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25章 牵着手,慢慢走

林骁蹲在老屋门槛上,看着院里那棵老槐树。树皮皲裂得像祖父手上的老茧,去年冬天断了根粗枝,留下个碗口大的疤,他用水泥糊了,此刻在日头下泛着青白的光。父亲正站在梯子上,往树疤周围缠草绳——母亲说,草绳能保树暖,就像人老了要多穿件棉袄。

“爹,慢点!”林骁站起身想扶梯子,父亲却摆摆手,脚下稳稳的:“这点活儿算啥?你小时候爬树掏鸟窝,比这高两倍我都没扶过。”话虽硬气,膝盖却在梯子上晃了晃,林骁还是快步上前攥住了梯腿。

母亲端着簸箕从厨房出来,里面是刚晒好的南瓜子,见了这幕就念叨:“说了让你别逞能,偏不听!昨儿弯腰拾个扫帚都喘半天,这会儿倒爬梯子了。”嘴上数落着,却把簸箕往石桌上一放,伸手去接父亲递下来的草绳头,“我帮你拽着,你缠得匀些。”

林骁看着父母一上一下配合着。父亲的手背上布满老年斑,缠草绳时指节发白;母亲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每次拽绳都得抬头眯着眼,可两人的动作却格外默契——父亲缠三圈,母亲就往绳头抹点水,说这样能粘得牢。这场景像幅旧画,林骁小时候看了无数遍,只是画里的人,头发一年比一年白,背影一年比一年弯。

“歇会儿吧。”林骁把梯子扶稳,“我买了新的草绳,下午我来缠。”

父亲下来时,林骁扶着他的腰,明显感觉到那截脊梁骨硌得慌,像根快折的芦苇。“你娘说这树得缠到清明,不然开春怕冻着。”父亲坐在石凳上,掏出烟袋,却被母亲一把夺了去:“医生说了少抽点,你偏当耳旁风!”

母亲把烟袋塞回林骁手里,又从兜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剥好的橘子瓣,递到父亲嘴边:“吃点这个,败败火。”父亲没接,往旁边躲了躲:“酸。”“酸才好,你那老牙就该多嚼嚼酸的,不然早晚会锈住。”母亲说着,硬是把一瓣橘子塞进他嘴里,自己也拿起一瓣,眯着眼慢慢嚼,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碎盐。

林骁坐在旁边,看着他们斗嘴,忽然想起上周带父母去体检。医生拉着他到走廊,说母亲的心脏有点杂音,父亲的血压也不稳定,“老人就像老机器,零件都磨得差不多了,得慢慢养,别让他们累着。”他当时没说话,只觉得喉咙发紧——原来“老”不是突然来的,是藏在母亲越来越频繁的咳嗽里,藏在父亲系不上的鞋带里,藏在两人走路时越来越近的距离里。

“骁儿,”母亲忽然开口,手里剥着橘子,“你二舅家的孙子要结婚,我和你爹商量着,随两百块钱就行,咱日子紧,别跟人比。”

“我来准备吧。”林骁说。

“不用,”父亲摆摆手,“我和你娘攒了点,够。你那钱留着给孩子交学费,城里花销大。”他从怀里摸出个塑料袋,里面裹着几层布,打开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最大的面额是五十,“这是你娘卖鸡蛋攒的,说留着随份子,硬气。”

林骁鼻子一酸,别过头去看那棵老槐树。草绳已经缠到疤口以上,父亲特意在绳结处打了个蝴蝶结,是母亲教他的——小时候母亲总说,绳结打得好看,树也能长得精神。

中午吃饭,母亲端上一碗蒸蛋羹,上面撒着葱花,是林骁小时候最爱吃的。“你爹早上五点就去鸡窝等着,说要最新鲜的蛋。”母亲往他碗里舀了一大勺,“快吃,凉了就腥了。”

父亲在旁边喝着粥,粥里煮着红薯,是他自己种的,面得很。“我和你娘商量,等麦子收了,把东墙重新砌砌,下雨总往里渗水。”他放下碗,用袖口擦了擦嘴,“不用你回来,我找你李叔帮忙,他说给我搭把手。”

