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黄天霸全传 > 第1章 施绝技 含笑惩恶棍 陈壮志 含泪拜恩师

黄氏天霸一家,甘当清廷爪牙,血溅钢刀把人杀,为挣黄袍马褂。

三太心黑手狠,天霸阴险狡猾,九龄小儿也不差,全遭众人唾骂。

几句《西江月》道罢,引出一段惊天动地且令人十分气愤的故事。这就是黄天霸一家三代,甘当清廷鹰犬,到处杀戮无辜;他们背叛绿林,坑朋害友,因此与绿林好汉结下了深仇大恨,从而展开一场场的血战,一幕幕的厮杀。黄天霸之父黄三太,靠一口鱼鳞紫金刀镇压绿林,黄天霸承继父业,也是靠一口宝刀、三只金镖横行天下,黄天霸之子黄九龄,虽然年纪幼小,但那股子骠劲儿也不亚于其父。这真可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欲知黄天霸一家,祖孙三代,如何与天下绿林英雄为敌,这还得从黄天霸的父亲黄三太那个时候说起。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各地的反清浪潮此起彼伏,天地间一片昏暗。时令虽已交了雨水节,但广袤的中原大地却全然见不到一点春意。

流经直隶河间府献县境内的子牙河,仍然是冰封雪盖,僵卧长愁;凛冽的东北风从河谷中扫过,如钢刀,似利剑,横卷着旷野上的枯草断茎,摇撼着苍黄萧索的荒村。人世间的一切,都象是上帝早就安排好了似的,不知是什么原因,凝固的子牙河突然“嘎啦”一声巨响,清冷冷的坚冰饱裂了,一股激流“哗啦”一声从裂缝中涌出,呼哨着向堤岸冲去,随着那翻滚的激流,一条条金色的鲤鱼被抛上了堤岸。这一神奇的自然变化使一个在寒风中赶路的孩子停住了脚步,他大步流星地跑下千里堤,惊奇地看着那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金色鲤鱼,顿时喜悦甬上心头,你看他,袖子一卷,胳膊一捋,伸手从腰中摸出一把短剑,爬上老柳树,挥剑斩断几根柳条,然后纵身跃下堤坡,腰一哈,来了个旱地捡鱼。工夫不大便捡了满满的两大串,沉甸甸的足有二十多斤。这孩子提着鱼,爬上堤坡,继续赶路。

那么,这孩子家住哪里,姓字名谁,从何而来,又到何地而去呢?

这孩子乃是抗清英雄窦致忠之子窦尔敦,献县城西三香町人氏。这窦尔敦排行老二,是年一十三岁,生得虎头虎脑,胆大过人,两道剑眉驱云赶月,一双豹眼炯炯逼人,自幼有股子犟脾气,专爱要枪弄棍,八岁便可力胜千斤,其兄窦大东,长他两岁,生得憨厚随和,遇事善思;小妹窦金娘聪明伶俐,智慧过人。这小哥儿三个自幼随父学艺,各派拳路初通一二,不幸的是功夫尚未练就,老父亲便与世长辞了。母亲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土里刨食,苦度春秋,日月难熬,十三岁的窦尔敦深知家仇国恨,不甘心困在家中,于是嘱咐兄妹好好侍候母亲,自己决心外出谋生求师,以图胸中大业。窦尔敦离开家中,先是给张村地主扛小活,因不堪受其摆布,一气之下,拔步而走,到哪儿去呢?他听父亲说过,县城以北有座古镇名唤臧桥,既是水陆码头又是南北官道必经之地,不少商旅大贸、名人志士、失志浪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多有在此逗留之机。因此,小小的窦尔敦决定要去这古镇看个究竟,一则落脚谋生,二则寻师学艺。

正行走间,想不到正赶上子牙河的坚冰爆裂,无意中在河边捡了数条金色鲤鱼串成两串,你想他能不高兴?

