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13章 饮食调护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13章 饮食调护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晨露刚漫过药圃的篱笆,带着夜的凉润,打湿了玄元的布鞋。他蹲在灶门前,看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把铁锅烤得发白。锅里的胡麻粥咕嘟咕嘟冒着泡,米是新收的粳米,颗粒饱满,浸了整夜,此刻在沸水里舒展腰身,渐渐熬出层米油。

“加火。”尹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捏着把胡麻,正用石臼细细碾着。胡麻是前几日在镇上磨坊碾的,粉细得像雪,此刻撒进粥里,搅出层淡淡的金,浮在粥面上,像给粥盖了层薄纱。

玄元往灶里添了根干松枝,火苗“噼啪”蹿高,映得他脸颊发烫。“师父,这粥真能‘治脾气’?”他想起昨日练调气液时,总觉得胃脘发沉,像坠了块湿棉絮,吐纳之间都带着滞涩,此刻闻着粥香,那股沉滞感竟淡了些。

尹喜碾完胡麻,拍了拍手上的粉,走过来掀开锅盖,一股醇厚的米香混着胡麻的暖香涌出来,扑在玄元脸上。“你前日贪嘴,在镇上买了块冷糕,那糕里掺了冰酪,伤了脾阳。”他用长柄勺搅了搅粥,勺底刮过锅壁,带出层黏糊糊的米浆,“胡麻性温,像晒过太阳的棉絮,粳米养胃,好比给脾披了件棉衫,自然就舒坦了。”

他指了指灶台上的瓦罐,瓦罐里炖着薤白,咕嘟咕嘟响,飘出股辛辣又清爽的香。“里面是薤白,等会儿煮羹,配着粥吃,能通肝气。你昨日练气时总觉得胁下发紧,就是肝气淤着了,薤白像把小钥匙,能把那股淤气给拧开。”

玄元盛了碗胡麻粥,粥面上浮着层油亮的膜,吹了吹,舀起一勺。米香混着胡麻的醇,顺着喉咙滑下去,熨帖得像淌过条暖河。到了丹田那里,忽然一暖,像被谁用掌心轻轻揉了揉,前日积在胃脘的沉滞感,竟真的化了。

日头爬到竹架顶时,晒得竹影都缩成了团。玄元在案上揉面,面是大麦面,掺了点温水,揉起来比小麦面略粗,掌心能摸到细微的麸皮,像藏着些细碎的阳光。尹喜说“日中淡面馎饦佳”,馎饦是面片,要擀得薄,像蝉翼,下锅煮了不浑汤。

“别承热食。”尹喜正往灶里添柴,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啪”声,映得他眼角的皱纹都暖了,“热面烫着喉咙,气就乱了,像被惊了的马,到处窜。你前日吃那碗热汤面,是不是觉得练气时气总往上涌,沉不到丹田?”

玄元点头,那日吃面时图痛快,面刚出锅就往嘴里塞,烫得舌尖发麻,结果夜里练气,气总在胸口撞来撞去,像关不住的野马。

尹喜捞起煮好的面片,过了遍凉水,沥干了,浇上点葱油,油香混着麦香,勾得人直咽口水。“晾到温吞,吃着才养气。你看那溪水,太急了冲垮堤岸,太缓了又淤成潭,不疾不徐才好。”

玄元夹起片馎饦,面片滑溜溜的,裹着葱油的香,嚼起来带着大麦的韧劲,越嚼越有清甜。吃到半碗,忽然觉得舌下生津,像玉池里涌了泉,清清凉凉的,顺着喉咙往下淌——正是调气液时盼着的“清水甘泉”。他这才懂,饮食和行气原是连着的,吃得对了,气自会顺,好比渠挖得直,水自然流得畅。

午后摘了些新葱,白生生的,带着泥土的腥气,根部还沾着湿泥。玄元按照尹喜教的,把葱切段,和薤白一起扔进锅里,添了点清水,煮成葱薤羹。羹沸时,那股辛辣的香窜得满院都是,像把春日的暖都熬进去了,连墙角的青苔都像是精神了些。

“鹿脯在梁上挂着呢。”尹喜指了指房梁,那里悬着块风干的鹿肉,是冬日猎的,用盐腌过,晒得透,肉色暗红,像块凝练的琥珀,“等你练闭气攻病灶时蒸来吃,能补元气。但逢斋戒日,绝不能碰,荤腥会扰了清气,像平静的水面扔了块石头,气就乱了。”

玄元望着梁上的鹿脯,忽然想起镇上猎户说的“三十六禽神直日”,像今日属虎,虎是禽神之一,便不能吃兽肉。“那些‘象鸟’也不能吃?”他指的是鹰、雁之类,尹喜说过,它们与神志相关,食之损气。

“气与天地相通,”尹喜往羹里撒了点盐,不多,刚够提味,“禽鸟顺天时而动,春天北飞,秋天南归,吃了它们,像逆着节气种庄稼,违了天时,气自然长不好。你看那鸿雁,秋分就往南飞,你偏要在春天捕来吃,不是跟天地较劲吗?”