“我周末回来弄。”林骁说。

“你忙你的,”母亲抢话,“你爹就是闲不住,其实那墙渗点水也不碍事。倒是你,别总熬夜改图纸,你那眼睛,跟你爷爷年轻时一个样,经不起折腾。”

饭后,父亲去里屋翻出个木匣子,里面是他的工具箱,刨子、凿子摆得整整齐齐,只是木柄都磨得发亮。“你看这刨子,”父亲拿起最旧的那个,“当年给你做婴儿床时用的,现在还能用。”他试着刨了下木片,木屑簌簌落下,只是手有些抖,“前儿想给你儿子做个小板凳,刨子总跑偏,你娘说我老了,手不跟劲了。”

母亲端着水盆进来,听见这话就笑:“他哪是手不跟劲,是眼睛花了,线都看不准。”她放下盆,从柜子里拿出块蓝布,“我给你缝个布套,把刨子都装起来,免得落灰。”

林骁看着母亲缝布套,父亲在旁边递针线,两人头凑得很近,母亲的白发蹭着父亲的肩膀。阳光穿过窗纸,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棵依偎在一起的老树,根在土里缠得紧紧的。

下午,林骁要回城,母亲往他包里塞了满满一兜南瓜子,还有晒干的金银花。“泡水喝,败火。”父亲往他车后备箱放了袋新收的小米,“你娘说比超市买的香。”

车子启动时,林骁从后视镜里看,父母还站在门口。父亲扶着母亲的肩,母亲的手搭在父亲的胳膊上,像幅被岁月浸黄的画。走了很远,那两个身影还在原地,像钉在老屋门口的桩子。

林骁忽然想起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送他去镇上上学。父亲背着他的书包,母亲手里攥着煮鸡蛋,走一段路就叮嘱几句。那时路不平,父亲总说“抓稳了”,母亲总在后面喊“慢点走”。如今路修平了,他们却走不动了,只能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车越来越远。

过了两周,林骁周末回去。刚到村口,就看见父亲扶着母亲,慢慢往村头挪。母亲的膝盖疼得厉害,父亲就蹲下来想背她,母亲不让,说“让人看见笑话”,两人拉扯着,像两个孩子。

林骁停下车,跑过去扶住母亲:“我背您。”母亲摆摆手,却把重量往他身上靠了靠:“不用,你爹说,慢慢走,能到地头。”

父亲笑着说:“你娘非说地里的菠菜该收了,我说我去就行,她偏要跟着。”

三人慢慢往地里走。母亲走几步就停一下,父亲就陪着她站着,等她喘匀了气再走。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林骁忽然觉得,所谓“修”,不是把老的换成新的,而是像这样——你走不动了,我就陪着你慢慢走;你看不清了,我就当你的眼睛;你疼了,我就替你多分担一点。

就像院里的老槐树,断了枝,裂了皮,只要有人给它缠上草绳,有人为它培土,它照样能在春天抽出新绿。而父母这两棵“老树”,他们的根早已缠在一起,哪怕枝桠枯了,只要还牵着手,就能稳稳地站在岁月里,等着儿女回来,等着下一个春天。

傍晚,林骁帮父亲给老槐树浇水。父亲说:“你娘说了,这树跟咱家人似的,得好好伺候。”母亲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剥着豆子,夕阳把她的影子投在地上,和父亲的影子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哪。

林骁忽然明白,父母的“老”,其实是在教他怎么生活——不是追着日子跑,而是牵着身边人的手,慢慢走,把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把每一段路都走得暖心。就像他们,一辈子没说过“爱”,却用无数个“扶一把”“等一下”,把日子修得稳稳当当,把岁月过得有滋有味。

夜里,林骁躺在炕上,听见父母在隔壁说话。母亲说:“明天把那床旧棉絮拆了,加点新棉花,骁儿冬天回来盖着暖和。”父亲说:“我明儿去山上砍几根竹子,给你做个靠背,坐着舒服。”

窗外的月光,和很多年前一样,静静落在老屋的瓦上。林骁想,或许所谓的“修”,从来不是让时光倒流,而是让爱,在岁月的裂缝里,开出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