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问以一种近乎“教育”的方式,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内门精英赵千钧,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比会场。
“听说了吗?天枢峰的赵千钧,被那个优化研究院的沈问打败了!”
“何止打败!简直是被戏耍!听说沈问一边打一边还点评赵师兄的剑法哪里不好!”
“真的假的?这么夸张?”
“千真万确!我当时就在丙组擂台!沈师兄最后还用了个什么‘一语道破令’,直接把赵师兄给‘沉默’了!”
“一言定胜负?这……这是什么邪门手段?”
“邪门?人家叫‘优化’!听说沈师兄赛后还邀请赵师兄去做‘战斗效能评估’呢……”
“优化研究院……果然名不虚传!”
一时间,“优化研究院”、“沈问”、“一语道破”成为了大比期间最热门的词汇。沈问也被好事者冠以“一语道破师兄”的称号。
这种影响力直接体现在了后续的比赛中。
沈问的第二场对手,是一位来自百花峰的女修,擅长木系缠绕和控制法术。比赛刚开始,她正准备施展拿手的“千藤绞杀”,就看到沈问抬起手,似乎要拿出那个传说中的“一语道破令”。
女修脸色一白,想起赵千钧被“沉默”后僵立原地的惨状,心中顿时一慌,法术施展慢了半拍,灵力运转也出现了一丝紊乱。
沈问其实根本没想用木令,见状只是微微一笑,抓住对方心神被慑的破绽,身形一晃,已突破尚未完全成型的藤蔓封锁,手指轻轻点在了她的护身灵气罩最薄弱处。
“师姐,你的施法前摇太长,而且情绪管理有待加强。战斗时,最忌心浮气躁。”
女修:“……” 我心浮气躁是因为谁啊!她欲哭无泪地认输。
第三场对手,是一位阵法师。他吸取“教训”,一上台就飞速布下三重防护阵法,将自己护得严严实实,打算稳扎稳打。然后,他就听到阵外的沈问摸着下巴评价:
“嗯,阵法结构是经典的‘三才御守’,节点布置标准,灵力流转通畅度85%,算是不错。不过,第三节点与核心的链接用的是‘平行冗余’而非‘交叉校验’,虽然稳定,但应对突发能量冲击时,冗余线路可能同时过载崩溃。另外,东南角那个隐匿节点,灵力波动有点明显,是为了追求布阵速度牺牲了隐蔽性吗?”
阵法师在里面听得冷汗都下来了。他的阵法弱点,竟然被对方一眼看穿,还说得分毫不差!这还怎么打?他感觉自己就像没穿衣服站在对方面前!
心神激荡之下,阵法运转出现了一丝晦涩。沈问抓住机会,并未强攻,只是弹出一道微弱的真言之力,精准地击打在那个“隐匿节点”上。整个防护阵法光芒一阵乱闪,虽然没有立刻崩溃,但运转效率瞬间大跌。
阵法师长叹一声,主动撤去了阵法,拱手认输。这仗没法打,底牌都被人家看光了。
沈问兵不血刃,再下一城。
随着他一路高歌猛进,并且对手败得一个比一个“诡异”和“憋屈”,“一语道破师兄”的威名(或者说“阴影”)愈发深入人心。到了后面几场,甚至出现了对手一上台就心态紧张、未战先怯的情况。
“沈师兄……请、请手下留情……”一位年轻弟子战战兢兢地说,眼睛死死盯着沈问的手,生怕他掏出那个可怕的木令。
沈问有些无奈地摸了摸鼻子。看来这“一语道破”的招牌,有点过于响亮了啊。他本来还想多收集点不同流派的数据呢。
他尽量温和地笑道:“师弟不必紧张,切磋而已。放松心态,才能发挥出最好水平。”
那弟子将信将疑,但见沈问似乎真的没有立刻“吐槽”或“沉默”他的意思,这才稍微安定,施展出身法攻来。然后……三招之后,就被沈问找到了一个发力习惯上的破绽,轻轻“送”下了擂台。
整个过程,沈问甚至没怎么动用“弹幕视角”,纯粹靠战斗本能和之前积累的“数据库”就解决了问题。他的实战经验,正在这种“低强度”对抗中飞速积累和融合。
台下观战的研究院成员们,已经从最初的兴奋,变得有些麻木,甚至开始同情沈问的对手了。
“院长这……简直是降维打击啊。”赵明感慨道。
“感觉他们不是在和院长打架,是在参加一场公开处刑……哦不,是公开答辩。”苏小婉补充道,手中的玉简记录个不停。
王大石憨笑:“嘿嘿,反正俺觉得沈哥厉害!”
林小鱼则默默观察着沈问的每一个动作,眼中若有所思。她发现,沈问虽然很少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强**术或剑招,但他对时机、距离、以及对手心理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精妙的程度。这种战斗智慧,远比单纯的武力更令人心惊。
沈问的连胜,自然也引起了一些真正高手的注意。
看台某处,几位气息明显强于寻常内门弟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是本届大比公认的种子选手,有望角逐前十甚至前五的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