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46章 藤椅摇晃,岁月慢熬

林骁蹲在院角的老槐树下,手里攥着半截生锈的铁丝,正往藤椅的缝隙里穿。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筛下来,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金子。

“慢点穿,别扎着手。”母亲端着竹簸箕从屋里出来,里面装着刚摘的芸豆,绿莹莹的泛着水光。她走到藤椅旁,弯腰捡起林骁掉在地上的钳子,“这椅子都快散架了,扔了吧,我昨天去镇上看见新款的藤椅,比这个宽敞。”

林骁头也没抬,把铁丝在椅腿上绕了个结:“扔了可惜,爹坐这椅子快二十年了,换了新的他准睡不着。”铁丝穿过藤条的“咯吱”声里,混着堂屋传来的咳嗽声——父亲又在咳了。

母亲的动作顿了顿,转身往堂屋走:“我去给你爹倒杯梨水,昨天炖的还剩点。”她的脚步比去年慢了不少,走到门槛时,下意识地扶了一把门框,那截露出袖口的手腕,瘦得像根晾衣绳。

林骁望着她的背影,手里的铁丝忽然攥得很紧。上个月带父母去镇上体检,医生拉着他到走廊尽头,压低声音说:“你娘的膝盖磨损得厉害,尽量别让她多走路;你爹的肺功能不太好,得少沾油烟,更不能累着。”

“咳咳——”父亲的咳嗽声更急了,林骁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往屋里跑。父亲正趴在桌边,咳得背都弓成了虾米,花白的头发乱蓬蓬地贴在额头上,像一蓬沾了霜的枯草。林骁赶紧拍着他的背,余光瞥见母亲端着梨水杯站在门口,手一抖,水洒了半杯在地上。

“老东西,跟你说过多少次,别总弓着腰看账本!”母亲的声音发颤,却还是快步走过来,把水杯递到父亲嘴边,“喝点水,缓缓。”

父亲喝了两口,总算顺过气,喘着气笑:“这不年底了嘛,算算今年的收成……咳咳……骁儿,你娘种的芸豆卖了个好价钱,比去年多赚了十二块。”

“钱钱钱,就知道钱!”母亲嗔怪着,却拿手帕擦了擦父亲嘴角的水渍,“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林骁别过脸,假装去捡地上的铁丝,眼角却有点发潮。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把账本铺在这张藤椅上,算完账就把他架在脖子上,往镇上的小卖部跑,买颗水果糖塞他嘴里;母亲则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摘菜,嘴里数落着“又乱花钱”,眼里却亮得像落了星子。那时候父亲的咳嗽声很轻,母亲的脚步也轻快,藤椅摇晃起来“咯吱咯吱”响,像在唱着歌。

“骁儿,椅子修得咋样了?”父亲忽然问,声音还有点哑。

“快好了,穿完这根铁丝就成。”林骁往屋外走,刚到门口,就看见母亲蹲在门槛边,正用抹布擦地上的水渍,后腰弯得几乎贴到膝盖。他赶紧走过去扶她:“娘,我来擦。”

母亲没抬头,声音闷在胸口:“没事,我活动活动筋骨。”可林骁拽她起来时,明显感觉到她胳膊上的肉在颤,像挂不住骨头似的。

藤椅的缝隙总算穿完了铁丝,林骁又往松动的藤条里塞了几块小木片,用锤子轻轻敲实。父亲被母亲扶着走出来,坐在藤椅上试了试,脸上露出点笑:“嗯,比之前稳当多了,我家骁儿的手艺,比镇上的木匠强。”

“那是,也不看是谁教的。”林骁故意扬着下巴,眼角的余光却瞟着父亲——他坐直身子时,手悄悄按了按胸口,眉头皱了一下又松开。

母亲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开始摘芸豆。她的手指不像从前那样灵活了,掐芸豆蒂时总要顿一下,指甲盖因为常年泡水,泛着点青白色。“骁儿,下午跟我去地里看看白菜,前段时间下了场雨,我怕烂根。”

“您在家歇着,我去就行。”林骁说。

“我去看看心里踏实。”母亲头也不抬,“你爹总说我瞎操心,可那些白菜是我一棵一棵栽的,跟孩子似的。”

父亲在藤椅上晃了晃,藤条发出“咯吱”的轻响:“让她去,拦也拦不住。”他转向林骁,“下午我跟你们一起去,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您可别,”林骁赶紧摆手,“医生说您得少走路。”

“医生懂个啥,”父亲梗着脖子,像个赌气的孩子,“我走慢点还不行?再说了,那片白菜地,我当年跟你娘一起开出来的,哪棵白菜长在哪个位置,我闭着眼都能摸对。”

