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贞德传 > 第7章 瑞昌大捷清将死

大明贞德传 第7章 瑞昌大捷清将死

作者:01零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5:44:17

却说吴三桂率领5千关宁铁骑,一马当先追着马进忠冲进了山谷,至于说什么伏兵,其实吴三桂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自古以来,打伏击就没有打前锋的道理。

这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要是敌军前锋刚一进伏击圈就袭击,那敌军的中军和后卫压根就不会再进伏击圈,反而会在后方支援陷入陷阱的前锋,实在不行,大不了放弃前锋,自己逃走就是了。

如果这样的话,伏击一方的战果是最小的。

老奸巨猾的吴三桂,之所以一开始故意停止追击,其实就是在演戏。

如果他不先停一下,而是直接冲了进去,那万一真的遇到埋伏,最后轻敌冒进、中敌埋伏、损兵折将的屎盆子肯定扣在他的头上。

但是他停了,也提醒了,是你满达海和鳌拜被敌人激怒,非要强令我追击,那就算将来中了埋伏,责任也是你们满人的,我吴三桂不仅无过,反而有先见之明呢!

而如果明军没有设伏,那吴三桂也并没有任何损失,毕竟他不还是打前锋,第一个追进去了么?打下九江城,该他吴三桂的功劳一个也不会少!

这才叫老狐狸呀!

没有任何意外地,吴三桂没有遇到任何异常,顺利地通过了周家地,冲出了山谷,随后,满达海和鳌拜的中军也冲了出去。

满达海长舒了一口气,看来之前自己是瞎担心啊!我就说嘛,明军怎么可能有胆量对我八旗精锐设伏?

“给我冲呀!给我扒了马进忠的皮!”满达海摇晃着脑袋,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那样疯狂地吼叫。

最后冲进山谷,此时即将冲到山谷中间的老将哈宁阿,脑海里却有种不祥的预感。

不合理!马进忠为什么要激怒满达海?

如果是要战,激怒了以后他却又跑了。

既然要跑,为什么要特意跑过来辱骂清军统帅?

没错,一定是设了埋伏了!

他们都认为明军没有打伏击的胆子,可万一呢?

想到这里,哈宁阿立刻勒住马蹄,大声命令自己的部下:“快撤!立刻原路返回!快!”

然而,哈宁阿终究还是反应过来的晚了一点点,就在他刚刚下令部队撤退的时候,只听一声炮响,山谷两侧的山上突然冒出了数千明军。

这些明军纷纷从山上往山谷的进出口两处扔东西。有的往下扔木头,有的往下扔石块,甚至有人直接把装满了石头和木柴的独轮车推了下去。

等哈宁阿跑回庙基口,却发现山谷的进口已经被一伙明军堵住。

徐恩盛命士兵用装满了石头的独轮车堵住出口,然后用长矛斜插在独轮车上当作拒马,防止清军纵马跳跃。

所有人以盾牌、独轮车和山体作为掩护,朝清军发射火铳和弓箭。由于出口被堵死,清军的马匹无法突破,

刚刚冲出周家地的满达海和鳌拜、吴三桂,听到身后的喊杀声,立刻明白自己中了埋伏,于是迅速调转方向,朝周家地进攻,试图救出被包围的哈宁阿。

与此同时,听到信号的贞德等人,立刻出发准备增援卢鼎。

贞德本想把埋伏在涌泉乡的何刚、徐育贤也调过来增援,但是被李书恒阻止了,因为他断言,清军一定会派兵西进涌泉乡,然后绕路从后面抄徐恩盛的屁股。

果不其然,清军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混乱之后,迅速重新组织了起来,哈宁阿的士兵依托山势、甚至死去的士兵和战马的尸体,进行抵抗。

而周家地外的清军,则在吴三桂的建议下,分兵三路,除了满达海率领一个甲喇2千5百人继续攻打周家地外,鳌拜率领2千5百人向西进攻涌泉乡,而吴三桂则率领2千5百人奔袭永安乡。

这条对策其实非常毒辣,因为周家地、涌泉乡、永安乡这3个地方,只要任何一处被清军突破,不仅可以救出哈宁阿,甚至可以反过来反杀明军!

