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9章 立誓守本心

文始证道录 第9章 立誓守本心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尹喜二十二岁这年的暮春,函谷关的风带着暖意,吹得关楼的旗帜舒展如翼。关下的黄河刚过了汛期,水流平缓,倒映着两岸新绿的柳枝,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这日清晨,守关的士兵忽然来报,说洛邑来了位使者,带着周天子的旨意,正候在关下。

使者乘着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帘绣着日月星辰的纹样,车夫穿着朱红色的袍服,腰间挂着青铜剑,一看便知是来自周天子的仪仗。他走进尹府时,手里捧着一卷明黄色的丝绸,那是周天子的诏书,卷轴末端缀着的玉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尹公子,”使者站在庭院中央,声音洪亮如钟,“周天子听闻公子观星之术冠绝天下,特下旨意,召您入宫担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辅佐君王洞察天意。”

太史令,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掌管天文历法,修订律历,记录灾异,不仅能接近权力中心,更能让自己的星象之学得以施展,名垂青史。尹府的仆役们都屏住了呼吸,眼神里满是羡慕——谁都知道,这是天大的荣耀,是尹家祖坟冒了青烟。

尹虔接过诏书,手指微微颤抖。他一辈子守在函谷关,最大的心愿便是尹家能出个栋梁之材,如今儿子能被周天子看中,怎能不让他激动?“喜儿,还不快谢恩?”他转身看向尹喜,眼中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去洛邑吧,你的本事,该在更大的舞台施展。”

尹喜却站在原地没动。他望着使者带来的那卷诏书,明黄色的丝绸在阳光下有些刺眼,像极了洛邑宫殿的琉璃瓦,华美却带着疏离。他的目光掠过庭院里的老槐树,掠过墙角那株方士留下的启明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闷的。

他想起三年前去过一次洛邑。那时他跟着尹虔去述职,见了太多朝堂的纷争:大夫们为了一点封地争得面红耳赤,卿士们为了权力相互倾轧,连太史令府里的官员,都在为了谁能靠近天子而费尽心机。那里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尘埃,让人喘不过气。

他更想起自己夜观星象时,看到的洛邑上空的星象。太微垣对应着朝廷,本应像《夏小正》里唱的“太微五帝坐中央,内坐九卿外藩臣”,井然有序。可洛邑的太微垣,星象总是混乱不堪:辅星忽明忽暗,像朝臣摇摆不定的心;执法星光芒黯淡,像律法被权力践踏;甚至连五帝座旁,都总有几颗客星闪烁,像那些觊觎权位的野心家。那片星空,乱得像一团理不清的麻,远不如函谷关的星空清澈。

“公子?”使者见他迟迟不应,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容我三思。”尹喜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

那夜,尹喜没有点灯。他独自登上函谷关的城楼,关楼的风比平日里更凉些,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望着洛邑的方向,那里的夜空被一层淡淡的云气笼罩,连最亮的天狼星都显得模糊,仿佛连星辰都被那座繁华的都城染上了尘嚣。

他想起自己十二岁时,在书房的帛布上写下的“澄怀”二字。那时的笔迹还带着稚气,却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像是在刻下一个永不更改的誓言。他记得自己当时想,要让心像函谷关的星空一样清澈,不被世俗的纷争扰乱。

他又想起方士说的“后天之行决定命运”。方士说,星象是先天的种子,而后天的选择才是土壤。洛邑的太史令之位,像一颗饱满的种子,落在权力的土壤里,或许能结出富贵的果实,可那样的土壤,会不会让他忘记“澄怀”的初心?会不会让他观星时,眼里看到的不再是天地的真相,而是权力的影子?

