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在西方市场引发的浪潮,完全不比国内差上多少。
它正以一种文化现象级的姿态,席卷了所有年龄层和社交圈。
电影的传播覆盖了所有年龄层。
对于青少年而言,杰克和露丝冲破阶级枷锁,至死不渝的爱情,成为了他们心中关于“浪漫”的终极想象。
电影海报被贴在卧室墙上,“You jump, I jump”成了社交签名,男孩们模仿着杰克的不羁,女孩们憧憬着露丝的勇敢。
而对于经历了更多世事的中老年观众,他们看到的远不止爱情。
那是时代缩影,是人类工业文明骄傲下的脆弱,是灾难面前秩序的崩塌与人性的光辉与卑劣。
他们为沉没的巨轮叹息,为坚守岗位的船员落泪,也为那段随船沉入海底的旧日时光唏嘘不已。
而将这种跨越年龄和文化的共情力,推向极致,并真正渗透到西方社会每一个角落的。
正是这首《My Heart Will Go On》。
这首歌,仿佛一把精心打造的“听觉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所有听众的心扉。
即使抛开《泰坦尼克号》这个超级IP不谈。
单从音乐本身分析,其创作也完美契合了西方主流音乐市场对“情感表达”的审美需求。
于是,一场音乐上的“霸榜”风暴开始了!
仅仅一周,《My Heart Will Go On》就在西方主要音乐市场 “霸榜”。
“大美丽国公告牌”(Billboard)月榜单,《My Heart Will Go On》直接空降第一名。
电台点播率、数字下载量、流媒体播放量全部断层领先。
枫叶国、袋鼠国、马车国、汉斯猫国等,超过30个西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音乐排行榜。
榜首位置全部被《My Heart Will Go On》占据!
直到此时,国内的网友和乐评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
“我勒个去!当初柳如烟在《蒙面歌王》上唱这首歌,我们还在猜是哪部剧的主题曲,原来答案是《泰坦尼克号》?”
“这含金量,直接屠榜欧美乐坛啊!这是大夏歌手能做到的事情?”
“当初觉得她唱得好听,但真没想到能好听到征服全世界!”
“柳如烟:随手写首歌,不小心拿了个全球冠军。”
“我现在回去看《蒙面歌王》那段,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哪是比赛,这是世界首演发布会啊!”
“我一直就想说这事。这几年柳总的歌曲连年霸榜,但《大夏音乐金钟奖》、《MusicRadio 大夏TOP排行榜》、《港岛金曲奖》、《大夏华语榜》等音乐奖项,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柳总,甚至连提名都没有过一次?”
“卧槽——你这一说还真是。”
“不说《My Heart Will Go On》,就柳总在《蒙面歌王》唱的其他歌曲,哪一首不配拿奖?”
“啊啊啊——这一下真相了啊!”
那条指出柳如烟从未获得任何音乐奖项提名的评论,在这全民狂欢的日子里,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原本还在惊叹《My Heart Will Go On》全球霸榜战绩的网友们,思路全都被带偏了,集体陷入了巨大的疑惑和不解之中。
“等等!我刚去查了最近两届《大夏音乐金钟奖》的提名和获奖名单,真的没有柳如烟!”
“《MusicRadio 大夏TOP排行榜》我也翻了,年度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等等,连个提名都没有?”
“《港岛金曲奖》不是一直自诩公正吗?柳如烟那么多首粤语歌,一首都没入选过?”
“《大夏华语榜》更离谱,榜单上天天有柳总的歌,年底分猪肉的时候直接把她忘了?”
“不是……这怎么可能啊?是不是柳总没报名啊?”
很快,有技术的网友开始制作详细的对比图和数据帖:
数据说话:柳如烟现象级歌曲与近年各大音乐奖项对比:
《My Heart Will Go On》——大美丽公告牌月冠,30余国榜单登顶VS国内奖项:0提名!
《如愿》——年度国民级歌曲,国内奖项:0提名!
《追梦赤子心》——励志神曲,各大运动会必放,国内奖项:0提名!
《起风了》——短视频平台年度使用量第一,国内奖项:0提名!
《山河图》——国家收录,国内奖项:0提名!
……
这条帖子被疯狂转载,每多一条转发,网友的质疑和愤怒就累积一分。
“这些奖是聋了还是瞎了?随便哪一首歌的质量和传唱度,不够格拿个提名?”
“我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你说一个奖有黑幕我信,所有主流奖项集体无视?这特么是联合起来封杀吧?”
“就柳总这唱功,封个“天后”,诸位没意见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