如果涌泉乡被突破,那么鳌拜就可以走西路返回瑞昌,抄了徐恩盛的屁股,然后与哈宁阿内外夹击,徐恩盛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而如果周家地被突破,道理也是相同的。

最可怕的地方在永安乡,因为这里是明军撤退回九江的唯一退路。

一旦吴三桂突破了永安乡,再加上鳌拜在涌泉乡,满达海在周家地,清军将完全控制住从瑞昌到九江的3条路,那么明军将会无法退回九江,只能被困在瑞昌,然后被阿济格的大军包围,全军覆没。

永安乡,王允成部士兵正在艰难地抵挡吴三桂的进攻。

吴三桂的手下全部是关宁铁骑中的精锐,人、马皆披铁甲,普通弓箭射到身上只会被弹开,甚至连火铳在远距离射中他们,也无法穿透盔甲,只能在铁片上留下一个凹坑。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类似关宁铁骑这种重甲骑兵,除了怕火炮,在野战中面对步兵几乎就是无敌的。

虽然说在近距离,火铳和冷兵器也能够对重甲骑兵造成杀伤,但此时敌我双方的战损比能够达到惊人的1:10,甚至更高。

也就是说,死伤10名普通明军步兵,才有可能杀伤一名关宁军和八旗军的重甲骑兵。

所以说,如果按照这种交换比打下去的话,王允成的部队就算没有士气崩溃,在全军覆没之前最多也只能杀伤3、4百吴三桂军,用不了一个时辰,永安乡这个明军唯一的退路,就会被吴三桂攻破。

不过幸运的是,由于永安乡离长江不远,周天率领水军数十艘装载了严威炮的战船,在长江上不停地炮击吴三桂军,这些炮弹给吴军骑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才稳住了永安乡的防守。

涌泉乡,何刚的忠贯营面对鳌拜陷入了苦战。

鳌拜不愧是后来的满清第一勇士,打起仗来凶悍无比,眼看一个接一个的明军士兵死在鳌拜的刀下,何刚的心都在滴血!

可他明白,自己绝不能败!如果他败了,鳌拜就会绕到徐恩盛和卢鼎的身后,那样不仅围歼哈宁阿部的计划不能实现,而且鳌拜一旦切断明军的退路,整个明军还有可能被清军反包围,遭受重大损失!

双方都杀红了眼,有些受伤的明军士兵,甚至直接点燃身上的火药,点燃自己的衣服冲进鳌拜的队伍里,抱住一个八旗士兵同归于尽。

而庙基口和周家地战场的徐恩盛和常登,面临的情况也没有比王允成、何刚好到哪里去。

贞德站在山顶上,她还是第一次真正与八旗骑兵在野外战斗,上一次重生前在九江城防守作战,还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此刻她是真的有些后悔了,后悔穿越到了这个狗日的时代。

在没有与八旗骑兵战斗之前,她还抱有幻想,幻想自己可以逆天改命,带领不愿屈服的汉家儿郎们改变历史,拯救百姓。

可是,当她真正与八旗骑兵野战的时候,她才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

即便是在明军设下埋伏,并且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这些八旗骑兵依然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没有人逃跑,没有人畏战,尤其是老将哈宁阿的部队,哪怕被包围,也没有陷入混乱,而是依然有秩序地进行抵抗。

关于明清双方军队战斗力的问题,贞德有时候也有思考。

都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这话对,也不对。

其实任何军队只要粮饷足够,都是不可敌的。

辽东穷,不代表八旗士兵穷。大明富,也不代表明军的士兵富。

明军士兵的实际收入,甚至低于佃户,就这样,还时常拖欠,欠几个月,欠一年的都有。

而清军士兵以军功平均分配打下来的土地和缴获的财物、奴隶,因此普通八旗士兵的家里,往往都有土地,甚至养有奴隶。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金钱收入来讲,明军士兵好比地主家的佃户,而清军士兵则各个都是地主。

所以为什么很多毫无战斗力的明军,一旦投降了清军,立刻就会战斗力爆发,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这些在明朝地位不如佃户的士兵,到了清军那边,突然发现自己的待遇一下子变成地主了!