他低头看向胸口的玉牌,那枚刻着北斗的玉牌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一颗缩小的星辰。他想起自己十八岁那年,帮农夫们预测旱灾,看着他们用储水浇活的庄稼,脸上露出的笑容;想起二十岁那年,教士兵们辨星识方位,看着他们在荒漠里找到归途时的庆幸;想起这些年,函谷关的星空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结。

这里的星空,能让他看清角宿升起时春气的萌动,能让他听懂奎宿西沉时秋收的喜悦,能让他感受到每一颗星与百姓生计的关联。而洛邑的星空,恐怕只能让他看到权力的更迭,听到**的低语。

“原来我早就有答案了。”尹喜喃喃自语,夜风掀起他的发丝,露出额间那道淡淡的星纹,在月光下清晰了许多。

第二日清晨,尹喜来到使者的住处。使者正在收拾行装,见他进来,便笑着说:“公子想通了?也是,这般前程,可不是谁都能遇到的。”

尹喜却摇了摇头,对着使者深深一揖:“多谢大王厚爱,只是我志在观星,不在朝堂。”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函谷关的星空最清,能让我看清天地的真相,若入洛邑,恐被尘嚣扰了本心,反倒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使者愣住了,手里的玉佩“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公子可知自己在说什么?”他捡起玉佩,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多少人为了一个接近天子的机会,费尽毕生心血。你年纪轻轻,怎能甘居关外?入了朝,才能用星象辅佐君王,安定天下啊。”

“安定天下,未必非要在朝堂。”尹喜道,声音平静却有力,“我守函谷关,观星象以预警灾祸,让农夫们不失农时,让士兵们不迷方向,护一方百姓平安,亦是安定天下的一种方式。若入朝堂,每日周旋于权谋纷争,恐为权力所惑,观星时掺杂私心,误判了星象,那才是真的误了大事。”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砸在使者心上。使者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尹喜眼神坦荡,没有丝毫犹豫,便知道再多说也无用。“罢了,”使者叹了口气,“公子既有此志,我也不强求,只是回去后,需如实向大王禀报。”

尹喜拒绝周天子征召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函谷关。有人说他傻,放着太史令的大好前程不要,偏要守在这关外喝风沙;也有人说他清高,仗着自己懂星象,就不屑与朝臣同流合污;连尹虔起初也有些不解,直到尹喜把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他才沉默着点了点头:“你想守的,不只是这关隘,更是自己的心。爹懂了。”

那晚,月色格外明亮,像一层银霜覆盖了函谷关。尹喜独自来到关楼脚下,那里有一块青石板,是他年少时亲手刻的北斗星轨。岁月的打磨让石板变得光滑,可那些刻痕依旧清晰,尤其是斗柄末端,比寻常星轨偏出三寸——那是他特意刻的,提醒自己凡事留三分余地,更要守住三分本心。

月光洒在石板上,斗柄偏出的三寸在月色中格外清晰,像一道沉默的警示。尹喜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星空缓缓跪下。他的膝盖落在青石板上,冰凉的触感从膝盖传来,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我尹喜在此立誓,”他抬起头,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像钟磬般清澈,“此生唯观星求道,不问权谋,不慕富贵,不因尘俗纷扰而改澄怀之志。以我之眼,察天地玄机;以我之心,护苍生安宁。若违此誓,愿受星辰唾弃,天地不容。”

话音落下,夜风忽然掠过关楼,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无数星辰在为他作证。胸口的玉牌微微发烫,那股暖意顺着血脉流遍全身,与额间的星纹相互呼应,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他的体内,坚定而温暖。

他缓缓站起身,望着漫天繁星。北斗七星高悬北方,角宿在东方闪烁,井宿在南方明亮,奎宿在西方沉静,每一颗星都像在对他点头,认可他的誓言。他知道,这条路或许孤独,或许清贫,或许永远不会像太史令那样名满天下,却能让他守住本心,不辜负那些日夜陪伴他的星辰,不辜负自己对“道”的追寻。

关下的黄河,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静静流淌。尹喜站在青石板旁,望着远方的星空,忽然觉得,自己与这函谷关、与这星空、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早已融为一体。就像北斗星永远守着北方,他也将永远守着这里,守着自己的初心,直到生命的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