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燃把那根咬得发软的棒棒糖棍吐进桌角的空瓶里,发出一声轻响。屏幕上的时间轴已经重新排布完毕,三条由“观众心理建模”能力标记出的核心片段被前置,像三颗钉子牢牢楔进叙事开头。
他没急着导出成片,而是点开系统界面,心念一动调出未来直播间。画面一闪,是两天后某短视频平台热搜榜的截屏:“那个说想放铅笔盒的孩子后来怎样了?”高居第七位,评论区热评第一写着:“我替他回了,新书桌第三个抽屉专门留给了妹妹的蜡笔。”
他收回视线,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指令:“生成互动文案模板,关键词——童年、书桌、未完成的愿望。”
周小胖正抱着一包薯片咔嚓咔嚓嚼着,见状凑过来:“又要整活?这次不搞技术流了?”
“技术流救不了播放量。”陈星燃把生成的几条文案扫了一眼,选中一条,“现在得让人愿意点进来,还得留下点啥。”
他将剪辑好的新版预告片上传平台,附上文案:“你小时候最想要的一张书桌,长什么样?留言区交给你了。”
“这能火?”周小胖半信半疑,“又不是明星八卦。”
“人总记得自己缺过什么。”陈星燃点了发布,顺手把一瓶冰可乐甩给周小胖,“去,私信那几个育儿博主和情感号,把花絮片段发他们一份,就说‘随便转,别署名也行’。”
周小胖接住可乐,眼睛一亮:“无名英雄流打法?狠啊。”
话音未落,秦叔的视频窗口弹了出来,背景还是那面白板,上面多了几道红蓝交错的连线图。
“刚做完流量溯源。”他的声音带着点熬夜后的沙哑,“你们这个版本上线十分钟,自然点击率比前三期平均高出百分之三十七,但推荐位卡在腰部流量池,没冲上去。”
“意料之中。”陈星燃点头,“平台算法认爆点,我们这版太静了。”
“静不代表没力。”秦叔推了推眼镜,“我看了那段漏水的空镜,三秒黑屏加水滴声,配上后面孩子说‘爸爸走后,妈妈就没睡过整觉’,情绪是叠上去的。这种结构,适合慢热破圈。”
“那就帮它热起来。”陈星燃打开私信列表,几条已读回执跳了出来——都是他之前联系的中腰部博主。
不到半小时,第一条转发出现了。
一个粉丝八十万的亲子博主发了段一分钟剪辑,标题就一行字:“她放弃了梦想厨房,换来了妈妈的安全。”
视频里,那位母亲站在新装修的封闭式厨房门口,镜头缓缓推进。她说:“设计师问我想要开放式吗,我说算了。我妈腿不好,油烟呛得她咳,万一滑倒……我不敢赌。”
评论区瞬间炸开。
“泪目,我家也是老人同住,装修时全按安全来。”
“不是不想美,是不敢冒险。”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家庭。”
陈星燃盯着数据面板,播放量曲线开始缓慢爬升,像一辆终于挂上档的旧车,逐渐提速。
周小胖突然从副机前蹦起来:“燃哥!豆瓣开分了!7.8!比上期高了1.3!”
“多少短评?”
“快两千了,而且差评里‘造假’这个词出现频率断崖式下降。”
秦叔那边也传来消息:“星耀控制的几个影评大号开始反扑了,刚发了三篇新文,标题全是‘刻意煽情’‘贩卖苦难’‘过度消费普通人’。”
“来了。”陈星燃冷笑一声,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让他们吵。”
他没删帖,也没下场对骂,而是把评审团里那位提出“封闭式厨房”建议的母亲采访原片单独剪了一版,去掉背景音乐,只保留同期声。女人说话时语气平淡,甚至有点疲惫,但每一句都扎在现实的土壤里。
他把这个视频丢进了内部协作群,附言:“把这个推给所有合作媒体,不限领域,尤其是家装、养老、社区服务类。”
不到两小时,这个视频被一位百万粉的育儿大V转发,配文:“我们总说要给孩子最好的,却忘了父母也需要被保护。”
破圈了。
社交平台的讨论风向悄然转变。从最初的“是不是剧本”,到“原来装修还能这样考虑”,再到“我家老人也怕摔,有没有防滑地砖推荐”。
话题不再纠缠于真假,而是延伸到了真实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周小胖刷着评论笑出声:“有人问能不能出一期‘为老人改造卫生间’专题,还@了我们官号。”
“记下来。”陈星燃头也不抬,“下期备选题。”
秦叔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水军账号的联动性越来越明显,同一时间段集中发布相似措辞,IP集中在两个数据中心。我已经整理好证据包,随时可以对外公开。”
“先压着。”陈星燃叼起一颗新糖,“他们越跳,观众越清醒。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打嘴仗,是让内容自己说话。”
他说完,点开后台的观众反馈系统。新一轮评审意见正在上传,第一条就是个年轻工程师写的:“建议增加材料成本明细,很多人关心性价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