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6章 雷电星隐鸣

文始证道录 第16章 雷电星隐鸣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7

天刚蒙蒙亮,窗纸还浸在青灰色的晨光里,尹喜就被一阵沉闷的轰鸣惊醒。不是夏日常见的雷暴那种撕裂天幕的炸响,倒像有百面巨鼓在云层深处齐齐滚动,闷闷的,带着股蓄势待发的劲儿,从西北天际一路压过来,震得窗棂都嗡嗡发颤。他披衣起身,赤着脚踩在微凉的砖地上,摸到窗边推开条缝——东方的鱼肚白刚漫过邙山的轮廓,西北天际却已聚起暗紫色的云团,像被打翻的靛蓝染缸,层层叠叠堆到头顶,云缝里偶尔窜出一丝银亮的光,快得像掠过眼梢的箭,转瞬就隐进云层里。

“是雷电星动了。”尹喜伸手扶住窗台上被风吹得摇晃的测星仪,黄铜的支架上凝着层薄露,指尖触到冰凉的铜架,忽然想起《夏小正》里的句子,“雷电星潜则雨将萌……潜而有鸣,是雨气在云里攒劲儿呢。”他转身取过挂在墙上的麻布外衣,胡乱往身上一套,腰带都没系紧就往楼下跑,木楼梯被踩得咚咚响。

“李信!李信!”尹喜站在院心喊,声音穿过晨雾,惊起檐下栖息的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进云里。西厢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李信抱着捆竹简奔出来,怀里还揣着个发烫的铜炉,炉口冒出的艾草烟顺着领口钻出来,在他鼻尖绕了个圈。“先生,这雷声听得人心里发慌,”李信把竹简往石桌上一摊,竹片在风里哗哗响,“是要下冰雹吗?前儿个张老栓说他见着蚂蚁搬家,黑压压的一片往高处爬,还有村西头的蛇,大白天就从石缝里钻出来,顺着树干往上缠,莫不是……”

“不是灾,是喜。”尹喜按住翻飞的竹简,手指点在其中一片刻满星图的竹片上,那里用朱砂画着六颗连成折线的星,像串挂在天幕上的铜铃。“你看这雷电六星,属震卦,潜于室壁二星之侧,隐而有鸣时,便是‘惊蛰’的信儿。《夏小正》里怎么说的?‘雷电六星近营室,震起万物萌动始’——这雷是唤庄稼醒呢!”他抬头望向云层,又一声轰鸣滚过,比刚才更沉,像有几头水牛在云端踏地,震得院角的老槐树都轻轻摇晃,落了几片沾着露的叶子。

说话间,村口的铜锣响了,“哐哐”的声音裹着风声飘过来——那是里正召集村民的信号。尹喜扒着竹篱笆往外看,见各户的灯陆续亮了,窗纸透出昏黄的光,像撒在地上的星子。没多大功夫,观星台的石阶下就聚了二十来号人,都是各户的当家人。西头里正扛着把锄头,木柄被手汗浸得发亮;南坡的陈寡妇背着个半满的种子袋,麻布上还打着补丁;张老栓攥着个陶碗,碗沿缺了个口,里面盛着刚从鸡窝里摸的鸡蛋;连平时总爱睡懒觉的王二柱都来了,揉着眼睛,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吃完的红薯。

“尹先生,这雷听得邪乎,您倒乐了?”西头里正搓着手,掌心的老茧蹭得“沙沙”响,“昨儿我去地里看,土裂得能塞进拳头,要是真下狠雨,怕不是要把苗床冲了?去年那场雷暴雨,把咱村的谷仓都冲塌了,我家那袋留种的谷子,泡得发了芽……”

“是狠,但狠得是地方。”尹喜从石桌上拿起支炭笔,蹲下身在青石板上画了个六芒星,每颗星的位置都对应着天边云团的纹路。“雷电六星,前三星主‘震’,是要把土块震松;后三星主‘润’,是要带雨下来。你们看这星位,潜而不没,鸣而不烈,正是‘润而不涝’的兆头。”他用炭笔把六芒星圈起来,墨痕在石板上渗开一点,“信我的,回家把犁耙备好,种子晒透,三天内准下雨!这雨不大,刚够把土润透,正好下种!”

人群里嗡嗡地议论起来。张老栓把陶碗往怀里揣了揣,瓮声瓮气地说:“尹先生说的准,去年他说霜降早,让咱提前收红薯,果然没过三天就下了冻雨,隔壁村没收的都冻坏了。”陈寡妇点点头,把种子袋往肩上提了提:“我信先生,这就回去把麦种倒出来晒晒,挑些饱满的。”也有人半信半疑,王二柱咬着红薯嘟囔:“天上连个雨云的样都没有,昨儿日头毒得能晒脱皮,哪像要下雨的样?”

