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方果断将尾款打入暴雪娱乐的账户。
暴雪娱乐这边确认款项到账后。
程凌丝按照标准流程,将最终完成的《匆匆那年》高精度音频文件,发送到了制片人指定的工作邮箱。
没有盛大的交付仪式,没有专人上门递送U盘,甚至连一封措辞华丽的说明邮件都没有。
电脑里只有一封系统自动生成的、带着暴雪娱乐logo的普通邮件。
正文简洁地写着“电影主题曲《匆匆那年》最终版音频文件,请查收。”
制片人坐在电脑前,看着收件箱里那封平平无奇的邮件,以及附件里那个代表着三千万价值的音频文件。
心里忽然生出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
怎么说呢,就感觉空落落的。
他盯着屏幕,忍不住挠了挠头,自言自语地嘟囔道:“……这就完了?三千万……就买了这么个‘邮件附件’?”
他总觉得,花了这么一大笔堪称天价的费用,这歌曲的交接方式,怎么也应该有点仪式感才对。
比如,暴雪娱乐派个高管亲自送过来,双方握个手,合个影,发表一番合作愉快的感言。
或者至少,也应该是个包装精美,带着编号的限量版U盘,由专人护送。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主题曲就这样轻飘飘地躺在电子邮箱里,仿佛只是日常工作中一份普通的文件。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点开了下载按钮,小心翼翼地将那个“价值连城”的音频文件保存到多个备份位置。
“算了算了,”制片人安慰自己:“也许这就是人家暴雪娱乐的效率和风格吧。
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东西好就行。”
话虽如此,他还是忍不住给程凌丝发了条信息。
语气虽然委婉,对暴雪娱乐的高效和专业表示赞叹。
但字里行间,还是隐隐透露出一点,对于这“过于简单”的交付方式的微妙情绪。
程凌丝看到信息只是笑了笑,对身旁的柳如烟转述了制片人那点“小抱怨”。
柳如烟正看着《荣耀》中的装备编辑器系统,随口笑道:“呐呐呐,看见了没。这是嫌花钱多了,心里不平衡呢。”
程凌丝和小离闻言,顿时笑作一团。
寒假档终于在一片喧嚣与期待中拉开序幕。
然而,比电影制片方更紧张的,却是国内院线巨头——千达广场!
近几年来,千达广场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困境,甚至已经开始变卖集团部分核心地段的产业,以便渡过困境!
柳慕白也因此抢下了京都两处千达广场。
对于现在的千达广场而言,每年的电影上映高峰期,尤其是春节档这样的黄金档期。
就是他们赖以“回血”,维持现金流的关键时刻。
因此,如何分配有限的影厅资源,就成了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决策。
暴雪娱乐一直与千达广场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即便之前因为三大院线吃相难看,双方有着一些不愉快。
但这么多年的票房证明,暴雪娱乐的电影,确实是票房保证,能为院线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因此,在以往的档期中,暴雪娱乐的电影,往往能获得极高的排片率。
然而,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就在寒假档电影陆续铺开宣传,排片方案初步确定并开始执行时。
网络上的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突然出现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影评人、财经博主和所谓“行业观察家”,都在共同讨论同一个话题:
【暴雪娱乐的电影的确能打,但常年霸占三大院线高达53%的排片率,是不是太过于霸道了?】
【如此高的排片占比,是否挤压了其他优秀电影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院线为了短期利益,将过多资源倾斜给暴雪娱乐,长远来看是否健康?这是否是一种‘店大欺客’的行为?】
这些言论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但说出来的确实是事实!
很快,#暴雪娱乐排片率#、#市场公平#等话题开始发酵,引来不少网友的讨论和质疑。
“53%?这也太高了吧!难怪我每次想看的其他电影都排得那么少!”
“虽然我喜欢暴雪的电影,但这个比例确实有点夸张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院线基本被暴雪绑架了?”
“支持合理竞争!给其他好电影一点机会吧!”
“瞎扯啥呢?电影质量过硬,排片率高一些怎么了?”
“楼上说的对啊,这都多少年了。但凡有能打的电影,暴雪娱乐的排片率也不至于这么高。”
“自己不行,就怪排片率?难道院线是傻子?”
这些声音自然也传到了暴雪娱乐和柳如烟的耳中。
张迪有些担忧地向柳如烟汇报了网络上的舆论动向:“柳总,好像有人在带节奏,针对我们的排片率。”
柳如烟看着张迪那副愤愤不平的样子,反而笑了起来。
她反问道:“人家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