窦尔敦手提两串闪光的金色大鲤鱼,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他兴冲冲往前赶路,不知什么时候身后赶上来一位老者,窦尔敦抬头观看,见这老人足有七十开外年纪,头扎蓝色英雄巾,足登双开脸靸鞋,腰系古铜色褡包,一身短打扮;往脸上看,慈眉善目雪染双鬓,胸前银须飘洒,走路两脚生风。老人肩上压一条槐木扁担,上挂一杆红木盘子称,颤悠悠,轻飘飘,全然不像古稀之人。

窦尔敦止住脚步,上前施礼道:“老人家,这是到哪里去呀?”老人上下打量了窦尔敦一下,说道:“去臧桥镇。”做买卖吗?”“唉,谈不上买卖,小本儿经营,卖点花生,好糊口度日。小兄弟,你去哪里呀?”“与你同路。”“串亲吗?”“不是”。“访友吗?”“那里没咱的朋友。”“你一不探亲,二不访友,提的这两串金色鲤鱼送与何人呀?”

窦尔敦笑道:“老伯,实不相瞒,这两串金色鲤鱼是我刚才从河里捡来的,待我到了臧桥镇,把它卖掉,换俩钱买烧饼吃,还不够我吃上三五天的?”老人听罢哈哈大笑:“孩子,看来你这运气真不错,可话又说回来啦,吃完了烧饼怎么办呀?”窦尔敦一拍小胸脯,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凭我一身的力气,难道还挣不饱肚皮?”

老人听罢又是一阵大笑:“小老弟,口气不小呀,如今的饭可不好混,但不知有多大的力气?”“要说力气,不是吹牛,恐怕你老也不是我的个儿,不信我让你看看!”

说着便上前拦住了老人的去路,一伸手抓住了老人的扁担,把鱼挂在了一头,说道:“让我来挑一程”老人见这孩子有股倔劲,也不推辞,笑着把扁担放在了窦尔敦的肩上。窦尔敦虽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个头已长到了五尺开外,他把扁担在肩上颤了颤,一手揽稳。一手叉腰,二百多斤花生压在肩上,甩开大步,一滴小跑,老头在后面紧紧相随。

一老一少,边走边唠,边谈边笑,不觉来到了臧桥古镇。老人说道:“小老弟,累了吧?”窦尔敦笑道:“累!刚溜开腿脚,再走个百八十里也不过如此!怎么样,老伯,我这把力气能混碗饭吃吗?”老人连连赞许:“能,能,是棵苗子,孩子,还是把扁担交给我吧。”窦尔敦祧子未撂,单臂把扁担轻轻一举,举过了头顶,老人就势接过扁担,说道:“孩子,你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切记处处小心,不可莽撞行事,免得招惹是非。”“多谢老伯指点,既然如此,那我就随老伯转转吧“老人笑道:“也好。”说罢,二人进了臧桥古镇的南北大街。

要说这城桥古镇也真不含糊,一座古式单孔石桥模卧在波涛汹涌的子牙河上,把南北两岸融为一体,石桥栏杆雕工精细,布局美观,栏板为大青石砌成。上雕山水人物,鸟兽鱼虫,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南北大街穿桥而过,买卖店铺布列两旁,桥下船只川流不息,纤夫号子此起彼伏。这里逢五排十大集,每当集日更是热闹非凡。排车的、挑担的、卖葱的、卖蒜的、卖米的、卖面的,叫街的、要饭的、算卦的、相面的、穿绸的、裹缎的,无不云集于此,使这小小的古镇别具一番风采。

