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55章 岁月添寿,长卷续新篇

诗曰

灶火绵延岁不休,青丝堆雪亦风流。

檐前燕去还来舞,膝下孙嬉且暂留。

三载春秋催鬓改,千年日月记恩稠。

莫言人寿终有尽,烟火人间即久留。

林骁把最后一张春联贴上门框时,浆糊在指尖凝成微凉的膜。红纸上的“寿”字烫金未干,是他照着父亲生前的笔迹描的,笔锋里带着股执拗的劲,像父亲总说的“字要立得住,人才能站得稳”。

“骁儿,把你娘的貂绒坎肩拿来。”父亲坐在堂屋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两颗油亮的核桃,核上的包浆厚得像层琥珀。他今年整八十,背虽驼了,眼神却依旧清亮,尤其是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像落了星子。

林骁从樟木箱里翻出坎肩,水貂毛在阳光下泛着柔滑的光——这是他前年带父母去城里时买的,母亲当时总念叨“太贵”,却在每次走亲戚时都仔细穿上,说“别让人家笑话咱老两口寒酸”。“爹,娘在西厢房试新鞋呢,说要穿您去年给她纳的千层底。”

“那鞋纳得扎实,”父亲笑了,核桃转得更快,“她那双脚,年轻时走了太多山路,得用厚底养着。”他忽然压低声音,往林骁身边凑了凑,“前儿我听见她跟晚晴娘说,想活到你儿子娶媳妇,还说要亲手给重孙做虎头鞋。”

林骁刚要接话,就见母亲扶着门框进来,脚上蹬着双青布棉鞋,鞋头绣着朵浅粉的桃花,是父亲用老花镜眯着眼绣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精致的绣品都让人暖。“老东西,又在背后说我啥坏话?”她往藤椅上坐时,动作比去年慢了些,却依旧挺直了背,“我跟晚晴娘说的是,等开春了,把东院的空地开出来,种点油菜,开花时金灿灿的,好看。”

父亲哼了一声,嘴角却翘得老高:“就你能折腾。去年种的白菜,收了满满三筐,吃不完送人,人家都夸‘林婶种的菜比超市的鲜’。”

林骁望着父母拌嘴的模样,忽然想起三年前。那时父亲刚过七十七,一场急病差点没挺过来,母亲守在病床前,三天三夜没合眼,攥着他的手说“你要是走了,我这菜谁帮着浇水”。后来父亲好转了,第一件事就是让林骁扶他去菜园,说“得看看我的萝卜长多高了”。

“骁儿,把那坛十年的女儿红开封。”母亲忽然说,眼里闪着光,“今儿除夕,咱祖孙三代,得喝两杯。”

女儿红在厢房的地窖里埋着,是林骁儿子出生那年封的,坛口的红布上还留着儿子小时候画的歪扭小人。林骁搬坛子时,听见父亲在堂屋教孙子背《春晓》,“春眠不觉晓”的“晓”字咬得格外重,像在跟谁较劲。这孩子今年刚满六岁,眉眼像极了小时候的林骁,尤其爱笑,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跟父亲年轻时一个样。

“爷爷,太爷爷说我背错了!”儿子举着块麦芽糖跑进来,糖渣粘在嘴角,像只偷吃的小猫,“他说‘处处闻啼鸟’的‘鸟’得念niao,我偏说念diao!”

父亲气得敲了敲烟袋锅:“小兔崽子,跟你太爷爷学的啥歪理!”话虽硬,眼里却全是笑,伸手把孩子搂进怀里,“来,太爷爷教你,这字得这么念……”

母亲端着盘饺子从厨房出来,白胖的饺子在盘子里挤着,像群撒娇的娃娃。“别教坏孩子,”她往父亲手里塞了双筷子,“快吃饺子,里面有硬币,谁吃到了,来年能活一百岁。”

第一口饺子进嘴,父亲就“咔哒”咬到了硬币,他吐出来,在手里掂了掂,得意地冲母亲晃:“看见没?老天爷都让我活一百岁。”

母亲翻了个白眼,夹了个饺子塞进他嘴里:“堵上你的嘴。去年你也吃到了,结果呢?崴了脚,躺了半个月。”

