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99章 檐下冬暖,岁月相牵

诗曰

寒云锁屋雪初停,老灶温汤暖意生。

寸木能支堂前厦,残年需赖手足情。

扶藜共踏阶前月,执手同看岭上星。

莫道桑榆光景短,一灯能照万里程。

林骁把最后一块松木板钉在东厢房的门框上时,檐角的积雪正簌簌往下落。木板是他前日从镇上买的,纹路细密,被他用砂纸磨得光滑,指腹抚过,带着木头特有的温润。他直起身,呵出一团白汽,看着雪花落在新钉的门板上,瞬间融成小小的水痕,像谁悄悄落下的泪。

“阿骁,进来烤烤火!”母亲的声音从堂屋传来,混着木炭的焦香。她披着件厚棉袄,站在门口的毡垫上,鬓角的白发沾了点雪沫,像落了层细盐。见林骁回头,她连忙招手,“你爹炖了羊肉汤,刚出锅的,暖身子。”

林骁拍了拍身上的雪,踩着积雪往堂屋走。脚下的青石板被冻得发滑,他走得慢,却还是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响动——父亲正扶着墙,一步一挪地往廊下挪,手里的竹杖在石板上敲出“笃笃”的响,每一下都透着吃力。

“爹,我扶您。”林骁转身回去,搀住父亲的胳膊。父亲的胳膊比入冬前更瘦了,棉衣下的骨头硌得他指尖发麻。

“不用,我还走得动。”父亲摆着手,却把大半重量压在了他身上,“你娘说,晚晴丫头今儿来,带了她娘做的酱菜,配羊肉汤正好。”

堂屋里,晚晴正蹲在火塘边添炭,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睫毛上沾了点火星灰。听见动静,她抬头笑,辫梢的红头绳在火光里晃,像团跳动的小火苗。“林大哥,门框钉好了?”

“好了,比原来结实。”林骁扶着父亲在炕沿坐下,接过母亲递来的粗瓷碗。羊肉汤冒着热气,撒了把葱花,香气钻进鼻腔,暖得人心里发颤。他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汁滑过喉咙,熨帖了浑身的寒气,也压下了腰后旧伤的隐痛——那是年轻时在关外与人拼命留下的,阴雨天总隐隐作痛,入了冬更是磨人。

“慢点喝,别烫着。”母亲坐在父亲身边,用小勺给父亲舀汤,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你爹说,这羊肉是前儿集上买的,特意挑的带骨的,炖出来香。”

父亲吸溜着汤,点了点头:“嗯,比去年的肥。”他的牙齿快掉光了,肉要炖得极烂才能嚼动,母亲便把肉剔下来,拌在汤里给他泡着吃。林骁看着,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把碗里的肉夹给他,说“大人吃骨头就行,孩子长身子”。

晚晴从布包里拿出个小坛子,揭开泥封,一股酱香漫开来。“这是我娘腌的芥菜,”她笑着往林骁碗里夹了一筷子,“说配羊肉汤解腻。”芥菜脆生生的,带着点微辣,果然冲淡了肉汤的油腻。

“你娘的手艺真好。”母亲尝了口,眼睛笑成了月牙,“比我腌的强,回头得跟她学学。”

“婶要是想学,我让我娘来教您。”晚晴红了脸,又往父亲碗里夹了点,“阿叔也尝尝。”

父亲笑着点头,慢慢嚼着,忽然咳嗽起来,咳得背都弓成了虾米。母亲赶紧放下碗,给他顺背,又端过温水让他漱嘴。林骁看着,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父亲的咳嗽入秋后就没好利索,夜里咳得厉害时,母亲总要起来给他拍背,拍着拍着,两人就都醒着,听窗外的风雪声到天明。

“前儿我去镇上抓药,郎中说,这咳嗽得养,不能累着。”林骁放下碗,声音沉了些,“爹,您这几日就别去喂鸡了,我来就行。”

“没事,喂鸡不累。”父亲摆着手,喘匀了气,“我和你娘合计着,等开春了,把南院的鸡圈扩大些,多养几只,将来给晚晴……给孩子们吃。”

晚晴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拽着衣角低下头,肩膀微微发颤。母亲在一旁笑,用胳膊肘碰了碰父亲:“老没正经的,孩子还在这儿呢。”

林骁也笑了,心里却暖烘烘的。他想起前几日去镇上给父亲抓药,遇见当年的镖局兄弟,说有人出重金请他去西北押一趟镖,来回能挣够盖新房的钱。林骁摇摇头,说家里的鸡圈还没修,爹娘的棉衣也该拆洗了。兄弟骂他“守着破屋没出息”,他却觉得,这破屋里的烟火,才是他这辈子最金贵的东西。