今日正逢初五大集,大街上早就挤满了人,窦尔敦挤在人群里连声吆喝:“大叔、大伯借光啦,让步啦,让步啦,借光啦……”老人在后面担着挑子紧紧跟随,他们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出了正街,来到镇北粮食市里。老头放下扁担,解开花生口袋,又把那两串金色鲤鱼挂在扁担鼻上,往地上一蹲,说道:“孩子,就在这里卖吧。”窦尔敦点头称是。老人向四周看了一下,放开他那洪钟般的嗓子,招揽顾主:“哎,上等的花生,皮薄粒大,油性好,买呀,买呀”老人呼声刚落,从旁边蹿过一个人来,此人头戴瓜皮式红疙瘩帽垫,身穿小毛坎肩,一身浪子打扮,看年纪二十有余三十不足,尖嘴猴腮,鼠目蒜头,一位奸相。他伸手抓了一把花生边剥边吃,也不问价。老人打量了此人一眼,笑道:“先生,这花生不错吧,买点吗?”那尖嘴看了老人一眼,说道:“什么他妈不错?就这玩意儿还吆喝上等货,要坑人到别处去,这臧桥镇可不是要滑头的地方!“说着又抓了一把。老人微微一笑,没有作声,继续招揽买卖。

说话间,又有几个短打扮的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打头的是个螃蟹脸,一脸横肉,“哎:老头,这花生什么价儿?”老人道了价钱,螃蟹脸对随行的几个说:“弟兄们,先尝尝货,看值不值?”几个人一拥而上,围着口袋一阵海吃。

老人见此情景知道这帮人不是善茬儿。便开口劝道:“诸位先生,老朽乃是小本经营,一口袋花生卖不了几个子,诸位尝尝不要就算啦,望乞诸位弟兄高拾贵手。”这话本来说的是合情入理,可那螃蟹脸却把眼一瞪,开了脏口:“我说老头,你别也妈找不自在,吃你儿个臭花生,这是瞧得起你,不然把爷们请到炕头上都不吃!”那尖嘴也在一旁搭了腔:“叫爷们高抬贵手,我看你这老该死的要找眼眶子发青!”

窦尔敦在一旁气得肚子直鼓,他肩膀一晃站在了老人的前面,拳头握得嘎巴巴山响,“你们要干什么?白吃花生不给钱,还出口不逊!”螃蟹脸抬头一看,见扁担上挑着两串鲤鱼,伸手就摘,“小杂种!吃花生不给钱?老子还要白吃鱼呢!你小子敢说个不字!\"窦尔敦一个箭步蹿上去,劈手夺过鲤鱼,“老子就是不让你吃!”这一来可就激怒了一帮恶棍,他们一个个缩胳膊捋袖子,包围了窦尔敦。有人低声对老人说:“老哥,快叫孩子说几句好话吧!这帮人都是臧桥镇上的恶棍,平日横行霸道,集体敲诈勒索,无人敢惹。”老人笑道:“真要是这样我倒要教训教训他们!”

此时,窦尔敦在一群恶徒中间已经亮开了架式专等恶徒进招。老人一拨人群跳进圈内,说道:“诸位,打架就要伤人,还是不打为好,来贵地谋生,还望诸位多多关照。”话音刚落,那螃蟹脸照定老人劈头就是一拳,“老子关照关照你!”老人闪身躲过,回头说道:“真想打架吗?请诸位随老朽到镇外朝阳寺,别妨碍大伙赶集!“尖嘴一拍胸脯骂道:”你他妈也不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地方,不打你个七窍出血,你他妈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走!跟他到朝阳寺去,看这老头有多大脓水儿!”又一个说:\"朝阳寺是府县不敢管的地界,打死个老头算不了什么!”

窦尔敦听罢怒火中烧,喝道:“欺负老头儿不算能耐,老子一人顶着你们”说罢把两串金灿灿的鲤鱼扔给了一个看热闹的人。那老人也不作声,他扎好了口袋,网好了绳套,一啥腰挑起扁担,向周围恶徒扫视了一下,说道:“诸位,请吧,朝阳寺见!”“咱爷们怕你不成!走!走!”