哄笑声里,林骁给父亲倒了杯酒。酒液在杯里晃着,映出父亲鬓角的白,像落了层雪。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也是这样,在除夕夜里,给林骁的爷爷倒酒,说“爹,您得多喝点,争取活过一百二”。爷爷当时笑骂“我活那么久,怕你嫌我累赘”,手里的酒杯却喝得精光。

“爷爷,太奶奶说,等我长大了,教我种油菜。”儿子举着酒杯,里面的果汁晃出了边,“她说开花时,像铺了金子。”

母亲摸了摸孙子的头,眼里的光软得像化了的糖:“不光种油菜,还教你纳鞋底,做虎头鞋,将来给你媳妇穿。”

父亲忽然咳嗽起来,林骁赶紧给他拍背,却被他推开:“没事,老毛病了。”他喝了口酒,望着窗外的烟花,忽然说,“那年你娘嫁过来,也是这样的烟花,她穿着红棉袄,站在院里说‘这花比城里的好看’。”

母亲的脸腾地红了,往他碗里夹了个饺子:“老不正经,跟孩子说这个干啥。”

烟花在夜空炸开,金的、银的、红的,像把星星揉碎了撒下来。林骁看着父亲给母亲剥橘子,母亲给父亲擦嘴角的酒渍,儿子举着灯笼在院里跑,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这画面像幅流动的画,一帧帧都是暖,像父亲酿的酒,初尝微辣,回味却甜得让人醉。

大年初一的清晨,林骁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披衣出来,看见父亲正扶着母亲在练太极,两人的动作慢得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却一招一式都透着认真。母亲的膝盖还在隐隐作痛,每抬一步都要顿一下,父亲就陪着她慢慢挪,嘴里念叨“慢点,别着急”。

“太爷爷,太奶奶,我给你们拜年了!”儿子穿着新棉袄,像个圆滚滚的汤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祝太爷爷太奶奶,活一千岁,一万岁!”

父亲笑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往孩子手里塞了个红包:“乖娃,太爷爷活不了那么久,能看着你考上大学,就够了。”

母亲却瞪了他一眼:“胡说啥!咱得看着重孙娶媳妇,看着玄孙满地跑,不然,我这油菜谁看开花?”

阳光穿过院角的老槐树,落在三人身上,暖得像春天。林骁忽然明白,所谓的“长寿”,从来不是指活过多少个春秋,而是像父母这样,把日子过成一串解不开的结——春种秋收是结,柴米油盐是结,儿孙绕膝是结,就连拌嘴的气话,都是结。这些结缠在一起,就成了扯不断的牵挂,让岁月有了重量,让离别有了念想。

三周年那天,林骁带着父母去给爷爷奶奶上坟。父亲拄着根枣木拐杖,走几步就歇一歇,却非要自己走,说“给我爹娘磕头,得亲自去”。母亲采了把野菊花,用红绳捆着,说“你奶奶最爱这花,说比牡丹耐看”。

跪在坟前,父亲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沾着泥土,像个虔诚的孩子:“爹,娘,儿子来看你们了。我现在过得好,你儿媳妇把我照顾得好,重孙都能背诗了……”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

母亲拍了拍他的背,自己也磕了个头:“爹,娘,你们放心,我会看好他,不让他喝酒过量,不让他跟人吵架……”

林骁望着墓碑上的名字,忽然觉得,所谓的“活”,从来不是指呼吸的延续,而是指那些刻在骨血里的习惯、牵挂、爱,能在后人身上接着发芽——父亲的固执,母亲的勤劳,爷爷的宽厚,奶奶的善良,都像种子,落在儿孙的心里,开出新的花。

回家的路上,儿子趴在林骁背上,问:“爸爸,太爷爷太奶奶会像太爷爷的爸爸妈妈一样,变成星星吗?”

林骁望着天边的晚霞,红得像母亲种的油菜花海:“会的。但他们不用变成星星,因为他们就在咱家的菜园里,在太爷爷的酒坛里,在你太奶奶纳的鞋底里,陪着我们,一年,两年,三年……一直到很久很久。”

父亲在旁边听见了,笑了起来,咳嗽声混着笑声,像支不老的歌。母亲也笑了,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发上,像撒了把碎金,闪得人眼睛发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