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6章 来复之功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6章 来复之功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丹房的烛火已燃过半,烛芯结着颗红豆大的灯花,将墙壁上悬挂的《黄庭经》拓片映得忽明忽暗。玄元盘膝坐在寒玉蒲团上,蒲团边缘的冰纹在烛影里浮动,像冻住的涟漪。他丹田那片暖雾已凝成半透明的玉球,约莫拳头大小,悬在脐下三寸的虚空里,心光藏在球心,像枚裹着金边的月光石——那金边是神,玉质是气,温润的光泽是精,三者缠成一团,分不清哪是精的润、气的暖、神的亮,只觉通体融融,像浸在春日的温泉里,连骨缝都透着松快。

这是“氤氲打成一片”的境地。玄元花了整整九个月才走到这一步:从初时气脉乱窜的焦躁,到后来心光与真气相触时的战栗,再到此刻暖玉悬于丹田、周身气脉如流泉般贯通的安稳。他抬手抚过小腹,指尖能感受到玉球的震颤,像摸着一只刚破壳的雏鸟,温热、柔软,带着蓬勃的生息。

可就在昨夜,这团暖玉忽然颤了颤。

起初是球心泛起丝极细的金芒,比发丝还细,却亮得惊人,像初春第一缕钻破冻土的阳光,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玄元心头一动,那是种本能的欣喜——九个月来,尹喜总说“重阴之下有一阳”,这金芒想必就是那“一阳”了!他刚想凝神去“抓”,指尖的意念刚触到玉球,那金芒“嗖”地就散了,像被风吹灭的火星。暖玉球跟着缩了圈,边缘渗出些凉意,像被泼了勺冷水,连带着四肢百骸都泛起一阵寒噤。他睁眼时,额角已沁出冷汗,掌心的汗濡湿了膝头的麻布裤——分明是“美景现前”,却因那一动念,反倒从先天境落回了后天,真气在经脉里乱撞,像是迷路的孩童。

“这便是‘来复’的关口。”尹喜的声音从烛影里浮出来,他正坐在角落的木案后,指尖捏着三枚铜钱,往龟甲里掷。铜钱撞在甲片上,发出清脆的“叮”声,在寂静的丹房里荡开。“重阴之下藏着一阳,就像冬尽时埋在雪底的草芽,你一盼,它反倒怯了;你一急,它干脆烂在土里。”

玄元望着烛苗发呆,烛芯的灯花又大了些,像颗红珊瑚。三个月前,他还在为“心光入气”犯愁——那时真气总像匹野马,心光稍一靠近就惊得乱窜,后来还是尹喜教他“以息驭气”,像用缰绳牵马似的,让呼吸带着真气慢慢走,才渐渐打成一片。如今暖玉成团,却栽在了“一阳初现”的刹那。那缕金芒明明是先天之气的苗头,是突破境界的钥匙,怎么就抓不住呢?

“师父,”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定中初醒的沙哑,“方才那光,像极了三年前在终南山看见的启明星,亮得很,却一碰就躲。”

尹喜将龟甲里的铜钱倒出来,三枚铜钱在案上转了个圈,排成“乾”卦的纹路——六爻皆阳,像道横贯天地的光。“启明星要等天快亮时才肯稳稳地悬在东方,你若半夜就盯着天,只能看见乌云。”他俯身从丹炉里捻出粒通红的丹砂,丹砂还带着炉底的温度,他走过来,用指尖蘸了点清水,将丹砂按在玄元眉心,“玄关一窍藏在‘无’里,那金芒不是‘看见’的,是‘觉’到的。你试着把‘看’收回来,用皮肤去‘摸’,用骨头去‘听’。”

玄元重新闭目,眉心的丹砂像颗小小的火种,带着温和的灼意。他想起尹喜教的“松脊法”:从尾椎开始,一节节往颈椎松,像褪掉层紧绷的壳。初练时总不得要领,背脊硬得像块木板,尹喜就拿根软木杖,哪节脊椎发僵就轻轻敲一下,“人老先老脊,脊松则气通”。此刻玄元刻意放缓呼吸,想象尾椎骨是片刚抽芽的柳叶,随着呼气向下沉,一节节地松:骶椎像春水漫过鹅卵石,腰椎如柳条轻晃,胸椎似蝴蝶振翅,颈椎若云絮飘移……

松到第七节胸椎时,后腰忽然微微发烫,不是暖玉球那种绵柔的暖,是种带着劲的烫,像有粒火星在尾闾骨那里炸开——正是昨夜金芒冒头的位置!玄元心头一凛,刚要集中注意力去“看”,忽然想起“松脊”的要诀“不追不随”,赶紧把念头散开,只让那点烫意自己漫延。

