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84章 尘途倦影,故园情深

诗曰

霜染青丝岁易催,故园篱落半苍苔。

肩承风雨千钧重,心牵晨昏几度回。

二老鬓边添雪色,一灯窗下映尘埃。

莫言前路多荆棘,且伴春晖缓缓归。

林骁策马行在官道上,马蹄踏过结霜的路面,发出“嗒嗒”的轻响,像是敲在他紧绷了多年的心弦上。北风卷着枯叶掠过耳畔,带着北方特有的凛冽,却让他鼻尖泛起一阵熟悉的暖意——这风里,有故乡的味道。

他身上的玄色劲装早已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细密的毛边,腰间的佩剑“裂尘”也收敛了往日的锋芒,剑鞘上的雕花被岁月磨得圆润。这三年来,他从北境战场辗转到南疆密林,从追查母亲旧案的刀光剑影里挣脱出来,此刻行囊里装着的,不再是密信与伤药,而是给父亲捎的陈年汾酒,给母亲带的苏绣帕子,还有给邻家阿婆的南疆蜜饯。

“还有三日便能到家了。”林骁勒住马,望着远处黛色的山峦。那是青峰山的余脉,翻过那道山梁,就是他阔别五年的溪云村。他摸了摸胸口的木盒,里面是母亲遗留的半块玉佩,当年被他视作追查真相的信物,如今却更像是个沉甸甸的念想——有些谜,或许不必非要揭开,有些债,或许该让岁月慢慢抹平。

三日后的黄昏,溪云村笼罩在一片橘红色的霞光里。村口的老槐树比记忆里更粗壮了些,枝桠上系着的红绸子在风中摇曳,那是去年村里祈雨时挂的。林骁牵着马走在石板路上,脚步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是……是阿骁?”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骁猛地回头,看见王阿婆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院门口,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阿婆,是我。”他放下马缰,快步上前扶住老人。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王阿婆攥着他的手,指节枯瘦却有力,“你爹娘这几年,头发都白透了。你娘总在门口盼,说你要是回来了,远远就能瞧见她在晒谷场那棵老梨树下坐着。”

林骁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涩得发疼。他顺着阿婆指的方向望去,晒谷场边的老梨树下,果然坐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穿着青布罩衣,鬓角的白发在夕阳下格外显眼,手里正缝着什么,时不时抬头望向村口的方向。

他放轻脚步走过去,在离母亲几步远的地方站定。母亲似乎没听见动静,依旧低头缝着,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她的眼睛,怕是不如从前好使了。

“娘。”他轻轻喊了一声。

母亲的手猛地一顿,针线从指间滑落。她缓缓抬起头,先是茫然,随即眼里涌满了泪水,嘴唇哆嗦着,半晌才挤出一句:“阿骁……我的阿骁……”

林骁快步上前,蹲在母亲面前,握住她冰凉的手。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年斑,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有些变形,此刻正颤抖着抚过他的脸颊、他的肩膀,像是要确认眼前的人是不是真的回来了。

“瘦了,也高了……”母亲的声音哽咽着,“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给你做你爱吃的糯米团子。”

“想给您和爹一个惊喜。”林骁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看见母亲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数不清的牵挂。

这时,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从自家院门里出来,是父亲。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短褂,背比记忆里驼了些,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显然是刚从地里回来。看到林骁,父亲手里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快步走过来,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力道,比当年教他练拳时还重,却带着说不出的滚烫。

晚饭时,母亲往他碗里夹菜的手一直没停,糯米团子堆得像座小山。父亲打开了那坛汾酒,给自己倒了半碗,也给林骁倒了些。

“北境的仗,打完了?”父亲呷了口酒,目光落在他身上。

“嗯,暂时太平了。”林骁避开了那些刀光剑影的细节,“以后想在家多待些日子。”

