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良辰吉日,紫禁城中,威严庄重,开始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三年一度的殿试。
此次参加殿试的都是会试选拔出来的贡士,人数已大大减少,只剩下了三百人,这些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若是能够通过殿试,便可成为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而进士中的前十名,将有机会得到皇帝的亲自阅卷,选出文采斐然、见解独到的前三名,钦点为前三甲,也就是众人所知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乃是进士中的翘楚,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并且还会被皇上亲自授予官职。
由于殿试有可能需要金殿面君,所以贡士们都穿着礼部提前颁发的专用朝服,以示庄重。
冯渊与一众考生,跟随着礼部官员,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太和殿,这里将是他们参加最后殿试的场所。
三百名考生,依次进入太和殿,大殿之内,空间开阔,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顿感敬畏。殿内早已布置妥当,一排排整齐的文案摆放有序,等待着考生们的到来。
冯渊跟随众贡士,按照安排好的位置,在各自的文案前落座。不久,礼部官员开始分发此次殿试的考卷。
冯渊接过考卷,仔细观看,发现此次考试与以往截然不同。
往常的考试,往往有多张试卷,包含数道考题,考生需要花费数日时间才能完成。
而此次殿试,却只有一道题目,那就是一篇“策论”,要求考生就时政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不仅如此,考试的时间也被严格限制,考生必须在一个时辰之内完成答卷,无需再像以往那样,在考棚中长时间停留。
大殿内宽敞明亮,每一个考生都端坐在各自的文案前,考场情形一览无余,所有考官都神情严肃的注视着考场,任何细微的举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在这种严密的监视下,想要作弊几乎是不可能的。
冯渊展开试卷,只见所采用的是上等的宣纸,纸面略微泛黄,色泽温润。题目也异常简洁明了,只有一题“论明何以亡,清何以兴?”
冯渊先按照礼部官员强调的规矩,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成员等考生的基本信息。一行行工整的小楷跃然纸上,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接下来,冯渊开始挥毫泼墨,正试答题。
他站在现代历史的视角,对大明的过失和大清初期发展壮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从政权结构、财政状况、军事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精准的对比分析。
只用了两刻钟时间,整篇文章便一气呵成。字迹工整娟秀,笔力遒劲,整张试卷看起来赏心悦目。
冯渊放下毛笔,略等了一会儿,吹干墨迹,然后站起身来,对监考官道:“小生要提前交卷。”
“你……”站在旁边的监考官闻言一愣,他没想到竟然会有人这么快就要提前交卷,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主考官,希望他能够做出决定。
周围的其他考生也惊讶的望了一眼冯渊,目露羡慕和钦佩之色,又急忙低下头,继续答题。
主考官原本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声音连忙走了过来,仔细打量了一番冯渊说:“这位考生,老夫还是劝你再仔细检查一番,万一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还可以改一改。”
冯渊微微一笑,自信的说:“禀大人,小生只要答出来的试卷,便一字不能错,一字不能改,否则就与状元无缘了。”
主考官听到冯渊如此大的口气,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心想这考生也太过于自信了吧,难道他真的以为自己能够稳拿状元吗?
正当他想开口训斥冯渊几句,却突然听到大殿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几道身影走进了大殿,为首一人,年约十二三岁,身穿明黄色龙袍,正是当今的小皇帝。
殿中众人见皇帝驾到,连忙纷纷跪倒行礼,齐声高呼:“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渊看到这位小皇帝正是那天在酒楼里和他一起喝酒的那位小王爷,连忙也跟着众人跪下。
小皇帝走到众人面前,抬了抬手道:“众卿平身。”
小皇帝面露威严的问:“刚才发生了何事?为何如此喧哗?”
主考官连忙恭敬的上前禀报:“启禀陛下,这位考生已经答完了试卷,请求提前交卷。”
“哦。”小皇帝好奇的看了一眼冯渊,对主考官说:“把试卷拿过来,让朕瞧瞧。”
那主考官不敢怠慢,连忙将冯渊的那张试卷递给了小皇帝。
小皇帝看了片刻,赞赏的说:“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见解独到,果然是上乘佳作。更重要的是居然这么快就答完,简直是神速。”说着将那张试卷递给主考官道:“准许他提前交卷。这样的人才,朕要亲自过问。”
说罢转身对冯渊说道:“这位考生,跟朕来吧。”
小皇帝说着就向保和殿的一处偏殿走去,大太监夏守忠紧随其后。冯渊也站起身来跟了过去。大殿内的考试也开始继续进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