午后,雪又下了起来,不大,却密,像谁撒了把盐。林骁开始修西屋的炕沿——前几日父亲起夜时,不小心被松动的木板磕了腿,青了一大块。晚晴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给他递钉子,两人的手时不时碰到一起,像触电般缩回去,却又忍不住相视而笑。

“林大哥,你看这花纹好看不?”晚晴从布包里拿出块绣好的帕子,上面绣着枝腊梅,针脚细密,连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清楚楚。

“好看。”林骁接过帕子,指尖触到布料的温热,“比镇上绣坊的强多了。”

“我娘说,等开春给婶绣个寿屏,”晚晴小声说,“就绣松鹤延年,您看行不?”

“你有心了。”林骁把帕子揣进怀里,觉得心口烫烫的。他知道,晚晴说的“开春”,藏着另一层意思——母亲和晚晴娘早就算好了日子,等雪化了,就把他和晚晴的婚事办了。东厢房的新门板上,母亲已经悄悄用粉笔画了个小小的“囍”字,被他看见了,却假装没瞧见。

母亲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给父亲缝补棉裤的膝盖。父亲的棉裤磨破了个洞,母亲便剪了块同色的布,一点点缀上去。阳光透过雪雾照进来,在她银白的发间跳跃,像撒了把碎金。

“你爹年轻时总爱爬树掏鸟窝,”母亲忽然开口,手里的针线没停,“棉裤的膝盖总磨破,我一年得补七八回。”

父亲在一旁嘿嘿笑:“那时候不是年轻嘛,现在想爬也爬不动了。”

林骁看着他们说话,心里像被温水泡着。他想起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穿着军装,脊背挺直,眼神明亮,母亲站在他身边,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得眉眼弯弯。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岁月会把脊背压弯,会把青丝染白,却早已把“相守”二字,缝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傍晚时,雪停了,夕阳从云缝里挤出来,给雪地镀上层金边。晚晴要回去了,母亲往她包里塞了满满一罐子羊肉汤,还有两个刚烙的白面馍。“让你爹娘也尝尝,我放了当归,补气血。”

“谢谢婶。”晚晴笑着,又转头对林骁说,“明儿我来帮您修鸡圈吧?我爹说,他会编竹篱笆,我学了点。”

“我去接你。”林骁点头,送她到院门口。

雪地里的脚印一串连着一串,晚晴的脚印小,他的脚印大,像两串依偎着的省略号。“鸡圈不用太急,”晚晴忽然停下,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你别累着腰。”

“没事。”林骁看着她冻得发红的鼻尖,伸手替她拢了拢围巾,“明儿穿厚点,外头冷。”

晚晴的脸更红了,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快步走了,红头绳在雪地里晃成一道线,像条温暖的轨迹。

回到家,见父母正坐在炕上,盖着同一条厚棉被,看墙上的旧年画。父亲的手搭在母亲的膝头,母亲的头靠在父亲的肩上,两人都没说话,却像说了千言万语。林骁拿过墙角的炭盆,往里面添了块新炭。

“爹,娘,鸡圈我明儿就修,保证开春能用上。”他轻声说。

“嗯。”父亲应着,眼睛没离开年画。

“那我去把西屋的炕席换了,旧的磨破了。”

“去吧,慢点。”母亲的声音软软的,带着点困意。

林骁抱着新炕席往西屋走,炭盆里的火光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抱着他,在雪夜里往镇上的郎中家跑,那时的父亲,脚步轻快,臂膀有力,如今却连端碗水都要歇两歇。

可看着父母相偎的模样,他又觉得,岁月也不是全然无情。它带走了父亲的力气,却留下了母亲的温柔;磨旧了老屋的梁木,却磨亮了亲人的牵挂。就像此刻,父亲醒了,伸手帮母亲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动作慢,却稳,像他年轻时帮母亲挑水的脚步——原来所谓“修”,从来不是修补物件,而是陪着身边的人,慢慢走,稳稳走,把每一段路,都走成值得的模样。

夜色渐浓时,新炕席铺好了。林骁收拾工具时,听见父亲在堂屋低低地哼着什么,调子老旧,却透着暖意。他探头去看,见母亲正跟着调子,轻轻拍着父亲的手背,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像两个得了糖果的孩子。

林骁悄悄退回来,关上门。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新钉的门板上,轻轻的,像首温柔的歌。他知道,这老屋总会旧的,爹娘总会老去,但只要这院里的烟火不断,牵挂不断,就永远是家。而他能做的,就是守着这一切,把每一个冬天都焐得暖些,把每一段相伴的时光,都看得重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