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暴雪娱乐享受其丰盛食堂和超长假期时,寒假档的票房战场却已是硝烟弥漫,几家欢喜几家愁。
《头文字D》的突然撤档,确实给其他电影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749局》、《冰封侠:时空行者》、《少年的你》和《熊出没之过年》趁机抢占了大量排片率,开始了疯狂的宣发冲刺。
导演、演员们纷纷下场整活,路演、直播、社交媒体互动,使出了浑身解数。
起初,失去了《头文字D》的观众们,也确实将目光投向了这四部电影。
然而,市场的检验是残酷的。
首先倒下的是《冰封侠:时空行者》。
电影上映仅仅一周。
其陈旧的故事套路,尴尬的剧情逻辑,和并不出彩的特效,就导致了口碑的迅速崩盘,票房随之断崖式下跌。
三大院线反应迅速,果断大幅下调了其排片率,这几乎等同于宣判了这部电影商业上的“死刑”。
制片方眼见巨额投资就要血本无归,情急之下,竟然兵行险着,使出了一招“祸水东引”。
《冰封侠:时空行者》的官方微博突然发布长文,矛头直指主演“宇宙丹”。
官微洋洋洒洒列举了其“六大罪状”,从“擅自改戏”到“戏霸本质”,将其描述为导致电影失败的“罪魁祸首”。
试图通过卖惨和甩锅来博取同情、制造话题,进行最后一波炒作。
这一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
被无端指责的“宇宙丹”岂是忍气吞声之辈?
第二天,他就在个人微博上贴出了律师函警告,并发表长文,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二十条犀利质疑。
这篇长文比官微的那条还长,并且条条都指向制片方的不专业,剧本的混乱和后期制作,更是敷衍了事。
一场制片方与顶级主演之间的公开撕逼大战,就此轰轰烈烈地上演!
“六大罪状”对阵“二十条质疑”。
双方你来我往,爆料不断,情节之狗血,言辞之激烈,堪比一部大型连续剧。
网友们看得目瞪口呆,随即陷入了吃瓜狂欢。
“我去——!电影没火,撕逼出圈了!”
“这比电影精彩一万倍!”
“所以电影烂到底是谁的锅?感觉两边都不是省油的灯……”
“心疼买票的观众,钱花了就看这?”
热度是彻底上去了,可惜,大家关注的焦点全是这场罗生门般的撕逼大战。
观众对于《冰封侠》这部烂片本身,依然毫无兴趣。
制片方期待的“黑红也是红”并未实现,票房颓势丝毫未能扭转,巨额亏损已成定局。
而“宇宙丹”虽然看似占据了舆论上风,但身陷这种负面纷争,个人形象和声誉,也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场闹剧,没有赢家。
紧接着,被寄予厚望的《749局》也跌落神坛。
电影历经6年,前期的饥饿营销积累的口碑,在大规模公映后迅速反水。
豆瓣甚至给其打了个3.2的超低分!
无数观影完毕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和评分网站上发出了失望的怒吼:
“《流浪地球》为我们大夏科幻电影,推开了一扇通往星空的大门!
《三体》更是让世界见识到了,什么叫东方科幻对西方套路的降维打击!
可你这《749局》算什么?你这是直接把门给焊死了!
简直是在提前透支我们大夏科幻电影的寿命和信誉!”
“这拍的是什么?打着‘大夏科幻’的旗号,骨子里却是一部彻头彻尾,拾人牙慧的美式魔幻片!
世界观设定苍白无力,剧情推进全靠巧合,科学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暴雪娱乐历经五年,好不容易压得好莱坞抬不起头。
而《749局》竟然还在抱着好莱坞十几年前的东西狂舔!
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当代大夏导演能拍出来的东西。”
这些尖锐而痛心疾首的批评,如同潮水般淹没了《749局》的官方微博。
其票房在高开之后,也迅速呈现出疲软之势。
虽然凭借前期营销和IP体量不至于像《冰封侠:时空行者》那样惨淡。
但与它最初宣称要“重新定义华语科幻”的雄心相比,无疑是彻底的失败。
经此一役,市场的反应和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之前质疑暴雪娱乐“垄断排片”的人脸上。
事实证明,暴雪娱乐能获得高排片,是其过硬质量带来的市场自然选择。
但当这个“强者”暂时离场,空出的位置并未能催生出预期的“百花齐放”。
反而让一些滥竽充数,企图浑水摸鱼的作品原形毕露。
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反思声音:
“现在想想,暴雪娱乐的电影,真的能值回票价啊!”
“我突然有点理解院线了。要是我是经理,我也愿意给能赚钱的电影多排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