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贞德传 > 第21章 东林党书生误国

大明贞德传 第21章 东林党书生误国

作者:01零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5:44:17

弘光皇帝“凯旋归来”,还都南京之后,按理来说第一件要办的大事,就是对抗清有功的诸将论功行赏。

但这件事难办就难办在,有功的几乎全部是妶玉的手下,除了妶玉手下的将领以外,只有一个黄得功勉强算是有些功劳。

其他人基本上寸功未立,甚至不少大臣和将领在南京城破之后,就投降了清军,例如着名的东林党大佬,礼部尚书钱谦益。

当然,降过清这件事在弘光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因为就说这次抗清有功的将领里面,除了刘肇基、何刚、周天和杨廷麟,你就是有一头算一头,有一个没有背叛过朝廷的吗?

马进忠、卢鼎等人虽然没有降过清,但他们曾经都随左良玉一起起兵清君侧,要不是黄得功在安庆打败了左梦庚,不等多铎南下,弘光就要成为左梦庚的俘虏了。

所以对于弘光朝廷来说,这些有功的将领们不能不赏,但怎么赏却实在是让他们头疼。

赏的少了,怕他们闹,怕他们再次反叛。但赏的多了,又怕公主系的势力太强,威胁到皇权。

此时的弘光朝廷是非常矛盾的。

一方面,弘光虽然表面上是皇帝,但他其实真正能够控制的地盘,大概也只有苏南、皖南这两块地方。

湖南的何腾蛟虽然服从弘光朝廷,但实际上也是一方军阀。后来隆武帝的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隆武帝在赣州被包围时,何腾蛟见死不救,表面上派郝摇旗救援隆武帝,实际上让他慢慢走,不着急,结果坐看隆武帝被清军杀死。

至于盘踞在鄂南的田见秀等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而长江以南其他的地方,浙江是鲁王和潞王的势力范围,福建有郑氏,广东广西有桂王,四川在大西国张献忠手里。

可以说,弘光虽然表面上是南廷的皇帝,但南廷其实是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名义上是弘光皇帝女儿的妶玉公主控制下的“公主救**”,在收服了高杰旧部之后,以5万精锐战兵的军力,成为南廷的主要军事力量。

并且,由于在九江和南京的两场战役中,这支曾经面对清军一触即溃的军队,在妶玉公主的手上枯木逢春,体现出的足以与八旗精锐匹敌的强悍战斗力,一跃而成为当时中国这片土地上,仅次于八旗军队的第二强权。

最可贵的是,这支军队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忠诚度极高,当然,他们忠于的不是弘光皇帝和大明朝廷,而是妶玉公主本人。

弘光皇帝矛盾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妶玉作为公主,她能够掌控这样强大的一支军队,可以制衡和打压其他藩王和军阀,是有利于弘光的统治的。

但另一方面,妶玉毕竟不是他亲生的,作为女人,妶玉终究是要婚配的,而这支军队必然会落入驸马及其家族的手里,万一以后驸马谋反呢?或者改立新君呢?

此时的弘光皇帝,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听了金贵妃的话,封了妶玉做公主。

要不然的话,他现在只需要把妶玉给娶了,立她做皇后就可以了,等未来有了皇子,直接立妶玉的儿子做太子,那么妶玉的势力也就真正成了弘光的势力,就算皇后和太子的势力过于强大,大不了过十几年他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自己学唐高宗李渊,当个太上皇安心养老就是了。

而金贵妃则庆幸自己的眼光,不仅把威胁她皇后之位的最大对手给扼杀在了摇篮里面,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个最强的靠山。

自从还都南京以后,原本自两个扬州妃子入宫后门庭冷落的她,突然每日拜访的贵妇人络绎不绝,不是来送礼巴结她的,就是来给自己儿子说媒,想要迎娶妶玉公主,当驸马的。

朝廷对于功臣,不管怎么说,该封赏的还是得封赏,弘光皇帝把内阁拟定的封爵名单拿给妶玉过目,妶玉看完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份名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对不同出身的将领公平对待。

简单来说,朝廷把有功劳的将领划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明军出身且没有降过清的,例如刘肇基、何刚、马进忠等人,封赏最大方,刘肇基晋为侯爵,何刚、马进忠等人也封了伯爵,品级也有所提高。

第二类,明军出身但是降过清的,例如刘良佐、徐勇等人,只是提高了品级,没有增加爵位。

第三类,顺军出身的将领,只是赏赐了土地和金银,连品级都没有增加。

这份方案的主要推手,就是以黄道周为主的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把持了文官系统,尤其是在崇祯皇帝继位,彻底清算了“阉党”之后,朝堂上失去了唯一能够制衡东林党文官势力。

这些文人非常团结,而且不惧皇权,连皇帝都要让他们三分。

当初崇祯死后,马士英想要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做皇帝,但是东林党放话,谁都可以当皇帝,唯独福王不行。

为什么东林党不同意立福王呢?因为东林党和老福王有仇。

当年万历皇帝宠爱老福王(朱由崧的父亲),想要立老福王为太子,被东林党以死抗争,最终才作罢。

有了这一层旧怨,东林党不肯立福王为帝也就很正常了,虽然后来马士英强行立了福王为帝,但东林党和马士英,以及弘光的矛盾并没有消解。

此时东林党之所以在封赏功臣一事上掣肘,一方面是为了限制弘光皇帝帝党的势力,他们认为妶玉作为弘光的女儿,如果给妶玉手下的将领封赏太高,会让弘光的权力更大,对东林党的依赖降低,不利于东林党的利益。

当然,这些话肯定是拿不上台面的,台面上的理由只能是这些将领曾经降过清,最多算是将功折罪,功过相抵,因此不封爵也很合理。

对于马士英等其他朝中势力来说,他们也不想妶玉势力太强,因此对于东林党的作妖,他们也乐见其成。

搞到最后,妶玉反而成了少数派,在朝堂上孤掌难鸣,连为自己的部下争取合理的利益都做不到。

不仅如此,他们还谈论起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古训,指责妶玉以女人的身份,掌握兵权和江西的行政权,乃是颠倒乾坤,阴阳倒置的祸国殃民之举。

可是当不知谁起的头,谈论起为妶玉公主选驸马的事情,他们又一改之前对妶玉的敌意,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驸马人选。

说白了,他们都想让自己人成为驸马,因为现在的情况很明白,谁成为驸马,谁就会成为未来大明朝最大的权臣。

妶玉眼看这乱成一团的朝堂,再加上这帮人竟然私自做主,要给自己找老公,一气之下,谎称湖北有紧急军情,带着自己的人跑回了南昌。

惹不起,我总躲得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