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玄元太子修道录 > 第12章 玄关自现

玄元太子修道录 第12章 玄关自现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1:41

洗心洞的第四个秋天,风总带着松针的清苦,顺着洞口的岩缝钻进来,拂在玄元的衣襟上,像谁在轻轻呵气。他坐在石床上,背脊挺得笔直,双目微阖,唇间吐纳着与山同频的气息。体内的光河已流淌得愈发自如——气海的暖光如熔金,黄庭的亮泽似月华,泥丸的清辉若晨星,三股光流交织缠绕,在四肢百骸间漫溢,连指缝都透着淡淡的莹光,像浸在晨露里的玉。

如今他守窍早已无需刻意。神念一动,气海便腾起暖意,流遍腰膝;心念稍沉,黄庭便漾起清光,润透脏腑;哪怕只是眨眨眼,泥丸也会泛起微凉,涤荡灵台。像熟路的旅人,闭着眼都能摸到客栈的门环,可玄元望着洞壁上光影流转,总觉还差了点什么。

那些窍位虽灵,却像工匠精心打磨的房间,窗明几净,陈设妥帖,却少了点风吹草动的野趣。就像画师笔下的山水,线条再流畅,设色再精妙,也没有晨雾漫过山谷时那份流动的活气。玄元对着洞顶的岩缝发呆,那里漏下的天光已从夏时的炽烈,变成了秋后的温淡,落在石桌上,像铺了层碎银,连尘埃在光里舞动的轨迹都看得分明。

这日清晨,阳神从云雾山深处归来。他的法身比往日更凝实些,光晕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芒,像是沾了山顶的朝露。光晕里裹着最后一卷竹简,用褪色的麻绳捆着,边缘都磨出了毛边,竹片上还沾着几点深褐的泥痕,像是从山涧里捞出来的。玄元接过竹简,指尖触到竹片的凉意,还有些微潮,凑近了闻,能嗅到松脂与湿润泥土的气息。

展开竹简,上面只写着“玄关非窍,因神而显”八个字。字迹潦草,笔锋急劲,墨痕都有些晕开,像是尹喜写时心绪激荡,甚至来不及等墨迹晾干,便匆匆卷了送来。玄元将竹简压在石砚下,砚台里的墨汁映着洞顶漏下的天光,漾出细碎的金纹。他对着这八个字静坐,一坐便是三日。

第一日,玄元想“玄关为何非窍”。气海、黄庭、泥丸,皆是有形有位,可触可感,像山间的石、涧里的水,看得见摸得着。可“玄关”二字,听着便虚无——玄者,深远难测;关者,往来必经。既非具体窍位,又为何是修行关键?他神念探遍周身,从顶心到足底,连发丝末梢都细细扫过,却始终寻不到那所谓“玄关”的影子,只觉气脉有些发滞,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

第二日,他思“神显是何模样”。神者,心之灵也。显者,露也,现也。难道要让心神如烛火般熊熊燃烧,才能照见玄关?玄元试着凝聚神念,让三田之光汇于一处,可光团越聚越亮,几乎要撑裂气脉,却只觉头胀欲裂,连洞壁都晃了起来,哪里有半分“玄关”的影子?到后来,他不得不散去神念,趴在石桌上喘息,额角渗出的冷汗滴在竹简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到第三日,玄元索性什么都不想了。他解开衣襟,让山风直接拂在胸口,感受着气流穿过汗毛的痒;他侧耳听着洞外的声响,松涛的呜咽、山雀的啾鸣、远处瀑布的轰鸣,像一首杂乱却鲜活的歌。神念不再刻意追逐什么,只随着体内的光河自然流淌,像秋日的溪,不疾不徐,遇石则绕,遇洼则聚。

第三日夜里,山起了大雾。

起初只是洞外飘进几缕白烟,像轻纱似的绕着石床转。渐渐地,雾越来越浓,从洞口涌进来,像掺了棉絮的白粥,稠得化不开。玄元伸手去摸,指尖穿过雾团,只触到一片湿冷,连洞顶漏下的天光都成了模糊的团,落在地上,连轮廓都看不清。

就在这时,玄元忽然觉体内的光河猛地一滞。像是有块无形的巨石堵在了河道中央,气海的暖光在小腹处打转,撞得腰眼发麻;黄庭的亮光在胸口翻腾,激得喉间发紧;泥丸的清光更是缩成一团,在眉心瑟瑟发抖,像受惊的雀。

“难道是守错了?”他心头一慌,那点好不容易压下去的执念又冒了出来——“必须找到玄关”“这是最后一步了”。神念像被惊飞的鸟,“呼”地一下乱了阵脚。光河瞬间泛起漩涡,气海的暖光、黄庭的亮光、泥丸的清光搅作一团,在血脉里横冲直撞,撞得他头晕目眩,喉间涌上股腥甜,连阳神的光晕都跟着忽明忽暗,像风中残烛,随时会熄灭。

