上印着中法德三语小字:“让黄河流进你的厨房。”tobias在门口冲镜头挥手:“mr. Li,see you in paris next pop-up!”

陈静雅关掉Zoom,长舒一口气,像给一锅老汤点下最后一颗盐。

后台数据自动导出Excel:平均喜好度8.6,复购意愿76%,文化接受度8.3,三项全超欧盟预制菜行业均值(7.2\/54%\/7.1)。

次日清晨,郑州交流中心天台。

李明远把柏林数据打印出来,钉在风板上,像给一条新船挂上风帆。他低头,看自己的右手——食指被远程操控键磨出茧,却像多了一层“欧洲舌头”。

陈静雅端着两杯速溶咖啡上来,杯面浮着细沫,像给晨光点了两盏小灯。

她问:“下一步?”

李明远望向远处熊儿河,水声隐约,像有人在远方低声喊:“继续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