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64章 同行效仿:跟风出豫菜,市场竞争加

郑州二七塔东侧的德化街,凌晨两点依旧灯火通明。

霓虹像一条不肯合眼的龙,把“明远楼”3个篆字映得金鳞闪动。门口排队的人拐了三道弯,最前头的号已经拿到370,队尾还在德化街口卖烤冷面的小摊旁。

李明远站在二楼窗边,俯瞰那条弯曲的长龙,心里一半是得意,一半是焦灼。

得意的是,三个月前“糖醋黄河鲤鱼焙面”在央视露脸15秒,直接把二七塔店送上热搜;焦灼的是,隔壁“豫味江南”、对过“汴梁往事”,甚至身后“逍遥胡辣”都在橱窗新刷了“正宗豫菜”四个大字,红底黄边,字体粗得能当扁担。

更离谱的是,斜对面那家原本做川式火锅的“巴渝辣府”,居然把招牌的一半刷成麦穗色,门口立起易拉宝——

“本店新推豫菜专区:

1 糖醋黄河大鲤鱼焙面 ¥98

2 套四宝 ¥168

3 牡丹燕菜 ¥58”

价格只有明远楼的七成,图片却用同款逆光,连鱼嘴翘起的角度都一模一样。

第二天中午,一位戴草帽的老大爷就颤巍巍站到明远楼收银台,把打包盒“啪”地一放,汤汁溅成一幅抽象画。

“你们豫菜咋这么难吃?甜得发齁,面像钢丝!”

前台小姑娘刚要解释,老大爷又补一句:“别欺负我外地人,二七塔下边那家才卖68,你们凭啥贵30!”

声音炸雷一样滚过大厅,一百多双筷子同时停住。

李明远从后厨出来,围裙都没解,先给大爷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爷,您委屈了。这样,我给您重做一份,再泡壶信阳毛尖,您坐窗口看塔,吃完要是还生气,我双倍赔您。”

他说到做到,亲自挑鱼、改刀、拉焙面。

面丝出锅那刻,细得能穿过缝衣针,在灯光下像一缕金烟。

老大爷抿了一口,眉头还没展开,眼眶先红了。

“就是这个味儿……我小时候在开封鼓楼吃过一回,70年了……”

那天,李明远把老大爷送出大门,亲自打车送回二七塔不远处的宾馆。

回店路上,他数着人行道上的青砖,每数到“七”就踢一下,像在踢自己的影子。

“再这么下去,豫菜得被山寨活活拖死。”

他当晚把后厨、前厅、财务、采购、品牌、新媒体全部拉到会议室,灯开到最亮,白板上写四个大字:

“劣币驱逐良币”。

财务先汇报:

“本月营业额上涨 32%,可环比差评增加 47%,一半来自‘听说豫菜难吃’。”

新媒体把后台评论投到大屏——

“鲤鱼苦”“面丝扎嘴”“甜到忧伤”“豫菜就这”……

关键词云里,“明远楼”三个字被“难吃”紧紧抱住,像被水草缠住脚踝的溺水者。

采购经理补刀:

“市场上黄河鲤鱼批发价从 28 涨到 40,有的店改用草鱼,连刺都不改,照样写‘黄河鲤鱼’。”

说到最后,会议室只剩空调的嗡鸣。

李明远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竖线,像一把刀。

“分两步:

一是,短期内把客流泄洪;

二是,长期把标准筑墙。”

泄洪的第一步,是“开闸”。

郑州商鼎路“远雅小厨房”,也是个临街门面楼,是李建国提前购下,原本打算是明月楼分店,前一段时间成了他们的试验基地。现在必须升级为“第二战场”。

凌晨三点,他带施工队进场,拆墙纸、换灯轨、加开封府青砖壁纸,把“明雅”招牌摘下,换上“明远楼”隶书铜字,天一亮就发朋友圈:

“明远楼商鼎路店今日试营业,免排号,同款鲤鱼,同价。”

与此同时,“明远楼”老厨师,也是李明远的师叔张老实师傅,重新被从老家周口请回来。

在后厨门口,他一把攥住李明远手腕。

“远娃,我回来可以,但得依我三条:一、灶得用我熟悉的生铁锅;二、改刀的小徒弟先练三个月萝卜;三、别给我配智能温度计,我靠鼻子。”

李明远全都答应。

当天中午,商鼎路店门口也排起队,虽比不上二七塔,却成功分走三分之一的客流。

老大爷的差评故事被新媒体剪成短视频,标题—— “六十八元糖醋鲤鱼VS九十八元正版,差在哪?”

