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03章 尘泥护根,步履同行

诗曰

老根盘屋岁华深,晨露沾衣湿旧襟。

一锨翻起陈年土,半语牵萦此日心。

扶杖犹能寻故辙,牵衣尚可伴斜阴。

莫言秋至多萧瑟,尚有温风入灶林。

林骁把最后一锨新土培在石榴树根上时,晨露顺着裤脚往下淌,凉丝丝的。这棵石榴树是他出生那年父亲栽的,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枝桠却在去年冬天被暴雪压断了半茬,开春后只冒出几缕细弱的新芽。他直起身,捶了捶发酸的腰,看着树根处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黑,像母亲纳鞋底时用的皂角泥。

“阿骁,回来吃早饭了!”母亲的声音从院门口飘来,裹着柴火的烟味。她站在门内的石阶上,蓝布围裙上沾着点灶灰,鬓角的白发被晨风吹得乱晃,手里还攥着块刚蒸好的玉米饼,冒着热气。

林骁应着,把铁锨往墙角一靠,土坷垃顺着锨头往下掉。刚走到院门口,就见父亲扶着门框站着,手里拄着那根磨得发亮的竹杖,每喘一口气,肩膀都要跟着颤一下。“树……活得了不?”父亲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眼睛却盯着院角的石榴树,带着点孩童似的期盼。

“能活,”林骁扶住父亲的胳膊,指尖触到他袖口下凸起的骨节,“我请教过镇上的花匠,说这老根结实,培点新土就能缓过来。”父亲的胳膊比入秋时又细了圈,棉褂子空荡荡地晃,像挂在枯枝上的旧布。

“那就好,那就好。”父亲咧开嘴笑,露出仅剩的几颗牙,“这树……结的果子甜。”他记得林骁小时候总爬这棵树,有次摔下来磕破了膝盖,哭得惊天动地,却还攥着怀里的半颗石榴不肯放。

堂屋里,晚晴正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得她脸颊通红。见林骁进来,她赶紧站起身,手里还捏着根柴火:“林大哥,我给你留了碗小米粥,放了红糖。”她的辫梢沾了点火星灰,像落了只灰蝶,眼睛却亮得很,盯着林骁裤脚的泥印子笑。

“你咋来了这么早?”林骁接过母亲递来的玉米饼,饼子边缘烤得焦脆,带着点甜香。

“我娘让我送些新腌的萝卜干,”晚晴把一个小坛子往桌上放,“说配粥吃爽口。”她的手指在坛口绕了两圈,忽然抬头,“阿叔阿婶,我今儿想跟林大哥学学培土,我家后院的桃树也该松松土了。”

母亲笑着往她碗里夹咸菜:“学吧学吧,阿骁这手艺,跟他爹年轻时一个样。”父亲在一旁点头,喝着粥的嘴却没停,玉米饼的碎屑沾在嘴角,被母亲用帕子轻轻擦掉。

饭后,林骁带着晚晴去给石榴树浇水。水桶刚提到院角,就听见父亲在堂屋咳嗽起来,咳得直不起腰,母亲的拍背声、倒水声、低低的哄劝声混在一起,像团揉皱的棉絮堵在林骁心口。“我去看看。”他把水桶递给晚晴,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声音叫住:“没事……你们忙你们的。”

晚晴接过水桶,轻轻往树根处浇,水流顺着土缝往下渗,冒出细密的泡。“林大哥,”她忽然低声说,“前儿我去给阿婆送药,听见她跟我娘说,阿叔的咳喘得找个老郎中瞧瞧,镇上的药怕是不对症。”

林骁的心沉了沉。父亲的咳嗽入秋就没好利索,夜里咳得厉害时,母亲总要起来给他捶背,两人常常坐到天明。他托人去县城抓过药,却总不见好,郎中只说“人老了,根气亏了,得慢慢养”。

“我这几日就去趟山里,”林骁用树枝把新土扒匀,“听说那边有个老大夫,专治咳喘。”

“我跟你一起去,”晚晴把水桶往墙根挪了挪,“山路不好走,我能搭把手。”她的手指绞着衣角,像怕被拒绝,眼睛却定定地看着林骁,带着点不容分说的认真。

林骁刚要应下,就见母亲扶着父亲走了出来。父亲披着件厚棉褂,脸色苍白得像纸,却执意要坐在廊下的竹椅上,说“晒晒日头舒服”。母亲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针线,慢慢缝补父亲磨破的袖口,线穿过布面的声音“沙沙”响,像蚕食桑叶。

