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如同融化的金子,慵懒地涂抹在宸舟集团冰冷的玻璃幕墙上,却丝毫无法温暖此刻门前剑拔弩张的空气。
宓洛灵被一群如饥似渴的记者簇拥在中心,她单薄的身影在晚风中微微颤抖,像一株被暴雨蹂躏后,勉强依附在枝头的白色茶花,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她抬起泪眼,长长的睫毛上挂着将落未落的泪珠,用一种揉碎了心肝的、颤抖的哭腔,向着张凡的方向,抛出了那句精心排练过无数次的控诉。
“张凡……你我当年……那些山盟海誓,难道你都忘了吗?”
她的声音不大,却因极致的哽咽而具有穿透力,清晰地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你说过要娶我的!就因为我的公司如今发展不乐观,濒临绝境,你就……你就如此狠心,转头就娶了别人,对我避而不见,形同陌路吗……”
她恰到好处地停顿,吸了吸鼻子,肩膀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仿佛已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站稳。
“你可知……你可知我这些见不到你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夜,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吗?我守着那些破碎的承诺,就像守着一座早已死去的城……”
她的话语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噼里啪啦——!”
闪光灯再次以前所未有的疯狂频率爆闪起来,连成一片刺目的白光森林,毫不留情地灼烧着张凡和秦心悦的眼睛。
记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瞬间调整了“炮火”的聚焦点,长枪短炮的话筒几乎要戳到张凡的脸上。
他们开始利用那套娴熟得令人作呕的惯用伎俩:
第一步,道听途说,定罪为先。
一个尖锐的声音率先发难。
“张先生,宓小姐所言是否属实?是什么让您背弃了旧爱,出轨这位秦小姐呢?”
其口气斩钉截铁,仿佛早已掌握了铁证。
第二步,诱导自证,逻辑陷阱。
不等张凡回答,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请您正面回答,您是否是因为宓洛灵小姐的公司不景气而出轨呢?您是否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和秦心悦女士结婚?”
这个问题阴险地将情感问题扭曲为商业算计,预设了一个无论怎么回答都似乎会落入的圈套。
第三步,占领高地,道德谴责。
几个声音开始附和,形成一股无形的声浪。
“张凡先生,听说您是魔都张家最近才找回的继承人,作为名门大家子弟,如此对待共患难的前女友,是否欠缺社会责任感?秦小姐,您对张凡先生这种行为有何看法?您是否知情?”
他们的目的明确而残酷:先用莫须有的罪名击垮你的心理防线,再利用连环提问将你诱入自我辩白的泥沼,而他们则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挥舞着舆论的鞭子,不断抽打,直到你的形象千疮百孔,你的生活支离破碎。
此刻,这架高效而冰冷的舆论机器,正开足马力,对准了舆论中央的的二人。
对张凡的围攻,充满了诱导与有罪推定。
“张凡先生!”
一个声音尖利的记者几乎将话筒戳到张凡面前,语气咄咄逼人。
“宓小姐声泪俱下的控诉,字字泣血!请您正面回答,她所说的是否是事实?您与她的分手时间点,是否恰好就在宓氏企业传出危机之后?这是否意味着,您确实是因为她的公司不景气,便毅然抽身,甚至不惜背负‘出轨’的污名,也要另攀高枝?”
这番话,巧妙地将商业挫折和情感背叛捆绑在一起,试图将“贪慕虚荣”、“落井下石”的标签死死钉在张凡身上。
对秦心悦的责难,则更加阴毒,旨在摧毁她的名誉与心理防线。
另一批记者则将炮火对准了始终沉默的秦心悦,问题更是刻薄无比。
“秦小姐!”
有人故意提高声调,确保每一个字都能被收录。
“众所周知,听说您出身显赫,拥有‘魔都第一美人’的盛誉,追求者如过江之鲫。我们实在无法理解,您为何会自甘堕落,卷入他人的感情,扮演一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角色?当您享受着从另一个女人手中‘夺来’的幸福时,内心深处,真的不会有丝毫的不安与愧疚吗?”
这提问,不仅坐实了她“横刀夺爱”的罪名,更用“自甘堕落”、“不光彩”等词汇进行人格羞辱,试图利用社会道德压力让她崩溃。
刹那间,一连串毫无实证、仅凭宓洛灵一面之词和街头巷尾的流言编织而成的提问,如同密集的毒针,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记者们的意图昭然若揭:他们不仅要凭借单方面的说辞,将张凡彻底定性为一个见利忘义、对落魄女友始乱终弃的“渣男”;更要凭借想象与恶意,将秦心悦塑造成一个依仗家世美貌、肆意破坏他人感情的“邪恶”第三者。
这不仅仅是一次采访,更是一场预设结局的公开审判,企图用舆论的绞索,将两人牢牢捆缚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