视频里,两条鱼并排,一条面丝粗如鞋带,一条细可穿针,播放量三千万,点赞第一的热评是:

“原来不是豫菜难吃,是吃到了‘假豫菜’。”

山寨店被平台连夜下架“黄河鲤鱼”关键词,可李明远知道,这只是扬汤止沸。

真正的釜底抽薪,是“标准”。

他把电话打给省餐饮协会豫菜研究会秘书长,也是资本投资人的赵鹏。

赵鹏比他大五岁,法学出身,说话像切葱,一节节带棱。

“明远,你想做‘豫菜标准’,得先回答我三个问题:一、谁是豫菜?开封、洛阳、信阳、安阳,谁代表?二、标准落到哪一级?原料、工艺、感官、营养、安全?三、标准出来谁执法?市场监管、协会、企业、消费者?”

李明远被问得后背发凉,却更清醒。

“那就从‘糖醋黄河鲤鱼焙面’破局,先做一个单品团体标准,再滚动扩容。”

赵鹏沉默三秒,回了两个字:“靠谱。”

接下来一个月,李明远的生活被切成两半:

白天,他是厨师长,盯两条店、120锅;

夜里,他是“标准撰写人”,把厨房当实验室。

鲤鱼得用哪一段黄河?

他开车到洛阳孟津、开封柳园口、郑州花园口,取三段水样,送省农科院,测出孟津段钙镁含量高,鱼肉更紧实,写入“原料”章节。

花刀108刀,深浅误差±1 毫米,怎么量化?

他找来3d扫描仪,给五条示范鱼建模,把最佳角度、下刀力度转成数据,再让五个学徒复现,测出离散值,最终定为“深度 3 毫米,间隔 8 毫米,误差≤0.5 毫米”。

焙面细到能穿针,针眼多大?

他买了 0.5 毫米不锈钢针,十根面丝必须全部穿过,才算合格。

糖分梯度怎么测?

他请来郑大食品学院教授,用高效液相色谱,给汁分时段取样,找出“酸甜平衡峰值”——总糖 18.5%,总酸 1.2%,糖酸比 15.4:1。

整整30个夜晚,实验室的灯比灶火还亮。

最后,一份厚达 76 页的《豫菜 糖醋黄河鲤鱼焙面》团体标准草案出炉,封面盖着“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钢印。

专家评审会那天,会议室坐了20多号人,有白发苍苍的国家级评委,也有连锁品牌老板,更有市场监管局的科长。

李明远穿西装,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像把自己也装进了标准。

他讲技术参数,也讲文化脉络。

“焙面不是点缀,是‘年年有余’的仪式,鱼吃完,面必须完整,象征有余不断。”

讲到此处,他点开手机,放了一段视频:

一位白发奶奶,把最后几根焙面夹到孙子碗里,笑着说:“吃了面,日子才长远。”

会场安静得能听见U盘的电流声。

投票表决,全票通过。

标准编号:t\/hNcA 001-2025。

当天,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同步发布,媒体标题——

“豫菜首个单品标准诞生,‘糖醋黄河鲤鱼焙面’有了官方配方”。

标准落地,需要“牙齿”。

李明远和赵鹏一起跑市场监管局,把标准转成“放心消费在郑州”专项行动的重点。

执法人员拿着 0.5 毫米钢针,随机抽检十家餐厅,三家被判定“面丝不合格”,责令下架整改,并在短视频平台直播。

弹幕一片叫好: “官方发针,专治假焙面!” “豫菜终于有了自己的‘防伪码’!”

与此同时,明远楼两家店在门口竖起透明厨房大屏,实时显示油温、糖酸比、面丝穿针画面,数据直连市场监管局后台。

食客抬头,就能看到“今日糖酸比 15.3,合格”一行绿字。

有小孩把穿针画面录成短视频,点赞破百万,评论区成了大型科普现场:

“0.5 毫米什么概念?头发直径 0.6 毫米,比头发还细!”

“原来糖醋汁不是随便熬,要测糖酸比,涨知识!”

一个月后,省消协发布数据: “豫菜类投诉环比下降 63%,‘糖醋黄河鲤鱼焙面’差评率从 11% 降至 0.7%。”

赵鹏把报告拍在李明远胸口。“明远,你救了自己的店,也救了豫菜的脸。”

李明远却摇头。

“标准才刚开始,下一道‘套四宝’、下一道‘牡丹燕菜’还在排队。只要灶火不灭,标准就得一直升级。”

夜里十一点,商鼎路店打烊。

李明远搬一把凳子,坐在门口路灯下,看师傅们擦灶。

王建国拄着拐杖出来,手里拎一瓶“鹿邑大曲”,两一次性口杯。

“远儿,喝一口。”

父子俩碰杯,声音轻得像风。

“我十六岁进又一新,老师傅说‘菜是良心’,我记了一辈子。今天你把良心写成了字,好样的。”

李明远没说话,只是把杯口轻轻一磕,像给老父亲行了一个无声的厨礼。

远处,二七塔钟声悠悠传来,穿过夜色,穿过德化街霓虹,穿过商鼎路油烟,落在父子俩的杯沿上,叮当作响。那声音像在说:“标准,是写给今天的规矩;味觉,是留给明天的路标。”

火还在,锅还在,黄河还在。豫菜,就不会只是跟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