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豫菜春秋 > 第47章 考察怀药产地:探四大怀药,谈合作种植

五月的焦作,麦浪翻滚,空气里混着泥土与铁锈的甜。

团队的车从郑州出发,沿连霍高速西行80公里,再转郑云高速,穿过云台山隧道,视野豁然开朗——两侧黄土陡壁像被巨斧劈开,中间一条绿色河谷蜿蜒,这就是“四大怀药”的核心产区:温县、武陟、沁阳、孟州合称的“怀川”。

黄土深厚、昼夜温差大、地下水含锶,让这片土地长出独特的“铁棍山药”——断面有铁锈红斑,捏之易碎,粉性足,入口甘而糯,被《本草纲目》称为“怀庆者最良”。

车停在温县赵堡镇外一片开阔地,脚下是黄河冲积层,土层厚度超过150米,ph值7.2,有机质含量3.1 %,高于全省平均值1个百分点。

远处,农户正弯腰插竹杆,为山药搭架,竹竿碰撞声清脆,像给黄土地钉上一排排琴键。陈静雅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带着山药黏液特有的清甜味,她像走进一本打开的《食疗本草》。

村口老槐树下,十几位农户围拢过来,手里拎着刚挖出的“铁棍山药”——外皮褐红,布满铁锈斑,掰断断面呈乳白色,渗出无色黏液。

老李把一根山药递到李明远手里,苦笑:“李总,你看这品相,一级吧?可收购商只给6块一斤,去年更低,4块5,连人工都不够。”

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关节粗大,像扭曲的山药根,“再低,我就得砍了种玉米。”

李明远把山药放进口袋电子秤,读数:247克,直径3.1厘米,铁锈斑覆盖32 %,符合一级标准。

他用便携质构仪测脆度:折断力11.7 N,与古籍记载“易碎、粉性足”吻合。数据跳出,他心里有底了——不是品质问题,是销路问题。

考察继续进行。团队沿田埂走,脚下黄土松软,每一步都陷进半指深。

农户老周指着远处一片菊花田说:“那是怀菊花,早上4点采摘,烘干后卖60块一斤,可烘干折损率3∶1,算下来,一斤干花要3斤鲜花,人工、电费、烘干房,成本就占40块,利润薄得像纸。”

他掰着手指算:鲜花亩产120公斤,干花40公斤,亩产值2400元,扣除成本,纯利不足800元,“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老头老太太,摘不动。”

陈静雅蹲下,捧起一朵刚采的怀菊花,直径4.2厘米,花瓣72片,香气清冽,她用手机放大拍细节,连花瓣上的露珠都清晰可见。

她用便携挥发油检测仪测得:菊花酮含量0.42 %,高于药典标准0.3 %。

她皱眉:“这么高品质,却卖不上价?”老周叹气:“没人知道咱这菊花好,收购商压价,我们能咋办?”

再往前走,是怀牛膝与怀地黄。

牛膝断面呈角质状,有淡黄色小点,形似“凤眼”;地黄块根肥大,断面橙黄,捏之易碎,黏性足。

农户老赵说:“牛膝亩产200公斤,收购价10块一斤;地黄亩产300公斤,收购价8块一斤,比山药还低,我们这是‘种药材,种穷了’。”他苦笑,眼角皱纹像干裂的黄土。

数据汇总,问题浮出水面——品质上乘,销路狭窄;种植规范,价格低迷。

李明远心里有了底:不是地不行,是桥不通——产地与市场之间,缺一座“标准桥”。

他把农户召集到槐树下,像召开一场土地听证会:“我们合作,团队提供种植标准,按高于市场价收购,你们负责按标准种,怎么样?”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铁锅与铲碰撞的硬度。

他抛出方案:怀山药,生长周期730天±15天,直径3.0-3.5厘米,铁锈斑≥30 %,折断力≤12 N,收购价比市场高20 %;怀菊花,花朵直径≥4厘米,花瓣≥70片,菊花酮≥0.4 %,收购价比市场高25 %;怀牛膝,断面角质,凤眼明显,收购价比市场高15 %;怀地黄,橙黄色,黏性足,收购价比市场高18 %。达标,溢价;不达标,拒收。他话落,农户们面面相觑,随后爆发出热烈掌声,像给黄土地拍上一枚红印章。

合同签订,像给土地系上红绸带。

老李第一个按下红手印,声音发颤:“种了30年山药,第一次知道,原来种得‘对’,比种得‘多’值钱!”他掰着手指算:一亩山药,产量2500斤,市场价6块,合作价7.2块,亩产值多3000元,扣除标准种植增加的成本800元,纯利多2200元,10亩就是2.2万元,比他一年打零工挣得还多。

他笑,眼角皱纹像展开的扇面。

陈静雅把合同条款录入ipad,云端实时备份,每页合同附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标准、收购价、预计收益。

她还设计“溢价保险”:达标,溢价20 %;因自然灾害未达标,保险公司赔差价,农户零风险。农户们看着手机里的数据,像看着土地长出的新苗,眼里有光。

技术对接随之展开。

团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为农户培训“标准种植”:山药,株距25厘米,行距80厘米,深度15厘米,底肥用腐熟羊粪,禁用化肥;菊花,采摘时间4:00-8:00,花朵开放度50 %-70 %,烘干温度40c-45c,时间12小时;牛膝,生长期180天,断根一次,促侧根发育;地黄,生长期150天,收获前30天控水,增加黏性。专家站在田埂上,用扩音器讲解,声音在河谷回荡,像给土地播下新的种子。

陈静雅还收集怀药入药入菜的古籍记载。

她泡在温县图书馆,翻阅《食疗本草》《本草纲目》《怀庆府志》,找到“山药,一名山芋,怀庆者最良,补中益气,久服耳目聪明”;“菊花,性甘苦,能清目,久服轻身”;“牛膝,能引血下行,强筋骨”;“地黄,生者凉血,熟者补血”。她把古籍影印,扫描成电子版,附在合同后,像给土地披上一层文化轻纱。

回到郑州,团队把怀药数据汇总成《豫西怀药基地标准V1.0》:核心产区、土壤指标、种植周期、采收标准、检测方法、溢价机制,全部写进条款。

封面是一张照片:黄土地上,老李捧着一根山药,断面呈铁锈红,像给土地按下一枚指纹。

凌老把白皮书捧在手里,连说三个“好”,声音颤抖,却带着笑:“以前,怀药是传说;现在,怀药有坐标。”

他在首页写下:“让每一朵花、每一根茎、每一块根,都有出处,也有归处。”

夜里,陈静雅站在酒店阳台,看远处城市灯火,像给土地写一封情书。

她把古籍记载剪成短片,配上山药成长画面,发进团队群,配文:“古籍里的怀药,在土地里复活;土地里的怀药,在豫菜里发光。”

李明远回复:“下周,我们开发‘怀山药甜品’,让铁棍山药,从炖锅跳进甜品盘。”他附上一张草图:山药泥 怀菊花蜜 低脂奶油,做成“牡丹山药慕斯”,每份膳食纤维≥3克,热量≤180千卡,像给古籍里的“补中益气”披上一件现代轻纱。

第二天清晨,老李发来视频:药田里,第一根山药已冒出嫩芽。他对着镜头笑:“这根山药,会按你们说的,长730天,长到3.2厘米,长到铁锈斑30 %,然后被你们做成‘牡丹山药慕斯’,从温县跳到郑州,从古籍跳进甜品盘。”

他笑声洪亮,像给土地拍上一枚红印章。

陈静雅把视频保存,设为群封面,像给未来设一个桌面。她回复:“我们等你,等它,也等土地的新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