玄元似懂非懂,夹了口葱薤羹,薤白的辛辣混着葱的清香,在舌尖散开,顺着喉咙往下,胁下那股发紧的气,竟真的松了,像被人轻轻推了把,顺顺当当往下走了。

傍晚时分,玄元在檐下晒枣。枣是前日从后山摘的,青中带红,咬着酸,晒了半日,表皮起了层微皱,酸里渗了甜,像藏了点阳光的味道。尹喜说“枣栗之徒可食”,但要“慎勿饱”,他便捡了几颗,放在袖袋里,练气歇了,摸出一颗含着,甜丝丝的,舌下又开始生津。

“你昨日吃了三块栗糕,是不是觉得气沉不动?”尹喜递过杯温水,水里漂着两颗蜜枣,正慢慢泡出甜味,“饱则气滞,像塞满了东西的屋子,风都进不来。那栗糕太腻,脾运化不动,气就堵在胃脘,沉不到丹田,好比车陷在泥里,再使劲蹬也挪不动。”

玄元脸一红,前日赶集,见那栗糕做得油亮,忍不住买了三块,吃得满嘴甜香,结果夜里练行气,气总在胃脘打转,像头犟驴,怎么拉都不肯往下走。“那热面、萝卜羹为何‘切忌’?”他想起镇上的热汤面,总有人吃得满头汗,看着就痛快,还有那萝卜,生吃脆甜,怎么就不能吃了?

“热面动火,萝卜破气。”尹喜剥开颗栗子,栗子粉糯,甜得绵,是前日蒸的,没放糖,只带点本真的甜,“动火则玉池干,你看那烧红的锅,滴点水就冒白烟,气太燥,津液就少了,练气时舌干口燥,怎么生津?萝卜呢,性凉,像把小凿子,专破气,你本就气弱,吃了它,气就更散了,丹田空落落的,像没底的筐,装不住气。”

他忽然咳了声,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咸酸辛也要少碰,像前日的腌菜,太咸,伤了津液,你练调气液时才觉得舌涩,像被砂纸磨过。酸多了伤脾,辛多了动火,都得适量,像做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得慌,恰到好处才好。”

晚饭是糙米饭,蒸得颗粒分明,带着点嚼劲,配着葱薤羹。玄元吃得慢,每口都嚼到烂,像尹喜说的“食毕须呵气”——吃完了,对着院角的石榴树呵了十口气,把嘴里的“食毒浊气”都送出去。呵到第七下时,忽然觉得胃脘发空,不是饿,是松快,像扫干净的院子,风都能顺畅地穿过去了。

暮色里,玄元坐在石凳上,摸了摸丹田,那里暖暖的,气像溪水似的,慢慢淌,绕着丹田转了圈,又顺着经络往四肢流,润得像浇了场春雨。他望着梁上的鹿脯,灶上的粳米,檐下的枣,忽然明白,饮食调护哪是清单子,原是教人与气好好相处——吃进去的是五谷,养出来的是正气,像春种秋收,顺了时序,自然生生不息。

尹喜端来碗枣汤,汤里飘着两颗蜜枣,甜得润,是用井水慢慢炖的,没加冰糖,只让枣自己的甜慢慢渗出来。“《黄庭经》说‘玉池清水灌灵根’,这汤也是灵根水。”他看着玄元喝下,眼里的笑像落了星光,“吃得对,练得勤,气自会像好庄稼,越长越旺,到时候,不用刻意练,气也能自己顺顺当当,流转全身,那才是真的成了。”

玄元舔了舔唇角的甜,觉得浑身的气都活了,从舌尖到丹田,像被清泉洗过,净净的,暖暖的,连指尖都透着股轻快。他摸了摸袖袋里的枣,心里也甜甜的,像揣了颗小太阳。原来修行不只是苦熬,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气自然就顺了,就像田里的苗,有水有肥有阳光,自然就长得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