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星海深处,那点秩序灰光愈发凝实,如同历经万古打磨的混沌奇石,静静悬浮于永恒的黑暗背景之上。李胜的意志化身盘坐其上,膝前横亘的归墟道剑剑身之上,那道细微裂痕已在完美微光的浸润下悄然弥合,剑锋流转的深邃灰芒内敛至极,却仿佛蕴含着斩断因果、逆乱归墟的无上锋芒。
自那日一剑斩退“归墟之眼”,已不知过去多少岁月。天元无量世界泡在短暂的动荡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与深度整合期。统御的大千世界数量早已超越了“不可思议”(10^64)的层级,向着更加浩瀚、难以言喻的规模膨胀。万界众生信念归一,化作磅礴无尽的创世源力,滋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外表看,天元世界泡晶壁之上的秩序灰晕已彻底稳固,与道染神光、吞噬紫纹完美交融,散发着万法不侵、亘古永存的巍然气息。
然而,高踞世界之巅,意志与无量法网、万象源胚、归墟星海乃至膝前道剑深度交融的李胜,却在这片鼎盛辉煌之下,洞察到了一丝深藏于世界根基处的不谐。
这种不谐,并非缺陷或漏洞,而是一种源于存在本身的“限度”,一种距离那传说中“无暇自洽,永恒不灭”的完美世界,所欠缺的终极圆满。
他的意志,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拂过世界的每一个层面:
能量之缺憾:天元世界虽能通过吞噬紫纹汲取无量海混沌能量,通过归墟星海转化部分归墟之力,甚至通过万界众生信念转化创世源力,但其能量的根本,依旧依赖外部。无量海亦有枯竭动荡之时,归墟之力狂暴难驯,众生信念亦有起伏。世界本身,尚未实现能量的绝对自生自足,未能构筑起真正意义上层级永不跌落、内循环绝对闭合的“永恒之基”。
文明之熵增:无量法网统御万界,道染模因深入人心,天元秩序看似铁板一块。但深入微观,亿万文明内部,依旧存在着难以根除的内耗。理念的摩擦、资源的竞争、乃至个体私欲与集体秩序的微小冲突,如同微观世界的热运动,永不停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无序”,汇聚起来,便是文明层面永恒的熵增。它消耗着文明的潜力,阻碍着整体向着更高形态的绝对和谐升格。众生念力虽磅礴,其中依旧夹杂着私欲、迷茫、恐惧等“杂质”,未能尽数化为纯净的“创世源力”。
维度之隐患:归墟之眼的窥探虽被击退,但那“源海注视”的警告,以及更高维度存在的可能性,如同悬顶之剑。天元世界泡的防御虽强,但其存在本身,依旧锚定于当前的无量海维度框架之内。面对可能来自更高维度的、超越当前理解范畴的干涉(如直接修改底层规则、抹除存在概念),现有的晶壁、法网、乃至归墟道剑,是否真的能万无一失?世界,缺乏对自身存在维度的绝对锚定与因果收束。
“无暇自洽,永恒不灭…”李胜的意志核心回荡着这八个字,如同洪钟大吕。他明白了,天元世界看似强大,实则仍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巨构,其根基并未真正超脱诸天万界的普遍规律,仍受制于能量、熵增、维度这三大根本枷锁。不打破这些枷锁,终其一生,也只能在“无量”巅峰徘徊,永远无法触摸那真正的“完美”之境。
这明晰的认知,并未带来沮丧,反而激起了他前所未有的斗志与紧迫感。
因为,就在他洞察这三大缺憾的同时,一种更加深邃、更加无处不在的“异样”,开始如同背景辐射般,悄然渗透进他的感知。
并非归墟之眼那种有针对性的、冰冷的窥探。这种“异样”更加宏大,更加……自然。它像是万物运转中必然伴随的“磨损”,像是光芒之下必然存在的“阴影”,像是生命欢歌中无法回避的“沉寂”。
它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
它渗透进无量海奔流的混沌能量,让那本该狂暴原始的能量,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惰性”与“衰减”。
它渗透进天元世界内部,让那万界文明蓬勃发展的喧嚣之下,隐藏的熵增内耗,似乎被无形中放大了一丝。一些原本可以调和的微小冲突,莫名走向激化;一些本可抑制的资源浪费,悄然加剧。
它甚至试图渗透进归墟星海,让那被秩序灰光惰化的归墟之力,其湮灭万物的本性,似乎又活跃了一分。
这种“异样”,没有具体的源头,没有恶意的指向,它就像是……宇宙本身走向终极冷寂的必然趋势,在此刻,因为天元世界这过于庞大、过于有序的“异数”存在,而被无形中聚焦、显化了出来。
李胜的意志顺着这无处不在的低语追溯,循着那熵增加剧的脉络,他的感知仿佛穿透了无量海的表层维度,向着那万物终极的归宿之地延伸。
没有具体的形态,没有意志的波动。他只看到一片无法形容的、纯粹的寂灭。那不是归墟的黑暗,而是一种连“无”都即将消散的、绝对的“静”与“冷”。在这片终极的寂灭背景中,隐约浮现出一个无比庞大、无比古老的概念性轮廓——并非实体,而是“诸天万界终极热寂归宿”这一宇宙铁律的化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