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57章 光阴织锦,福寿缀流年

诗曰

柴门岁岁锁烟霞,膝下承欢日月赊。

白发犹裁春似锦,苍颜自酿岁成嘉。

三秋草木添新绿,百岁光阴落旧茶。

莫道人间离别苦,心灯一盏照无涯。

林骁蹲在东院的菜畦边,手里攥着把竹制的小锄,正给刚冒芽的油菜松土。晨露沾在菜叶上,晶莹得像碎玉,父亲踩着露水从西院过来,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盛着刚摘的生菜,绿得发亮。

“骁儿,这土得松透些,不然根扎不深。”父亲的声音比三年前又轻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今年八十二,背驼得像座小丘,走路时手里的枣木拐杖“笃笃”敲着青石板,却每天都要到菜地里转两圈,说“不沾点土,骨头缝里都发僵”。

林骁直起身,看着父亲弯腰查看油菜芽,晨光透过他银白的发,在菜畦上投下细碎的影。“爹,您歇着吧,这点活我来就行。”

“歇啥,”父亲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你娘还等着这生菜做早饭呢。她昨儿说想吃凉拌菜,得用刚摘的才鲜。”他忽然往藤架那边努了努嘴,“你看那葡萄藤,今年发的新枝比去年壮,秋天准能结满架。”

葡萄藤是母亲十年前栽的,如今爬满了整个藤架,夏天能遮出半院的阴凉。林骁记得刚栽时,母亲总怕它活不成,天天早晚浇水,父亲就蹲在旁边笑:“草木跟人一样,得糙着养,太娇贵了反而长不好。”

正说着,母亲扶着藤架的立柱慢慢走过来,身上披着件月白色的薄棉袄,是林骁去年给她做的。她的膝盖在前年冬天受了寒,如今走稍远的路就发僵,却依旧每天都要到菜地里看看,说“这些菜跟孩子似的,一天不瞅着就不放心”。

“老东西,又在教唆孩子偷懒?”母亲往菜畦边的石凳上坐,动作比去年更缓,却依旧挺直了背,“我刚在灶上熬了小米粥,熬得稠稠的,你最爱喝的那种。”

父亲哼了一声,嘴角却翘得老高:“就你懂我。”他忽然凑近母亲,压低声音,“前儿我数了数葡萄藤的新枝,不多不少,正好八十八根,跟你的岁数一般,这叫啥?这叫天注定,得活到八十八。”

母亲的脸腾地红了,伸手拍了他一下:“老不正经,跟孩子说这些干啥。”话虽嗔怪,眼里的光却软得像化了的糖。

林骁望着父母的模样,忽然想起三年前。那时母亲刚过八十,一场小中风让她半边身子发麻,医生说“得静养,少操劳”,她却在能下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摸去菜地里,看着那些蔫了的菜苗掉眼泪。父亲没劝,只是默默地陪着她补种,说“菜死了能再种,人精神了比啥都强”。

“骁儿,把那篮生菜给我。”母亲接过竹篮,往里面铺了块干净的棉布,“中午让你媳妇做个生菜包饭,你爹年轻时在码头干活,就爱这么吃,说‘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香’。”

林骁应着,忽然看见菜畦边的蒲公英开了朵小黄花,黄得像颗小太阳。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爱摘了蒲公英的绒球,对着他的脸吹,白色的绒毛沾得他满脸都是,母亲就在旁边笑着骂“爷俩没一个正经”。

早饭时,小米粥的香气漫了满院。父亲捧着粗瓷碗,喝得呼噜作响,母亲坐在旁边,一点点给他夹着咸菜,说“慢点喝,没人跟你抢”。林骁的小孙子刚满四岁,正坐在学步车里,围着桌子转圈圈,嘴里喊着“太爷爷太奶奶,我也要喝粥”。

“来,太爷爷喂你。”父亲舀了勺粥,吹凉了递到孩子嘴边,眼里的光像落了星子,“慢点喝,烫着。”

孩子咂着嘴,含糊不清地说:“太爷爷,你要活到一千岁。”

父亲哈哈大笑,咳嗽了两声才缓过来:“一千岁哪够,得活到你娶媳妇,太爷爷还得给你当媒人呢。”

母亲在旁边笑着抹眼角:“就你能说。”她给孩子擦了擦嘴角的粥渍,“咱不求活一千岁,能看着重孙长大,能看着院子里的葡萄藤年年结果,就够了。”

林骁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时光像杯温茶,初尝时不觉什么,慢慢品着,才觉出里面的醇厚。父亲的咳嗽声、母亲的唠叨声、孩子的嬉笑声,还有窗外葡萄藤的沙沙声,都在这茶香里慢慢浸着,酿成了岁月的甜。

午后,晚晴带着她的小女儿来看望。小姑娘刚会走路,摇摇晃晃地扑到母亲怀里,喊着“太奶奶”,逗得母亲直笑。晚晴坐在石凳上,跟林骁说起村里的事:“前儿村西头的老槐树倒了,据说活了快两百年,好多老人都去看,哭得稀里哗啦的。”

父亲正在给葡萄藤绑新枝,闻言停下手:“草木有草木的命,人有人的寿,强求不来。”他摸了摸小姑娘的头,“你看这葡萄藤,去年遭了虫灾,叶子落得光秃秃的,今年不照样发新枝?只要根还在,就有盼头。”

母亲抱着小姑娘,往她手里塞了颗水果糖:“你太爷爷说得对。人活一辈子,就像这藤,得经得住风雨,熬得过寒冬,才能等到开春发新枝。”

夕阳西下时,林骁帮着父亲把最后一根葡萄藤绑好。父亲看着缠满藤架的新枝,忽然说:“骁儿,你看这藤,枝枝蔓蔓都缠着架子,就像咱家人,不管走多远,心都得系在一起。”

母亲坐在石凳上,哼着年轻时的小调,手指轻轻拍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小姑娘。晚风吹过,葡萄叶沙沙作响,像在应和着她的调子。林骁望着天边的晚霞,红得像母亲种的红辣椒,忽然明白,所谓的“长寿”,从来不是指活过多少个春秋,而是指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牵挂,能像这葡萄藤一样,一年年发新枝,一代代往下缠。

就像父亲的菜畦,今年种了油菜,明年还能种黄瓜;就像母亲的剪纸,今年剪了福字,明年还能剪喜鹊;就像孩子的笑声,今年在学步车里转,明年就能在院子里跑。这些生生不息的日常,就是最绵长的寿数。

夜里,林骁被院里的动静惊醒。披衣出来,看见父亲正给葡萄藤浇夜水,母亲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盏小马灯,灯光在藤蔓间晃动,像颗跳动的星。“你爹说,夜水浇得足,明天新枝能蹿半寸。”母亲看见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

林骁走过去,接过父亲手里的水壶:“我来吧,您歇着。”

父亲没让,只是往水壶里又添了些水:“再浇最后一桶。你娘说,这藤今晚能听见咱说话,知道咱盼着它长大,明天准能使劲长。”

月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落在父母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银。林骁忽然觉得,这院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菜畦里的油菜记得母亲的浇水,葡萄藤的新枝缠着父亲的绑绳,石凳上的温度还留着他们的坐姿,就连空气里,都飘着他们拌嘴的余温。

这些记挂,这些温度,这些生生不息的日常,就是最长久的陪伴。哪怕有一天,父母真的离开了,它们也会像这葡萄藤一样,年复一年地发新枝,把那些温暖的瞬间,缀满岁月的长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