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13章 初见尹喜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13章 初见尹喜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晨光漫过第五道山脊时,玄元听见了琴音。

那声音不是从林间来,也不是从云里来,像是从山骨深处渗出来的,清泠泠的,顺着风的纹路流淌,绕着他的耳畔打了个旋,又钻进心里去。他停下脚步,侧耳细听——那琴音时而像春涧破冰,叮咚作响,带着初生的雀跃;时而像秋江晚渡,绵长悠远,藏着无言的沧桑;到了急处,又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却在最烈时陡然一转,化作檐下滴雨,轻轻巧巧地落进青石板的凹处。

“是高人。”玄元握紧了青锋剑的剑柄,指尖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入山七日,见过幻化成孩童的山精,遇过引向歧途的精怪,也受过山神托梦,此刻这琴音里的通透与苍茫,绝非寻常人能奏出。他循着声音往前走,脚下的路忽然变得平坦,碎石滩换成了青石板,两旁的荆棘也让开了道,露出丛生的兰草,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里闪着光,像琴音凝成的珠子。

转过一道弯,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开阔的谷地中央,立着座道观。山门是青灰色的砖墙,没有雕梁画栋,只在额间嵌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紫霄观”三个大字。字体是古朴的篆文,笔锋藏锋露拙,像山涧的石头随意堆砌,却透着股浑然天成的气度。观前没有石阶,只有片平整的青石板地,一丛修竹倚着墙根,竹叶上的露水顺着叶尖往下滴,落在石板上,与琴音应和着,敲出“滴答”的节拍。

琴音就是从观前传来的。

青石板中央,放着张旧木琴,琴身是老桐木的,漆皮剥落了大半,露出底下温润的木纹。一位老者正坐在琴前,膝上盖着块洗得发白的麻布,双手在琴弦上轻拢慢捻。他穿着件灰布道袍,领口打着个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用根木簪挽着,鬓角的银丝被晨光染成了金;侧脸的轮廓在光影里明明灭灭,鼻梁高挺,唇线清晰,闭目抚琴时,长长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像两撇蓄着岁月的眉。

玄元站在竹丛后,不敢出声。他见过净乐国最好的乐师,在宫廷宴会上奏过《霓裳羽衣曲》,那琴声华丽如锦绣;也听过贫民窟的盲叟弹过柳琴,弦音里满是烟火的苦。可眼前这老者的琴音,没有华丽,没有苦愁,只有“道”——像他胎息时感受到的天地呼吸,像观星台所见的星辰流转,自然而然,却包罗万象。

一曲终了,余音绕着竹梢打了个转,缓缓消散在晨光里。老者睁开眼,目光落在玄元藏身的竹丛,声音像琴音般清透:“既来了,便出来吧。”

玄元心头一震,连忙从竹丛后走出,对着老者深深躬身:“晚生玄元,自净乐国来,求见仙师。”

老者没有起身,指尖轻轻拨弄着琴弦,发出“泠”的一声轻响。他打量着玄元,目光从他额间的朱砂痣扫过,落在他腰间的青锋剑上,又掠过他磨穿底的草鞋,最后回到他脸上,眼神里没有惊讶,只有了然,仿佛早已知道他会来。

“净乐国?”老者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晨光,“那是片好山水,只是近些年,气脉有些滞涩了。”

玄元心头又是一震。父王常说净乐国泰民安,可他八岁在贫民窟所见的饥寒,官吏的贪腐,何尝不是“气脉滞涩”?这老者足不出观,竟能洞悉千里之外的事,绝非凡人。他想起山神托梦时说的“明日有师寻汝”,膝盖一弯,对着老者跪了下去,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石板:“仙师明鉴!晚生此来,非为一己长生,是为求大道以济苍生。净乐有疾苦,天下有疾苦,玄元愚钝,愿拜仙师门下,求护佑万民之法!”

他的声音在谷地里回荡,带着少年人的赤诚,也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青石板的凉意透过额头传来,让他更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跪,不是对权贵的屈从,是对大道的臣服;不是对迷茫的逃避,是对信念的坚守。

老者抚琴的手停了下来。他望着跪在地上的少年,看着他道袍上被荆棘勾出的破洞,看着他因连日赶路而干裂的嘴唇,看着他即使跪着,脊背也挺得笔直的模样,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函谷关初见老子时的情景——那时他也是这样,弃了关令的官职,跪在尘土里,求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你可知求道之苦?”老者缓缓开口,琴音般的声音里添了几分厚重,“山路崎岖,非锦衣玉食可比;打坐清修,无笙歌燕舞可伴;将来若要证道,更要舍亲断俗,历百劫千难,你怕吗?”

“不怕。”玄元抬头,目光清澈如洗,映着老者的身影,“玄元自幼见惯疾苦,知世间最难的,不是山路崎岖,是百姓无依;不是清修寂寞,是心无归处。若能求得分毫大道,护一人安宁,便抵得过千般苦,万般难。”

老者看着他眼里的光,那光不是少年人的冲动,是历经思索后的坚定,像埋在石缝里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点土,也要生根发芽。他忽然抬手,对着观门方向轻挥了一下。两扇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庭院——青砖铺地,几株古柏郁郁葱葱,香炉里飘着袅袅的青烟,与谷中的晨雾融为一体。

“起来吧。”老者站起身,灰布道袍在晨光里轻轻飘动,“贫道尹喜,在此结庐修行。你既求道心诚,便先随我入观,做些洒扫的活计。至于是否能入我门下,还要看你往后的造化。”

玄元心头巨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尹喜!他在《道德经》的注解里见过这个名字——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正是这位尹喜关令执弟子礼相迎,求得了《道德经》五千言,后弃官修道,成了道家南宗的始祖。原来山神说的“仙师”,竟是他!

他再次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弟子玄元,谢过尹师!”这一声“弟子”,喊得心甘情愿,喊得尘埃落定。

尹喜微微颔首,转身往观内走去。玄元连忙起身,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目光扫过观内的景象——庭院角落堆着些晒干的草药,和他在荒祠修补神像时见过的相似;廊下挂着几件洗好的道袍,和尹喜身上的一样,素净无华;正殿前的台阶上,放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盛着些野果,想必是山里的生灵送来的。

“这观里没什么规矩,”尹喜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每日寅时起身,洒扫庭院,辰时随我诵经,午时可在观后开垦的菜地里劳作,申时打坐炼气,酉时自便。”他顿了顿,回头看了玄元一眼,“只是有一条——心要净,意要诚,不可欺山,不可欺人,更不可欺己。”

“弟子记下了。”玄元恭声应道。

走到正殿门口,尹喜忽然停下脚步,望着殿内供奉的天地二字,轻声道:“你可知‘紫霄’二字的意思?”

玄元摇头。

“紫者,玄也,是大道的颜色;霄者,天也,是大道的居所。”尹喜的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神像,望向更辽阔的天地,“此观名为紫霄,不是要藏于云端,是要让修道者记得,大道虽高远,却在脚下,在心里,在每一个洒扫应对的瞬间里。”

玄元望着尹喜的背影,忽然明白了。所谓求道,从来不是找到一座仙山,拜一位仙师,而是从踏入紫霄观的这一刻起,从扫净第一片落叶开始,让心归于澄澈,让意归于坚定,让每一步都走在“大道”上。

阳光穿过观门,在青石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玄元的影子和尹喜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一条刚刚铺开的路,一端连着净乐国的烟火,一端通向武当山的云雾,而他知道,自己终于踏上了这条梦寐以求的道途。

廊下的风铃声轻轻响起,像在为这场迟来的相遇,送上最朴素的祝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