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来到年底。
影视圈的人们忽然意识到,今年的大银幕和小荧屏上,似乎缺少了一抹最为浓墨重彩,也最具统治力的色彩——暴雪娱乐。
自从春节档过后,暴雪娱乐一共就上映的三部动画电影,和一部狮子王,一部《变形金刚》之后。
暴雪娱乐在影视领域便异乎寻常地保持了沉默。
没有新的电影项目官宣,没有熟悉的“暴雪制造”标签出现在暑期档的混战中。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暴雪娱乐深度绑定的三位港岛大导演——贤哥、婉婷姐、汪晶,也仿佛约好了一般,集体“消失”了整整一年。
业内最初流传着各种猜测,难道是暴雪娱乐与导演们闹翻了?还是柳如烟的“钞能力”终于见底了?
可实际上却是,柳如烟不仅强制要求罗悦和曲念泽放假,就连三位港岛导演,也被强制休息!
然而,暴雪娱乐及其关联导演们的这场集体“沉寂”,却意外地给整个影视行业,腾出了一片巨大的喘息和生长空间。
过去几年时间里,暴雪娱乐以碾压般的质量和资金实力,重塑了行业天花板和观众的审美标准。
这固然推动了影视行业的技术飞跃和制作升级,但也无形中压制了影视行业的生存空间。
如今,暴雪娱乐这座大山暂时移开,整个影视行业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百花齐放的“野蛮生长期”。
没有了暴雪娱乐的绝对统治,各大影视公司、流媒体平台积压的项目纷纷上马。
新生代的导演、编剧、演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资本重新变得活跃,虽然单部投资无法与暴雪的巨制相比,但高质量项目的数量,却呈井喷之势。
港岛的影视人们,在柳如烟的撮合下,更是抓住了这个空窗期,大批量北上。
导演、演员、资深幕后工作人员,带着成熟的工业经验和独特的港味美学,迅速融入内地市场,与新生代力量碰撞出新的火花。
谍战片、情景喜剧、都市爱情、历史、武侠、仙侠……
各种被暴雪娱乐吊着打的类型片,重新焕发生机,占据了市场的各个角落。
这是一个青黄交替的过程,虽然难免良莠不齐,充斥着模仿、跟风甚至粗制滥造,但整体的创作活力却被极大地激发了。
年轻一代的导演和演员们,正是在这混乱却充满机会的两年里。
通过大量的实践,迅速成长、成熟,逐步接过了行业的话筒。
影视报道中,不再是“暴雪娱乐”一家独大。
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新片开机、新剧杀青、新人获奖的消息。
票房排行榜和收视率榜单,也变得更具悬念和多样性。
许多人都叫喊着:后暴雪时代,终于来临了!
整个影视圈格外热闹,甚至有些喧嚣。
许多影视人乐观地认为,行业已经成功走出了“柳如烟阴影”,实现了健康的生态多元化。
在没有暴雪娱乐“统治”的日子,影视圈甚至开始享受这种“自由”竞争的氛围。
然而,只有极少数嗅觉敏锐的人,在享受着这派繁荣的同时,心底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暴雪娱乐,真的会甘心沉寂吗?
那位以一己之力,掀了整个影视圈桌子的柳如烟,真的会一直沉寂下去吗?
所有看似稳固的新格局,都仿佛建立在一座暂时休眠的火山口上。
没有人知道暴雪娱乐下一次的爆发会在什么时候。
而此刻,在暴雪娱乐总部的办公室里,柳如烟刚刚敲定《科幻世界》那边发来的《三体—地球往事》的最终排版稿。
以及,斯皮尔伯格带来的《头号玩家》最终成片!
斯皮尔伯格在暴雪娱乐做特效的这段时间,堪称他漫长而辉煌的导演生涯中,一段近乎梦幻般的体验。
整个世界影坛都知道,全球顶尖的特效大厂有两大“噩梦”!
詹姆斯·卡梅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这两位大师对视觉效果的苛刻要求,和对细节的偏执追求,足以让最资深的特效总监彻夜难眠。
他们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瑕疵,能感知到像素级的偏差,永远在追求那不可能的“完美”。
然而,在暴雪娱乐这段时间里。
斯皮尔伯格惊讶地发现,他遇到了“同类”,甚至是一群比他更“偏执”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公司的气质,往往是由其开创者塑造的。
暴雪娱乐的特效团队,也深深烙印着柳如烟那种“偏执”到苛刻的基因。
他们对最终视觉呈现,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很多时候,在斯皮尔伯格看来,某个特效场景已经让他感到惊喜。
但暴雪娱乐自行开发的算法和引擎,却总能让他眼睛发直!
斯皮尔伯格:“……”
比如,在“死亡星球”战役的特效奇观里,原本使用1000个动作捕捉数据生成300余种角色动作。
但暴雪娱乐的特效团队,非常不满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