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7章 农战两相宜

文始证道录 第17章 农战两相宜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三日后的议事帐里,炭火盆烧得正旺,铜盆边缘结着层薄冰,被炭火熏得滋滋作响,腾起的水汽在帐顶凝成水珠,顺着毡布的纹路缓缓滑落。张诚捧着一卷竹简进来,竹简是新削的青竹,带着淡淡的竹腥气,上面的牛皮绳还带着新打的结,绳头剪得齐整。他将竹简轻轻放在案上,案面是块整块的青石,被磨得光滑如镜,竹简推过去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停在尹喜面前。

“先生,按你说的,依星象订了些规矩,你看看中不中。”张诚的声音里带着点忐忑,他粗通文墨,这些字是昨夜就着油灯写的,写坏了三卷竹简才成了这卷,此刻手心还隐隐发烫。他解下腰间的佩剑靠在案边,剑鞘上的铜环碰撞着发出轻响,人却站在一旁,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像个等着先生批改功课的学童。

尹喜解开牛皮绳,绳结打得很结实,显然费了些心思。展开竹简,墨迹尚未完全干透,在青竹片上晕出淡淡的墨晕,带着松烟的清味,混杂着帐外飘进来的雪气,格外清爽。开篇用隶书写着“昼观镇星务农,夜观岁星练兵”,十个字写得方方正正,透着股军人的硬朗。下面分了十二条细则,从播种的时节到练兵的时辰,都与星象一一对应:“镇星出地平日,始耕;镇星入地平日,休耕”“岁星当空时,习骑射;岁星西斜时,练阵法”,末了还有一句“星出而作,星隐而息”,字迹是张诚的,笔画间偶有涂改的痕迹,虽不如文吏那般娟秀工整,却透着股实打实的恳切劲儿。

“镇星属土,主‘生养’,跟着它的轨迹耕种,错不了。”尹喜的指尖轻轻拂过竹简上的字,墨迹微凉,带着竹片的韧劲。他指着其中一条“惊蛰后三日,镇星过天田星,始播五谷”,目光落在窗外,“天田星主‘农桑’,在房宿与心宿之间,每年这个时候,镇星与天田星相照,地上的土气就活了,种下去的种子能扎得深。前几年在函谷试种的粟米,按这法子种,亩产比寻常时候多了两成,磨出的米也更瓷实。”

张诚挠了挠头,毡帽的绒毛蹭下来几根,落在肩头:“我也是听老农夫说的。关里的李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他说看镇星的位置比看日历准——镇星在天田星东边,就先耕东边的地;移到西边,再耕西边的。我就是把星象和他们的土法子凑到一块儿了,怕写得不对。”他顿了顿,黝黑的脸上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笑,又道,“至于练兵,岁星属木,主‘生长’,夜里练,一是不耽误白日下地干活,弟兄们能一边种田一边当兵;二是……”他嘿嘿笑了两声,露出两排白牙,“犬戎那帮蛮子怕黑,夜里眼睛跟瞎了似的,咱在夜里把本事练硬了,他们真敢来偷袭,正好给他们个措手不及。”

尹喜翻过竹简,见最后一片竹片上还附了幅小图,用墨笔勾勒着关城周边的田垄与校场。田垄被画成整齐的横线,顺着镇星的轨迹排列,东边的田垄密些,西边疏些,旁注着“东地沃,多播粟;西地薄,种黍稷”。校场的方位正对着岁星升起的西方,画着几个小人,有的拉弓,有的挥剑,旁边标着“月上中天,练夜袭;月落西斜,演防御”。《夏小正》里“天田星下宜农桑,岁星轨旁可演武”的句子,竟被他用这种最实在的方式体现出来了,没有半点虚浮。

“还有这条,‘每月望日,观太白星亮度,定戍守疏密’。”尹喜的指尖点在其中一条细则上,墨迹稍重,显然是特意强调的,“太白星主‘兵戈’,亮则敌近,杀气盛;暗则敌远,暂安稳。这个法子好,比派斥候瞎跑省力气——太白星亮了,咱就多派些人守关;暗了,就让弟兄们多歇歇,回家帮婆娘挑水劈柴。”

张诚的眼睛亮了,像被炭火映着的铜环:“先生也觉得好?我还怕太折腾弟兄们,每月望日本就该歇歇,还要爬城楼观星……”

“不折腾。”尹喜将竹简卷好,牛皮绳在他手里灵活地打了个结,递还给他,“百姓要吃饭,这是根本;士兵要保命,这是保障,两条都得抓实了。你让人把这规矩刻在城门口的石碑上,用大些的字,让识字的念给不识字的听,让所有人都看着,照着做。”他想起洛阳城破前的混乱,幽王连春耕的时节都弄不清,宫里的乐官比农官还受重视,更别说依星象练兵了——那时的禁军只会在酒桌上比谁的剑鞘更华丽,真正上了战场,连弓都拉不开。心里叹了口气,那点沉郁却很快被压下去,“咱不跟他们比,咱就守好自己的田,练好自己的兵,让关里的人有饭吃,能睡安稳觉,比啥都强。”

张诚捧着竹简往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毡靴踏在帐外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帐外的阳光正好,穿过稀疏的云层落在他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踏实的界碑,立在关城的土地上。尹喜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帐门口,又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镇星此刻正悬在天顶,光芒不刺眼,却沉稳如脚下的土地,仿佛在说:踏实做事,一步一步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炭火盆里的炭噼啪作响,爆出个火星,落在青石案上,很快熄灭了。尹喜拿起案上的星图,上面的闭环被晨光照得发红,天关星的位置清晰可见。他忽然想起带百姓西来时,那个抱骨灰坛的妇人说“到家了”,此刻才真正明白,“家”不是一座城,是有田可耕,有兵可守,有规矩可依,让人心安的地方。

帐外传来士兵们操练的呼喝声,整齐有力,混着远处田垄里传来的吆喝——那是百姓在翻耕冻土,为开春播种做准备。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函谷关的上空回荡,像一首朴素的歌谣,唱着农与战,守与望,唱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