老人挑着挑子在前,窦尔敦紧傍在老人身旁,后面跟随着那帮恶棍,前拥后挤,呼呼啦啦向朝阳寺奔去。

这朝阳寺离古镇不远,应落在古镇东侧的一片高台上,占地五十余亩,相传这里是一座汉代古墓,因此寺内苍松参天,古柏盘根,正殿面北朝南,寺墙高耸,出山门便是十三层青石台阶,下面是一片荒草地,平日常有人在这里习练武功。

卖花生的老人径直来到这荒草地上,把担子放下,提了提丹田之气,紧了紧腰中褡包,说道:“诸位,还有意打吗?”螃蟹脸怒目而视,“老东西,你草鸡啦!不敢打是孙子!”那尖嘴紧往前凑,“打这个老鼻烟壶!”十几个歹徒挺胸咧肚,喝二吆三就要往上拥。老人哈哈大笑,说道:“且慢,诸位是单打独斗还是一拥而上?”螃蟹脸道:“废话,我们历来打架就是一起动手,你有多少人也上吧!”窦尔敦在一旁按捺不住“哧啦啦”扒去棉袄,脱了个大光膀,“那就上吧!”“呀嗬!这小崽子还挺横呢!掐了他的翅膀拐子!”说着便向窦尔敦扑去。那老人一起手把窦尔敦迎在了身后,说道:“你不是他们的对手,让我来教训教训他们!”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几个恶徒张牙舞爪向老头打来,那老头并不惊慌,手托扁担在空中划了个圈,然后把扁担一顺交给右手,在恶徒中使了个雄鸡鹐碎米,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儿,七八个人早已倒在了地上。尖嘴儿一看不妙,大声高呼:“打死人啦,快抄家伙呀!”他这一喊不要紧,挥刀的,使枪的,呼啦啦又冲上去了十来个,老人微微一笑,手里的扁担一点,又都倒在了地上,有几个想爬起来的,老人轻轻用扁担一点说道:“趴着你们的吧!”那几个恶徒也真听话,扑通通又都趴在了地上。窦尔敦惊奇不已,他在一旁看了个一清二楚,原来老人打的是恶徒的踝子骨,要没点儿真功夫,这乱中点穴是万万做不到的,看来这老伯绝非等闲之辈。

朝阳寺前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一个个眦牙咧嘴,哭爹喊娘,看热闹的人哄堂大笑,齐夸老头的功夫绝伦,就在这时,朝阳寺内走出一位长老,蹒跚着走下台阶,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位长老法号五行,康熙二十三年云游至此,定居本寺,终日以诵经、化缘、修寺为业,臧桥古镇的大人小孩无一不熟。趴在地上的螃蟹脸一见五行长老走下台除,急忙呼叫:“师博,救命呀!”五行长老闻声来到近前,见一老者手执扁担正监视着那帮恶徒,心中暗自高兴,“阿弥陀佛,老施主何以动怒?”“师傅有所不知,这帮恶徒横行霸道,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不教训教训他们难平黎民之恨!”“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看在贫僧份上,饶恕他们吧,谅他们下次再也不敢了。””对,对,下次我们再也不干坏事啦。”五行长老又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劝这位老哥还是放他们去吧”拿扁担的老头儿这才高声喝道:“今日看在五行师博的面上饶你们一条狗命!还不快滚!”趴在地上的一帮恶徒如获大赦,一个个急忙从地上爬起来,一溜歪斜逃跑了。

窦尔敦这个乐呀,他帮着老伯把花生卖完,天已到了过午,老人给窦尔敦买了点吃的,并告诫道:孩子,此镇不可久留,还是另寻它地落脚为上”窦尔敦见四下无人,双膝跪在地,说道:“老伯,收我做个徒弟吧”老人急忙把他搀起,说道:“孩子,老朽已这把年纪,又能教你什么呢?”窦尔敦道:“师父的武功弟子已经见到,实不相瞒,弟子是专门为了学艺才离开家乡的。”老人沉思片刻道:“孩子,你为何学艺如此心切?”窦尔敦道:“老伯有所不知,我爷爷为抗清血染疆场,我父亲为抗清南征北战,最后含恨而死,临死时再三啊时我要牢记国恨家仇,切不可枉生一世,如今眼着着贪官污吏,乡宦豪绅,仗势欺人,如不惩治惩治这些贪官污吏,岂不有违父愿?”老人听罢一番话,不由眼睛一亮,说道:“莫非说你是窦玉祥之孙,窦汝忠之子?“一点不错,你认识他们?”老人长双一声道:“嗐,一言难尽呀!”