尹喜不作解释,只对李信说:“把晒好的种子分装成小袋,每户发三捧,袋上系根红绳。”李信应着去了,他知道这是按《甘石星经》里“震卦引福”的说法做的,红绳能“牵住雨气”。尹喜则扛着把木尺往村外的田埂走,李信跟在后面,怀里抱着个陶罐,里面盛着刚烧好的艾草水——尹喜说这水能驱潮,也能让土地醒得快些。

田埂上的土硬得像块铁板,尹喜用木尺戳了戳,只留下个浅浅的白印。他蹲下身,捡起块土坷垃,掰了掰,硬得能硌掉牙。“这块地得先引水浸,”他在地上画了个圈,“你看这土色发灰,是‘焦土’,雨下来渗不透,得从渠里引点水先润润。”往前走了半里地,到了坡地,尹喜又停下,指着田垄的走向说:“雨来之前把排水沟挖浅点,就这么深,”他用手比划着,“能让水慢慢流,别积着,麦种怕涝,积了水要烂根的。”

第一日过去,雷声时断时续,像个没睡醒的巨人在打哈欠。中午时分,太阳竟从云缝里钻出来几趟,金灿灿的光洒在地上,把刚被潮气润过的地面又晒得发白,裂缝看着比早上更宽了些。王二柱蹲在自家地头,用树枝划着土块,跟旁边的人说:“我就说吧,哪有雨?尹先生怕不是看走眼了。”这话传到尹喜耳朵里,他正在帮陈寡妇挑麦种,把瘪的、有虫眼的都捡出来,闻言只是笑了笑,往她的种子袋里多放了把饱满的。

傍晚时分,尹喜让人把晒好的种子分装完毕,每户三捧,袋口系着红绳,由李信挨家送过去。到了王二柱家,他正蹲在门槛上抽烟,见李信递过种子袋,撇撇嘴:“还真当回事了?我可不用,省得雨下不来,白瞎了好种子。”李信也不恼,把种子袋放在他家石阶上:“先生说,放着也是个盼头。”

第二日清晨,天阴得更沉了,暗紫色的云团压得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雷电星的轰鸣也变了调,像贴在耳边敲鼓,震得人耳膜发麻。云里翻涌的银线越来越密,像谁在里面撒了把亮银粉,看得一清二楚。尹喜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树身得两人合抱,树皮上布满了深沟似的纹路,那是去年暴雨冲刷的痕迹。见着扛着锄头往地里去的人,他就笑着点头:“把土翻松些,等着接雨呢。”

张老栓扛着犁耙从树下过,犁尖闪着光——那是他昨儿用桐油擦了三遍的。“先生,您看我这犁行吗?”他把犁扛到尹喜面前,木柄光滑,铁犁锃亮。“好得很,”尹喜摸了摸犁尖,“这犁翻出来的土,透气,雨能钻得深。”陈寡妇也来了,背着个竹篓,里面装着筛好的麦种,颗颗饱满,她踮脚往天上看:“先生,您听这雷声,像是离得近了?”“是近了,”尹喜望着云层,“这是雨要出来了,在跟咱打招呼呢。”

午后,风里忽然带了湿意,不像晨露那种凉,是带着点温乎气的润。先是飘了几点冷雨,打在人脸上凉丝丝的,王二柱正在地里翻土,抬头抹了把脸,愣了愣——那雨珠挂在他的胡茬上,亮晶晶的。没等他反应过来,雨丝渐渐密起来,像筛子筛下来的,绵密又轻柔,落在地上没声音,只在干硬的土块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

“下了!真下了!”张老栓正在地里翻土,见雨下来了,扔了锄头就往家跑,边跑边喊,声音里带着哭腔,“尹先生说中了!下了!”他要回家把晒好的麦种取来,趁着土湿好下种。陈寡妇也笑了,从竹篓里抓出一把麦种,让雨丝打湿了,说这样出芽快。王二柱站在雨里,手里还攥着锄头,看着地上的雨点越洇越大,渐渐连成一片,硬邦邦的土块慢慢软下来,他忽然往地上啐了口:“嘿,还真让尹先生说中了!”

雨不大,像老天爷撒下的细盐,下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停。地里的土块吸饱了水,变得软乎乎的,用手一捏就能成团,捏开来看,潮气匀匀实实渗到了芯里。孩童们光着脚丫在泥里踩,溅起的泥水混着青草香,空气里满是“咕嘟咕嘟”的声响——那是土地在喝水呢,喝得急了,还能看见土缝里冒起细小的气泡。

尹喜站在田埂上,看着百姓们扛着犁耙下地,犁尖划过湿润的泥土,翻起黑油油的浪,浪尖还挂着雨珠。他捡起块沾着雨珠的土块,放在鼻尖闻了闻,泥土的腥气里带着股甜丝丝的生机,那是草籽在土里醒过来的味道。李信捧着《甘石星经》跟过来,竹片上的字被手汗浸得有些模糊,他指着其中一句念:“‘雷电星鸣,万物以生;微雨初降,耕播其时’——先生,这书上写的,跟咱这儿一模一样呢!”

“不是书跟咱这儿一样,是咱跟着天走呢。”尹喜把土块放回地里,看着它慢慢融进湿润的田垄,“天上的星,地上的雨,都是规矩。咱顺着规矩来,庄稼就长得好,日子就有盼头。”

远处的雷声还在隐隐回响,像在跟地里的犁耙声应和。新翻的田垄里,张老栓正往土沟里撒麦种,雨珠顺着麦种滚进土里,在泥面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窝。那是雷电星许下的承诺,也是百姓们攥在手心的希望。尹喜望着这一片被雨润过的土地,忽然觉得,这隐而有鸣的雷电星,就像那些藏在日子里的盼头,平时看不见,却总在该响的时候,给人递来一把推开困境的钥匙——就像此刻,这把钥匙正被百姓们握在手里,插进湿润的泥土里,等着秋天结出沉甸甸的麦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