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城厚重的铅灰色晨霭,固执地吸附在钛合金的高楼轮廓上,仿佛一幅未干的水墨画。然而,共生书院高耸的梧桐树梢,已率先刺穿了这层朦胧,将天外初生的金箔揉碎了,筛成缕缕光丝,斜斜地漏进敞开的木格窗棂。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的气息:新印刷油墨的微涩,旧书页沉淀的木质沉香,以及一种突兀又鲜活的、带着泥土腥甜的果香。
穆婉茹抱着厚厚一叠还带着印刷机余温的《星穹文萃》,纸页边缘轻轻刮蹭着她微凉的指关节。她刚从楼下那方小小的菜畦穿过,指尖不小心沾染上一点番茄叶茎断裂处渗出的汁液,那是一种奇异的、介于青草与果实之间的清新气味——小棠今晨天未亮就蹲在湿润的土地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掐断了第一批熟透果实的蒂梗,郑重地将几颗饱满鲜红的圆球交到她手里:“给孩子们带点‘写作的灵感’去吧,婉茹姐,刚摘下,露水还没干呢。”她的声音仿佛还带着泥土的潮气。
教室的门虚掩着,木质门轴发出轻微的、如同叹息般的吱呀声响。星璃的声音从门缝里流淌出来,带着织女星特有的清冷语调,像一块落入温水中的冰:“……可是,‘番茄的甜’这种感受,真的能算作文学吗?我们的史官手册里,只收录‘星舰跃迁的坐标误差修正’和‘第七次环状星域文明冲突纪要’这样的篇章。”她站在后排,浅蓝色的瞳孔在晨光中像两颗遥远的、尚未完全点燃的恒星,映照着一个她尚感陌生的世界。
荆无棣坐在讲台前那把老旧的藤椅上,藤条在他身体的重量下发出细微柔韧的呻吟。他膝头摊开的那本磨损严重的《诗经》(影印本),纸页已经泛黄卷曲,铅字墨迹边缘晕开些许。闻言,他那通常显得过于沉静、如同覆盖着南极冰川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涟漪般的笑意,嘴角牵动起深刻的纹路:“为什么不算呢?”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书页,“看这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还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我们的先民,不正是把摘瓜、酿酒、熏老鼠、堵窗户这些‘小事’,永远镌刻在了文明的基石上吗?文学的魂魄,从来不是由宏伟的尺度来丈量,而是看有没有人,能把最寻常的日子,过成不朽的诗篇。”
一、晨课:藤蔓缠绕的史诗开端
星璃是织女星“共鸣城”最年轻的史官,这个身份如同烙印,让她习惯于在光年尺度的数据流中寻找意义。此刻,她抱着她那本由暗银色合金外壳包裹的量子记事板,站在教室的阴影处,浅蓝的瞳孔里沉淀着对“烟火气”的深切困惑。荆无棣的话语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微澜。她下意识地收紧手臂,记事板冰冷的棱角硌着她的肋骨:“可我们的祖先……他们只会记录‘恒星历第三百次大规模耀斑对共鸣网络的扰动系数’,或者‘星核熔炉第两千七百次能量迭代的熵增曲线’……番茄?它甚至不在标准营养补充剂的列表里。”她的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耳尖在碎发下悄然染上一抹淡红,如同初晓时天边的霞光。
“那么,我们何不从‘今天的这颗番茄’开始书写呢?”穆婉茹的声音温和地介入,像一阵暖风。她将那颗还带着小棠掌心温度、沾着新鲜泥土的红宝石般的果实,轻轻放在星璃记事板光滑的合金表面上。指尖残留的番茄香气,瞬间弥漫在两人之间那不足一尺的空气中。穆婉茹的食指,指甲边缘同样沾染着泥土的微痕,轻柔地点在那颗番茄翠绿微翘的果蒂上,“星璃,你闻闻它。仔细地闻闻。这香气里,不只是植物的味道。它包裹着凌晨四点未曾散尽的凉雾,凝结着小棠蹲伏在湿泥地里,拔除杂草时额角滑落又被晨风迅速吹干的微小汗滴,甚至……还混杂着荆老师上周为支撑这些藤蔓而绑缚竹架时,粗糙的竹篾不经意蹭在他旧衬衫袖口的草屑纤维的气味——”她的声音低沉而充满说服力,“这绝非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是‘生命存在过的、滚烫的证词’,脆弱又坚韧,如同晨露,也如同星光。”
星璃垂眸,凝视着眼前这颗饱满得不规则的红色星球。在织女星高度标准化的生态穹顶里,她从未见过如此“鲜活”的存在——表皮并非均匀的工业红,而是带着阳光慷慨泼洒留下的渐变过渡,从深红到橙黄,甚至有几处因叶片的遮挡而保持着青涩的绿意,细小的绒毛在晨光中清晰可见。一丝极淡的、带着植物清酸的气息钻入鼻腔,不同于任何合成香氛或消毒剂的味道。她犹豫着,仿佛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精密操作,指尖微微颤抖着触碰了记事板侧面的感应区。冰冷的合金表面亮起柔和的微光,她指尖悬停在空中片刻,终于缓缓落下,在虚拟的书写界面上,划下第一个字符。一行行字迹,带着一丝生涩和小心翼翼的探寻,开始流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