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如期而至。
柳如烟看着系统中那即将突破100亿大关的嫉妒值,强行压下了心中的激动与期待。
她知道,这最后的临门一脚,就需要《小丑》上映后的口碑来引爆了。
她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部“R级”电影所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赞誉。
其中直刺人心的黑暗、血腥、暴力,与对社会边缘人群的残酷刻画,所带来的争议和负面影响,也必将如影随形。
这就是柳如烟为了嫉妒值,选择这条路的代价!
10月1日,国庆档期首日。
预想中的电影院人潮汹涌、各家粉丝摇旗呐喊的景象并未出现。
与往年相比,影院大厅甚至显得有些冷清。
网友们现在变聪明了。
或者说,是被之前无数次“预告片即巅峰”的诈骗伤透了心。
他们不再轻易被华丽的预告,和情怀口号忽悠进电影院。
网友们默契地蹲守在各大影评网站、社交平台和粉丝群里。
像一群经验老到的猎人,耐心等待着第一波“敢死队”观众的真实测评!
“不急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等一个真实反馈,再决定看哪部。”
“今年套路不管用了,不见兔子不撒鹰!”
“那些打着‘情怀’、‘武侠复兴’旗号的,我持保留态度。”
市场的理性回归,让那些依赖前期营销,和粉丝经济的电影,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各家粉丝群的群主,嗓子都喊冒烟了,也没人搭茬!
号称——“十月屠神”的各部电影第一场结束。
影评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网络上:
《浪浪人生》(温情喜剧):
“预告片里所有的笑点都在正片里了……后面强行搞笑煽情,尬得我脚趾抠地。”
“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不好不坏,能看,但看完就忘。”
“评分预测:最终6.5分左右,典型的节日合家欢爆米花,没啥惊喜。”
《红孩儿火焰山之王》(神话大片):
“特效五毛,剧情稀碎,红孩儿像个熊孩子,毫无魅力。”
“打着神话旗号谈恋爱,逻辑硬伤多得跟筛子一样。”
“除了几个大场面能看,一文不值,心疼我的票钱。”
《毕正明的证明》(剧情片):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什么都没讲明白,节奏拖沓。”
“演员演技在线,但剧本撑不起来,看得人昏昏欲睡。”
“文艺片不是故弄玄虚的借口,口碑两极分化会很严重。”
《乔峰传》(武侠巨制):
“武打设计很精彩,汪晶导演的功力还在,但剧情魔改得亲妈都不认。”
“乔峰的气概没拍出来,倒是拍成了个纠结的恋爱脑?”
“武侠迷可能会失望,当成纯动作片看还行。”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武侠):
“徐老怪的视觉风格依旧独特,但故事讲得支离破碎,没看过原着的肯定懵逼。”
“黄蓉不像黄蓉,郭靖不像郭靖,人物塑造失败。最出彩的竟然是华筝?”
“总之,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很美,但灵魂没了。”
《风林火山》(黑帮史诗):
“阵容强大,演技派云集,但剧本老套。而且港岛大雪纷飞?男主找杀手杀自己?然后又找杀手,杀杀自己的杀手?”
“风格模仿痕迹太重,缺乏自己的内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预期很高,失望很大,算是平稳落地,但绝不算出色。”
六部备受期待的大片,其首批真实口碑,竟然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平庸,甚至不乏失望之声!
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爆款,更没有出现能一锤定音、碾压众生的神作。
大多陷入了“套路化”、“魔改”、“剧情硬伤”、“形式大于内容”的批评之中。
影迷们等待良久,却等来了一片“菜鸡互啄”的尴尬局面。
市场的热情,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
“说好的十月屠神呢?”
“就这?我期待了那么久,就给我看这个?”
“果然,柳总虽然狂,但眼光是真的毒!这些片子确实‘不高级’!”
“完了,今年国庆档不会要全军覆没吧?”
“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小丑》身上了……”
“《小丑》明天才上映!柳总这是让了一天啊。”
在经历了六部电影的连环“踩雷”后。
所有观众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第二天上映的——《小丑》!
各家电影的首映口碑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失望与质疑之声渐起,整个电影圈都弥漫着一股低气压的夜晚。
柳如烟没有为即将点映的《小丑》做最后呐喊,也没有对竞争对手的评价发表任何看法。
她只是登录了暴雪娱乐官网发了一条,与眼前这场大战毫无关系的个人动态,并配了一张《解限机》游戏内,机甲疲惫瘫坐的搞笑截图:
“准备睡了。打了一天《解限机》,好累。不知道各位老师电影的票房怎么样了?(困)我来给大家放一部动画片助助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