奇妙的是,这一松,烫意竟顺着脊椎往上爬,像条小火蛇,爬过命门时,暖玉球“嗡”地颤了颤,球心那缕金芒又冒了出来,比昨夜更亮些,像根细金丝,在玉球里轻轻晃。玄元屏住呼吸,生怕又惊散了它。

“踏住火云。”尹喜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惊散了那丝光,“用息裹着它走,别用念拽。”

玄元下意识想屏住呼吸——这是他以前的老毛病,总觉得“憋气才能聚气”,却总在憋气时把真气憋成了死气。此刻他猛地想起尹喜说的“柔其息”,便任由呼吸像春风拂过湖面,自然地吸,自然地呼:吸气时,胸腔像晨露滴落的荷叶,微微舒展;呼气时,腹部如夕阳下的归帆,缓缓收拢。那丝金芒竟真的跟着息的节奏动起来,呼时往下沉半分,吸时往上飘寸许,像被气流托着的蒲公英,自在得很。

小火蛇爬到夹脊关时,金芒忽然顿了顿,像遇到了门槛。玄元心头一紧,那是种本能的焦虑——夹脊关向来是气脉的“隘口”,以前练“气沉丹田”时,真气总在这里卡壳。他差点又动念去“推”,就在这时,后腰的烫意忽然浓了些,像有人用温热的手掌推了把金芒,竟推着它往前挪了挪。玄元忽然明白——原来是“铁鼓”在响!尹喜曾说“敲铁鼓而过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气至则关开,那烫意便是鼓点,金芒跟着鼓点走,哪用得着刻意去“推”?

他彻底松开念头,只做个安静的“旁观者”。金芒过夹脊关后,像得了势的小溪,顺着脊椎往上淌,过玉枕关时,玄元只觉头顶百会穴微微发麻,像有根针轻轻扎了下,随即一股清凉从头顶灌下来,像山涧的泉水落入深潭——那是“天清之气”!清凉与金芒在泥丸宫撞了个满怀,暖玉球瞬间炸开,化作漫天光点,金芒裹在光点里,像颗被星雾捧着的小太阳,照亮了整个识海。

“昆仑顶到了。”尹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他不知何时已站在玄元面前,手里拿着盏琉璃灯,灯光透过琉璃,在玄元脸上映出流动的光斑。“这便是‘休息于昆仑’——不是停下来,是融进去。”

玄元在一片光海里睁开眼,烛火的光晕在他瞳孔里碎成星子。他摸了摸眉心,那粒丹砂已化在皮肤里,留下点淡淡的红,像颗胭脂痣。后腰的烫意还在,却变成了暖烘烘的流,顺着脊椎循环往复,像山泉绕着山根打转,每流转一周,识海里的光点就亮一分。

“现在再摸那金芒,是什么感觉?”尹喜问,将琉璃灯往玄元面前凑了凑,灯光里能看见细微的尘埃在飞舞,像无数个小星辰。

玄元试着“觉”了觉,忽然笑了:“像摸着自己的心跳,不用看,不用抓,就知道它在那儿,稳稳的,暖暖的,从来没离开过。”不是刻意去感受,而是它本就与自己一体,就像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呼吸在肺叶里起伏,自然得不需要任何念头去维系。

烛苗“啪”地爆了个灯花,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淡墨画。画里,玄元的轮廓渐渐与光海融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他的肩,哪是光的边。玄元忽然想起尹喜常写的那句“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原来所谓“来复之心”从不是“抓住”,而是“认出”——认出那藏在重阴里的一阳,本就是自己的骨头、自己的血,是从先天带来的种子,只等着在后天的土壤里,凭着那点“不动”的耐心,长出通天的藤。

天光渐亮时,丹房的烛火自然熄灭,第一缕晨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玄元眉心的红痕上,像给那颗“种子”镀上了层金边。他站起身,骨节发出轻微的脆响,像春雪落在松枝上的声音,周身的光点已收归丹田,凝成颗蚕豆大的金丹,转动时,金芒从丹体里透出来,在衣袍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师父,”玄元开口,声音里带着新生的清亮,“原来‘来复’不是等太阳升起,是知道自己就是太阳。”

尹喜正将龟甲里的铜钱收好,闻言回头,眼里的笑意像晨光般温暖:“是啊,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风去不如化作风——你看那光,不就住在你丹田里了吗?”

窗外的晨鸟开始鸣叫,声音清脆得像玉珠落盘,玄元望着丹田那颗金丹,忽然明白,所谓炼心,从来不是与自己较劲,而是终于懂得:最珍贵的东西,从不需要费力去抓,因为它本来就属于你,如同阳光属于天空,溪流属于大地,而那缕金芒,属于每一个懂得“不刻意”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