“阿骁,别去山里折腾了,”母亲忽然开口,针脚顿了顿,“你爹这是老毛病,治不好的,别白花钱。”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点固执,像小时候林骁要去河湾游泳,她拦着不让时的语气。

“娘,总得试试。”林骁蹲在父亲面前,看着他凹陷的眼窝,“花不了多少钱。”

父亲摆摆手,竹杖在地上敲了敲:“听你娘的。我……想看着石榴树发芽。”他的目光又飘向院角,那几缕细弱的新芽在风里晃,像刚出生的雏鸟。

午后的日头暖起来,林骁坐在廊下给父亲捶腿。父亲的腿肿得厉害,一按一个坑,晚晴就蹲在旁边,用热毛巾给他敷膝盖,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琉璃。“前儿我娘说,用艾草煮水熏腿能消肿,”晚晴的声音温温的,“我明儿带些来试试。”

母亲坐在对面纳鞋底,线轴在她膝间转来转去,忽然叹了口气:“你爹年轻时,能扛着两袋麦子走三里地,腿上的劲比牛还大。”她抬头看了眼父亲,眼里的光像蒙了层雾,“现在倒好,走两步路都要歇。”

父亲没说话,只是握住母亲的手,她的指尖被针扎出个小红点,正渗着血珠。父亲把她的手指往嘴里送,被母亲笑着推开:“脏死了。”两人的手绞在一起,像两棵缠了一辈子的老藤。

林骁看着他们交握的手,忽然觉得,这世间的“修”,从来不止是培土救树、寻医问药。父亲守着这棵老石榴树,是守着林骁的童年;母亲缝补父亲的旧衣,是缝补那些漏了的光阴;而他陪着他们慢慢耗,是想把这正在缩短的日子,抻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傍晚时,晚晴要回去了,母亲往她篮里塞了两个玉米饼,还有一小包新炒的南瓜子。“让你爹娘尝尝,我用新收的南瓜子炒的。”

“谢谢婶。”晚晴笑着,又转头对林骁说,“明儿我一早就来,带着艾草。”她的眼睛在暮色里亮晶晶的,像落了两颗星。

林骁送她到院门口,见她的脚印在新翻的土地上踩出串浅坑,像串省略号。“山路滑,明儿我去接你。”他说。

晚晴的脸在暮色里红了,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往村外走,辫梢的红头绳在昏暗中晃,像团跳动的小火苗。

回到家,见父母正坐在廊下看夕阳。父亲的头靠在母亲肩上,母亲的手搭在父亲的膝头,两人都没说话,却像说了千言万语。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石榴树下的新土上,像两株相依的根。

“爹,娘,我明儿去山里不绕远路,晌午就能回来。”林骁拿起墙边的薄毯,轻轻盖在他们腿上。

“早去早回。”母亲的声音软软的,“路上当心。”

父亲没说话,只是拍了拍林骁的手背,掌心的温度透过布衫传过来,很轻,却很稳。

夜里,林骁躺在炕上,听着隔壁父母的低语。母亲说“明儿给阿骁煮几个鸡蛋路上吃”,父亲说“让他多穿件衣裳,山里冷”。窗外的风掠过石榴树的枝桠,发出“沙沙”的响,像谁在轻轻说话。

他想起白天培土时,晚晴说“老树根深,就算枝断了,也能从土里冒出新芽”。那时他没说话,心里却明白——所谓“修”,从来不是让老树返老还童,而是守着它的根,等着它用自己的法子活下去;就像陪着老去的爹娘,不是要他们变回年轻的模样,而是牵着他们的手,慢慢走剩下的路,让每一步都踩在踏实的土里,暖乎乎的,不慌张。

天快亮时,林骁被窗外的动静惊醒。他披衣下床,看见父亲扶着母亲,正慢慢往石榴树那边挪。父亲的竹杖点在地上“笃笃”响,母亲的手紧紧攥着他的袖口,两人的影子在月光里晃,像两株相互搀扶的老根。

“你看……冒新叶了。”母亲的声音带着点惊喜,很轻,却清晰得很。

林骁站在门内,看着他们佝偻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世间最好的“修”,从来不是用多少力气,花多少时间,而是像这对老人,像这棵老树,把根扎在同一片土里,相互护着,慢慢等,慢慢熬,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的光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