原来,这位老人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曾在左营制军将军刘芳亮部下充任哨官,宜章一战,刘芳亮战死,老人突出重围,隐姓埋名自称王老大,自此便流落江潮。后来,无奈才定居献县,尽管自己有一身武艺,怎奈力孤身单,不敢贸然行事。今日巧逢窦氏后代,又见其血气方刚,心中不胜欢喜。他对窦尔转说:“当年我与你父同在闯王帐下听令,如今死的死,老的老,空有报国之愿却是力不从心呀。”窦尔敦莲:“老怕不必伤感,记得我好曾经教过我两句诗,叫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我们晚辈已长大成人,绝不会辜负先辈之愿。”老人听罢非常高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不过学艺必须吃苦,否则是学不好的!”窦尔敦点头应诺,双腿跪地给师父磕头。

简短截说,窦尔敦跟随老人来到一个僻静的小村庄,师徙二人除了谋生糊口之外便是传授武功,那窦尔敦年龄虽小毅力却是惊人,终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雪雨露为伴,星月霞光被身。光阴荏苒,星转斗移。不觉六年已过,老人把余年心血全部拼给了窦尔救。有诗赞曰:

刀光影里损光阴,壮志紧系两代情。留得一寸丹心在,仇恨不雪气不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窦尔敦从师学艺,六个春秋没有白过,功夫苦中等,武艺学得精,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鞭锏锤抓,尤以百兵之帅的刀棍见长,所学刀法有大小昆仑刀、梅花落枝刀、夜战八方刀、追星逐月刀、阴阳刀、八卦刀、三十六招绝命刀,耍起来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老师见徒弟有如此长进,心中十分宽慰,他正待要传授轻功,不幸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窦尔敦趴在床前悲痛万分,师父抚摸着窦尔敦的头,说道:“徒儿不必悲伤,如今我已年近八旬,虽死不为夭寿,为师所虑乃是你的功夫不深,恐怕日后难与高手争锋。看来我是不能再教你了,不过你还有一师叔尚健在于世。”窦尔敦悲泣道:“我哪来的师叔?”老人道:“傻孩子,实不相瞒,我本不姓王,乃姓韩,故居沧州,人称大刀韩成,武林高手韩实乃是家父,当初我学艺时,只有师兄弟两个,我学的是长兵刃和马上功夫,你师叔学的却是轻功,要论轻功,在武林中他堪称一绝,只要你能把他的轻功学到手,我死也就瞑目了。”窦尔敦道:“师父放心,我一定能学到手,但不知我那师叔现在何处?”老人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朝阳寺里的五行长老就是你师叔。”“师父,你为何不早点告诉徒弟?”你有所不知,当初我与你师叔均在闯王部下,怎奈后来兵败,官兵到处捉拿义军将领,为了保存火种;我们不得不隐姓埋名,稍有疏忽,便会遭到杀身之祸,没有绝对把握是不能吐露真情的。”

窦尔敦听了师父这番话,更知征途上的艰辛,他擦了把眼泪,说道:“师父之言,徒铭记在心,永生不忘。”老人继续说道:“为师尚有一件稀世兵器,系师祖之传,学会它可为万人不敌,可惜我已来不及传授了,这件稀世兵器藏于朝阳寺你师叔那里,只要你心诚志坚定能得到真功。”说到这里,老人已精疲力尽,气喘吁吁,口吐鲜血,咳声不止,窦尔敦连声呼唤:“师父啊,师父!”老人微睁双目,颤巍巍从腰中摸出一把金灿灿的钥匙,交与窦尔敦;“拿去吧∽∽”言罢气绝身亡。窦尔敦伏在师父身上嚎啕痛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