母亲闻言,眼圈又红了:“待着,待着好。你看你爹,去年在地里摔了一跤,腰到现在还不利索。家里的老屋也该修修了,屋顶漏雨,墙角也塌了块……”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说这些干啥,孩子刚回来。”他转向林骁,语气放缓了些,“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要是想出去闯荡,爹还能替你照看家里。”

林骁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还有母亲悄悄揉着膝盖的动作,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爹,娘,我不打算走了。老屋我来修,地里的活我来帮着干。您二老年纪大了,该歇着了。”

母亲的眼泪“吧嗒”掉在桌子上:“傻孩子,你还年轻,怎能困在这穷山沟里……”

“这里是家啊。”林骁轻声说,“以前总想着外面的事,觉得有很多东西比家重要。可走了这几年才明白,爹娘在的地方,才是最该守着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骁像是要把这五年的空白都补回来。天不亮就起床,帮父亲去地里翻土、施肥,虽然动作生涩,却学得格外认真。父亲在一旁看着,嘴上不说,眼里却藏着笑意。

午后,他搬来梯子,开始修老屋的屋顶。母亲搬来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一边给他递瓦片,一边絮絮叨叨地说:“慢着点,别摔着。你小时候爬树掏鸟窝,摔断了腿,还是你爹背着你走了二十里地去镇上看大夫……”

林骁笑着应着,手里的动作却没停。阳光透过瓦片的缝隙落在他脸上,暖洋洋的。他发现屋顶的木梁有好几根都朽了,墙角的砖石也松动了,便去镇上买了新的木料和水泥,一点一点地修补。

父亲闲不住,也搬来锤子帮忙钉椽子。他的腰不好,弯一会儿就得直起来揉揉,林骁让他歇着,他却摆摆手:“没事,这点活还能干。当年盖这房子的时候,我一个人就能扛三根梁。”

林骁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把他架在脖子上,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那时的父亲,脊背挺直得像棵青松。岁月这把刀,终究是在父母身上刻下了太多痕迹。

傍晚收工后,林骁会烧好热水,让爹娘泡泡脚。他给父亲揉着腿,听他讲村里的事:谁家添了孙子,谁家的庄稼收成好,谁家的老黄牛生了小牛犊……那些琐碎的家常,在他听来却比任何江湖秘闻都动听。

母亲坐在一旁,给父亲缝补磨破的袜子,时不时插一句:“你王阿婆前几天说,村东头的李寡妇家的闺女,人长得俊,性子也好,就是年纪比你小五岁……”

林骁笑着打断她:“娘,我刚回来,先把家里的事弄好再说。”

母亲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也没再提。

这天夜里,下起了小雨。林骁躺在床上,听着雨滴敲在新修的屋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心里一片安宁。他想起前几日去镇上赶集,看到有家木匠铺在招人,打算等老屋修好了,去试试——他的剑法或许能派上用场,但他更想做个安稳的匠人,守着爹娘,过些踏实日子。

半夜,他被一阵轻微的咳嗽声惊醒。是父亲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带着些气喘。他披衣下床,走到爹娘的房门口,听见母亲在低声说:“要不要叫阿骁起来给你找药?”

“不用,老毛病了,过会儿就好。别吵醒孩子,他白天累着了。”父亲的声音带着些虚弱。

林骁的心沉了沉。他知道父亲的身体一直不算好,常年劳作落下了病根,只是从前他总在外奔波,从未仔细留意过。他悄悄回房,从行囊里翻出在南疆买的止咳草药,这是他特意为父亲准备的,一直忘了拿出来。

他去厨房煎了药,端到爹娘的房里。父亲还没睡着,看见他进来,有些不好意思:“吵着你了?”