林骁看着父亲眼里的光,忽然说不出拒绝的话。他想起小时候,这片白菜地还是片荒地,父亲挥着锄头翻地,母亲跟在后面撒种子,他就在旁边的土堆上打滚,弄得满身泥。父亲总会停下锄头,笑着骂他“小泥猴”,然后扔过来个刚摘的黄瓜,带着刺的那种。

下午出发时,林骁推了辆平板车,让父亲坐在上面,母亲则拄着根竹拐杖,慢慢跟在旁边。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路边的野菊开得正旺,黄灿灿的一片。

“你看那丛菊花开得多好,”母亲指着路边,“回头摘点晒干,泡茶喝,败火。”

“知道了,回头我来摘。”林骁说。

父亲坐在平板车上,忽然指着远处的田埂:“记得不?你小时候在那埂上摔了一跤,哭着喊着要吃麦芽糖,我跑了二里地才给你买回来。”

林骁笑:“您还好意思说,那麦芽糖硬得能硌掉牙,我嚼了半天没嚼动。”

“那是你嘴笨。”父亲哼了一声,嘴角却翘得老高。

到了白菜地,母亲拄着拐杖走到地头,蹲下来扒开一棵白菜的叶子看根部,动作慢得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林骁赶紧走过去扶她:“娘,我看就行。”

“没事,”母亲摆摆手,“你看这根多白净,没烂,我就放心了。”她的手指抚过白菜叶上的绒毛,像在摸婴儿的脸蛋。

父亲坐在平板车上,忽然说:“骁儿,你还记得不?你娘当年怀你的时候,就爱吃这地里的小白菜,我天天早上来摘最新鲜的,回来给她清炒。”

母亲的脸“腾”地红了,嗔怪道:“老不正经,跟孩子说这个干啥。”可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像掉进了两颗星星。

林骁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白菜地像个时光罐,藏着太多细碎的日子。父亲的咳嗽声、母亲的脚步声、藤椅的摇晃声,还有此刻风吹过白菜叶的“沙沙”声,都在里面慢慢熬着,熬成了浓稠的汤,一掀开盖,全是暖乎乎的香。

傍晚回家时,父亲坐在平板车上睡着了,嘴角还微微翘着,大概是梦到了当年摘白菜的光景。母亲走得满头大汗,却坚持自己走,说“多走一步,晚上就能多吃一口饭”。林骁推着车,听着父亲均匀的呼吸声,看着母亲蹒跚的背影,忽然觉得手里的车把沉甸甸的——载着的不只是父亲,还有那些走得慢了的岁月。

回到家,林骁把父亲抱到床上,母亲则坐在院角的藤椅上歇脚,夕阳的金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层金。林骁走过去,把修好的藤椅往她身边挪了挪,自己坐在地上,后背靠着椅腿。

“这椅子修得真稳。”母亲晃了晃藤椅,“你爹明天准得跟老伙计显摆,说我儿子手艺比木匠强。”

“那是,也不看是谁的儿子。”林骁笑着,伸手帮她捏了捏膝盖,“娘,以后别总硬撑着,有事跟我说,我年轻,力气大。”

母亲拍了拍他的手,没说话,只是望着天边的晚霞,眼睛里映着漫天的红。远处的炊烟慢慢升起来,混着隔壁张婶家炒菜的香味,像条温柔的带子,把整个村子都系在了一起。

林骁忽然明白,父母说的“修”,从来不是修藤椅、修农具,而是修那些快要散架的日子。就像他手里的铁丝,把松动的藤条缠紧;就像母亲炖的梨水,把父亲的咳嗽声泡得绵软;就像这片白菜地,把岁月的根须扎得深深的,哪怕叶瓣黄了、蔫了,底下的土,永远是暖的。

夜色慢慢漫上来,藤椅的“咯吱”声和父亲的鼾声,在屋里轻轻撞着,像首没谱的歌。林骁坐在地上,看着母亲慢慢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忽然觉得,所谓的“交”,不是交出时间,而是把自己的日子,慢慢揉进父母的皱纹里,像铁丝缠紧藤条那样,熬成谁也拆不开的结。

第二天一早,林骁刚睁开眼,就听见堂屋传来藤椅的“咯吱”声,还有父亲的笑:“老伙计,你看我儿子修的这椅子,比新的还稳当!”

林骁翻了个身,笑着把被子往上拉了拉。窗外的槐树叶又在晃,光斑跳着舞,日子还长,慢慢修,慢慢熬,总会有新的故事,在藤椅的摇晃里,悄悄长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