“死尽偷心……”迷迷糊糊间,玄元忽然想起尹喜临走时说的话。所谓偷心,便是那点“想抓住什么”的执念,是“必须怎样”的强求,是“非如此不可”的偏执。他猛地收住神念,不再去管光河如何翻腾,也不去问堵住闸门的是什么,更不再想“玄关到底在哪”,只让自己像块中流砥柱,立在漩涡中央,不随波逐流,不抗拒,也不追逐。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炷香,或许是一夜。当玄元再次凝神时,只觉周身一片清明,像暴雨过后的山,空气里都是湿润的凉。漩涡已渐渐平息,体内的光河重新流动,却比从前更缓、更沉,像春汛过后的江,褪去了躁劲,只剩稳稳的厚重,连流淌的声音都低了许多,像母亲哼着的摇篮曲。

忽然,在光河的中央,凭空多出一点光。

那光不在气海,不在黄庭,不在泥丸,却又与三田的光隐隐相连,像网的结,像河的源。它清透得不像话,比最纯净的水晶还亮,却又带着温润,不像寻常光那般刺眼。玄元的神念刚靠近,便觉那点光里藏着整个天地——他“见”到洞外千年松的根须在土里盘绕,像老人手上的青筋,虬曲却有力,正吮吸着地下的甘泉;“见”到山涧里的鱼如何摆尾,鳞片反射着月光,尾鳍划开的水纹一圈圈荡向岸边;“见”到雾里的草叶如何凝着露珠,露珠里映着缩小的天空,还有自己的影子。

玄元的神念刚触到那点光,便觉浑身一轻,仿佛肉身都化作了光的一部分,与洞外的雾、与天上的云、与远处的山都融在了一起。他“见”到那点光在万物中流转:在松针里是绿,染得整座山都透着生机;在雾里是白,衬得天地一片空明;在山涧里是清,映得水底的卵石都泛着光;在泥土里是黄,孕着即将破土的种子;而在自己的神念里,它是不生不灭的明,像黑夜尽头的星,永远都在,不增不减。

“这便是玄关?”他在心里轻叹。没有预想中的狂喜,没有得道的激动,只有种“原来如此”的坦然,像丢了许久的钥匙,忽然在口袋里摸到,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本该如此”的笃定。

玄关现后,再守诸窍便觉多余。像得了明珠的人,再看装珠的锦盒,只觉碍眼。玄元的神念只需轻轻挨着那点光,体内的光河便自然流转,比从前更畅达,更温润。天地的气息也顺着光河涌进来,在玄关处打个转,便化作新的光,淌向四肢百骸——有时是晨露的凉,带着草叶的腥;有时是松脂的香,混着阳光的暖;有时是山风的劲,裹着岩石的糙,都被那点光滤得纯粹,不带半分杂气。

有次阳神出体,玄元试着将神念沉入玄关。刹那间,法身竟与玄关的光融为一体,化作万千光点,像被风吹散的星,散入山间。他“觉”到自己同时在松针上晒太阳,感受着阳光穿透叶瓣的暖,连叶脉的纹路都清晰可辨;在涧水里游弋,体会着水流过鳞甲的痒,还有卵石蹭过腹部的钝;在云端上飘荡,触摸着云絮擦过皮肤的柔,像浸在最软的棉絮里。可无论“身”在何处,那点玄关之光始终在神念中央,像放风筝的人,线虽长,根却攥在手里,从未有过半分迷失。

待光点重聚成阳神,玄元睁开眼,洞外的雾已散。月亮挂在千年松的枝桠上,清辉满地,像铺了层碎银。他走到洞口,踩着月光往外走,每一步都像踏在玄关的光上,脚下的草、石、土,都透着淡淡的光,与体内的光河相应和,连空气里都飘着光的味道,清冽而温暖。

“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玄元望着月亮,忽然笑了。那些守气海、守黄庭、守泥丸的功夫,原是为了让心安定下来,像给躁动的马备上鞍,给飘泊的船找个港。等心真定了,躁劲褪了,玄关自会显现,像种子在土里埋得够深,雨浇够了,日晒足了,自然会发芽,根本不用刻意去挖。

他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松针,松针上沾着点月光,在他掌心轻轻颤。玄元忽然明白,所谓“玄关非窍”,是说它从不是个固定的点,而是神念通透时,与天地相融的刹那;所谓“因神而显”,是说唯有放下“找”的执念,让心神如明镜般空明,它才会与你相见。就像这山间的雾,你追它便跑,你停它便来,全在一个“自然”。

夜风穿过松林,送来远处瀑布的轰鸣,玄元深吸一口气,玄关的光在体内轻轻跳动,像与天地的脉搏共振。他知道,这洗心洞的修行,才算真正入了门。往后的路还长,但只要守着这点光,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归家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