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分,天地未辟,无上下四方,无古往今来。
这里是一切概念的起点,亦是万物的终末。没有光,没有暗,没有存在,也没有虚无,只有一片浑噩的、连“无”这个概念都显得多余的——绝对混沌。
在这超越了时间与逻辑的混沌中央,一道身影静静伫立。
他身着灰白布衣,黑发披散,面容古朴如同万古凝固的刹那。正是李胜。
他手中握着一支笔,笔身黯淡,仿佛承载了所有寂灭宇宙的尘埃。这便是终末之笔。
李胜的目光平静,倒映着这片连“空无”都称不上的混沌。他没有言语,只是缓缓抬起了执笔的右手。
动作轻缓,仿佛只是文人墨客即将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润墨。
然而,就是这看似随意的一笔,点向了前方那无法被定义的混沌。
笔尖,触碰到了混沌。
没有声音,没有光芒,没有爆炸,也没有任何可以形容的“现象”。因为“现象”本身,正于此诞生!
“嗤——”
一声轻微到几乎不存在的细响,仿佛热铁烙入了冰雪,又似第一个生命破开蛋壳的微鸣。这声音并非通过介质传播,而是直接响彻在即将诞生的“存在”的根基之上。
笔尖落点之处,一个“点”出现了。
它并非物质,也非能量,它是——逻辑的起点,叙事的基点,存在的第一因!
这个“点”一经出现,便开始自我演绎,自我膨胀。它不是爆炸式的扩散,而是如同墨滴入水,晕染开来,将周围的混沌,强行“定义”为“可被认知”的基底。
以基点为中心,“空间” 的概念被第一次锚定。上下四方,开始有了意义,虽然依旧无限,却不再是不可理解的混沌。
紧接着,“时间” 的河流开始了它的第一滴流淌。过去、现在、未来,这条长河的源头,便始于李胜笔尖抬起又落下的那个刹那。
时空既定,规则乃生。
无穷无尽的基础法则,如同交织的光网,从基点中喷薄而出。因果律、能量守恒、强弱相互作用、维度架构……这些构成一个稳定宇宙所必须的“底层代码”,在亿万分之一刹那内被书写完毕,深深烙印在这片新生的时空根基之中。
李胜的目光依旧平静,他看着这片初生的、仅有基础框架的“元初时空”,手中终末之笔再次轻轻一挥。
这一挥,并非创造,而是——分裂。
如同画家挥毫泼墨,笔锋扫过,墨迹自然晕开,化作万千形态。
“元初时空”在这轻轻一挥之下,开始了匪夷所思的演变与复制。
主干时空,浮尘界,现!
它成为了这方新生宇宙的“主干”,广袤无垠,其辽阔程度,已非任何光年单位所能衡量。星辰在其间如同恒河沙数,星云流转,星河奔腾,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它成为了一个稳定的、巨大的“当下”参照点。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李胜笔下诞生的“时间”,并非一条单一的直线。从浮尘界诞生的那一刻起,它的时间线,就仿佛一棵无限分叉的巨树,向着未来蔓延。
每一个生命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选择——是向左还是向右?是战还是和?是生还是死?甚至是一粒尘埃飘落的轨迹偏差……这无穷无尽的变量,在每一个瞬间,都在时间线上撕裂出无数条全新的支流。
这些支流,每一条都是一方真实不虚的浩瀚世界,拥有着与“主干”浮尘界截然不同,却又源于同一根基的历史与未来。它们,便是平行大界,平行宇宙!
有的平行大界,人族式微,妖族称霸,统御星空;有的则科技昌盛,凡人亦可驾驭法则,征战星海;更有甚者,在某个关键节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整个世界由纯粹的机械或能量生命构成……
无穷的选择,衍生出无穷的平行大界。它们如同镜子的无数碎片,每一片都映照出浮尘界的一种可能性,却又独立发展,演变成独一无二的宇宙。
这还没完。
李胜笔锋再转,勾勒出时空的褶皱与夹缝。
于是,依附于浮尘界这片“主干”以及无数平行大界“枝干”之上的蜉蝣界,应运而生。
它们如同巨树叶片上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依附而生,存在于主时空难以察觉的缝隙之中。这些蜉蝣界,大小不一,小者或许“仅有”数百亿光年直径,其内星辰稀疏,规则简陋;大者则可达数万万亿光年之巨,法则完善,生灵繁盛,甚至不亚于一些较小的平行大界。
有些蜉蝣界,时间流速与主干时空差异巨大,浮尘界一瞬,蜉蝣界可能已过千秋;有些则空间结构奇特,呈环形、管状,甚至是无法用三维逻辑理解的克莱因瓶形态。
浮尘界(主干时空),无穷平行大界(可能性时空),无尽蜉蝣界(依附宇宙)——这三者合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内部蕴含无限生灭循环与因果联系的宏大体系。
这,便被称之为——“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