“爹,您喝点药。”林骁把药碗递过去,“这是我在南边买的,专治咳嗽的。”

父亲接过药碗,喝了一口,咂咂嘴:“还挺管用,不那么咳了。”

母亲在一旁看着,眼眶红红的:“还是儿子贴心。”

林骁笑了笑,帮他们掖了掖被角:“您二老好好歇着,有事就叫我。”

回到自己的房间,林骁却没了睡意。他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他该把老屋彻底翻新一下,盖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再在院子里种上母亲喜欢的月季和父亲爱吃的葡萄,让爹娘住得舒服些。

他还想在村口开个小杂货铺,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样爹娘就不用总往镇上跑了。他甚至想好了铺子的名字,就叫“骁记”,简单,也实在。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林骁去地里找父亲,想说翻新房子的事。远远看见父亲正和一个年轻后生说话,那是村里的泥瓦匠阿强。

“……我家阿骁想把老屋翻新了,我想着问问你,工钱怎么算合适。”父亲的声音带着些小心翼翼。

阿强笑着说:“林伯,您放心,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肯定给最实在的价。再说林骁哥在外头是做大事情的,回来孝顺你们,我们都该帮忙。”

林骁走过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爹,这事我来跟阿强说就行。”

父亲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欣慰。

那天下午,林骁和阿强丈量了老屋的尺寸,商量着怎么改格局。母亲搬来小板凳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说哪里开窗、哪里打柜子,脸上笑开了花。

“厨房要大点,阿骁爱吃我做的糯米团子,要能摆下大蒸笼才好。”母亲插话说。

“爹的腰不好,炕要砌得矮些,上下方便。”林骁补充道。

“院子里得留块地方,给林伯种些菜。”阿强也笑着说。

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骁看着父母眼角的笑意,突然觉得,这世间最要紧的事,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守着身边的人,过好眼前的日子。

傍晚,他陪着父亲去村西头的井边挑水。父亲挑着空桶走在前面,脚步虽然慢,却很稳。林骁跟在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影,突然想起母亲前几天说的话:“你爹总说,等你回来了,他就把家里的担子交还给你,他也能歇歇了。可他呀,就是闲不住,总想着再帮你多做些什么。”

走到井边,父亲放下担子,弯腰去提水桶。林骁赶紧上前:“爹,我来。”

他把水桶放进井里,提上来满满一桶水,清澈的水面映出他的脸,也映出父亲欣慰的目光。

“阿骁,”父亲突然开口,“当年你娘走得早,我总觉得对不住你们娘俩。你要去追查真相,我没拦你,是怕耽误了你。可我心里啊,总盼着你能平平安安的,能有个家。”

林骁的心一酸,握住父亲的手:“爹,以前是我不懂事,让您操心了。以后我就在家陪着您,哪也不去了。”

父亲点了点头,眼里闪着泪光,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他的手背。

两人挑着水往回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林骁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脊背,突然觉得,所谓成长,或许就是从总想挣脱父母的庇护,变成想要成为他们的依靠。

回到家,母亲已经做好了晚饭,是他爱吃的糯米团子,还有父亲爱喝的小米粥。一家三口坐在桌前,灯光昏黄,却暖得人心头发烫。

“过几天,让阿强他们动工?”母亲一边给父亲盛粥一边问。

“嗯,”林骁点头,“我跟阿强说好了,先把东边的厢房拆了,盖成砖瓦房,您二老先住着,等正房翻新好了再搬过去。”

父亲呷了口粥:“不用那么急,慢慢弄就行。”

“爹,您就听阿骁的吧。”母亲笑着说,“让他折腾,年轻人有干劲。”

林骁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知道,老屋的墙可以修补,父母的白发无法变黑,但只要他在身边,陪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些被岁月偷走的时光,或许就能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慢慢找回来。

夜色渐深,林骁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嘴角带着笑意。他想起明日要去镇上买些木料,想起后日要帮王阿婆挑水,想起大后日要陪父亲去地里种麦子……这些琐碎的、平凡的日子,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至于那些江湖恩怨,那些未解之谜,就让它们随着北境的风沙,慢慢散了吧。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守着这座老屋,守着渐渐老去的爹娘,在每一个清晨,听见母亲唤他吃饭的声音,看见父亲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归途,从来都不是回到出发的地方,而是回到那些无论你走多远,都在等你回来的人身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