你们想,这样的双方士兵待遇的巨大差距下,明军军队怎么会有士气和战斗力呢?

那为什么明军和八旗士兵的待遇,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

八旗的社会制度下,一切资源、人口围绕八旗制度,按照军功来分配。

说白了,就是“无军功不授爵、无军功不当官、无军功不分田。”

这一点其实和战国时代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类似,不管是权力、还是金钱、美女,大多数人要想得到这一切,有且只有军功这一条途径。

八旗军队每次外出打仗,士兵家属都是家家欢送,因为打完仗能给家里带回来奴隶、牛羊、金银,赏赐土地等。

总体上来说,八旗对于入关掠夺得来的财物、人口,大体上还是按照人头和功劳进行分配,相对公平。

而反观明朝这边,明末由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已经崩溃,因为卫所士兵的待遇,连奴隶都不如。到了明末,士兵的来源已经主要依靠募兵制,就是拿工资招士兵。

但募兵制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成本很高。你想啊,你要花工资招聘员工替你打仗,卖命,这在和平时期还好,到了乱世,一旦面对李自成这种战斗力强悍的农民军队,或者是八旗这种军队,拿工资的士兵,为什么要替你送命呢?

你要说工资给足够了倒也行,可由于明末财政危机,朝廷时常拖欠士兵的军饷,有的甚至能拖欠一年不发。

一边是士兵待遇堪比地主,人人家里有妻有妾,有田有牛,有奴隶。

另一边是士兵一年拿不到工资,家里买不起地,盖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

你们说,这明军打不过八旗军队,不是很正常嘛!

贞德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自己手里的这支军队,打造成比八旗精锐装备更好,士气更高,战斗意志更坚韧的王牌部队!再也不能让这些不缺勇气的将士蒙受不必要的死伤了!

贞德终于下定了决心,朝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传我军令,刘肇基和马进忠分别率领所部迅速驰援常登和何刚,务必守住各自隘口!

李书恒、赵无极,把全部火炮都架上,不要给我节省炮弹,把带来的炮弹全部打光!然后所有人随我一起冲下山!

哈宁阿,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给我打呀!开炮!”

李书恒愣了一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怎么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劲?

不管了,拼了,开炮!!

哈宁阿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他的部队被压缩在这片狭窄的山谷里,由于明军在山上,骑兵又发挥不出战斗力,再加上贞德寅吃卯粮,不管不顾地几乎把带来的全部炮弹都倾泻到了山谷里,他的士兵纷纷被炮弹炸死炸伤,再加上战马受惊,横冲直撞,不少士兵更是直接被清军自己的战马踩踏致死。

半个时辰,仅仅过了半个时辰的狂轰滥炸,哈宁阿的2千5百骑兵,仅仅剩下不到5百人了。

随着炮声逐渐停止,四周传来明军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

三千?五千?不!起码有上万人!

上万明军从四面八方冲向哈宁阿,以及他身边最后的5百骑兵。

“喝哈哈哈!莫非我哈宁阿,今日命中注定要埋在这山谷里!也好!大丈夫戎马一生,与其戚戚然老死榻上,不如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亦是人生快事!哈哈哈哈!”

“我八旗的好儿郎们,莫要让汉人瞧不起女真勇士!只有战死的女真,没有投降的女真!跟我杀!!”

“杀!杀!杀!”

狭窄的山谷内,面对上万明军,哈宁阿和他身边的5百骑兵,没有人犹豫,没有人逃跑,挥着刀朝漫山遍野的明军冲了过去………

“叮叮叮……”

不久后,周家地和涌泉乡的战场上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铃铛声,随着铃铛声传来的,是明军传令兵的高声喊叫。

“大捷!大捷!我军全歼哈宁阿部,敌将哈宁阿战死!哈宁阿战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