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63章 岁月刻痕,灯火长明

诗曰

鹤发犹思旧日欢,药香渐染竹帘寒。

床前寸草心难报,灯下双亲语渐缓。

岁月偷换朱颜去,风雨犹留旧梦残。

最是人间牵念处,一声安好抵千言。

一、药炉温火

星历125年的深秋,竹院的菊花开得正盛,却掩不住堂屋里飘来的药味。林砚之坐在药炉旁,看着瓦罐里的药汁“咕嘟”翻滚,水汽氤氲中,母亲苏湄的白发像落满了霜。她今年已经192岁,按星际平均寿命算不算高龄,可近两年的关节退行性病变,让她连端碗都得用辅助器械。

“小砚,火别太旺。”苏湄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个核桃,转得“沙沙”响。那是父亲林望之去年给她买的,说“转着活动手指”,结果她总忘,核桃上的包浆都被磨得发亮。林砚之往炉里添了根细柴,火苗矮了下去,药香混着菊香漫开来,倒比往日柔和些。

父亲从里屋出来,扶着墙根慢慢挪。他201岁的生日刚过,脑子却有些糊涂了,时常对着竹篱喊“小砚,快来看蝴蝶”——那是林砚之小时候最爱追的蓝凤蝶,如今早成了保护动物。他手里攥着张照片,是去年全家福,照片上的林砚之刚评上研究员,笑得一脸傻气,父母坐在两边,眼角的皱纹里都是暖。

“望之,把药喝了。”苏湄接过林砚之递来的药碗,吹了吹,递到丈夫嘴边。林望之乖乖张嘴,药汁顺着嘴角往下淌,苏湄掏出手帕给他擦,动作慢得像电影慢放。“苦……”林望之皱着眉,像个撒娇的孩子。苏湄从兜里摸出颗糖,剥开纸塞他嘴里:“忍忍,喝了腿不疼。”

林砚之看着这一幕,喉头发紧。他三个月前申请了远程办公,从星港搬回竹院,就是怕护工照顾不细致。可真到了跟前才发现,父母要的从不是端茶送水,而是他坐在旁边,哪怕不说一句话,他们的眼神也会亮些。药炉上的铜壶“当”地响了一声,是水开了,像在提醒他,有些时光,走得比沙漏还急。

二、记忆碎片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块菱形的暖。林望之靠在沙发上打盹,嘴里念念有词。林砚之凑过去听,是断断续续的句子:“……小砚掉井里了……苏湄别急……我抓住他了……”

那是林砚之七岁时的事。竹院后院有口老井,他追猫时脚滑掉了进去,是父亲跳下去把他托上来的,自己呛了好几口井水。后来每次提起,母亲总说“你爹上来时像只落汤鸡,手里还攥着你的小鞋”。可现在的林望之,只记得“掉井里”,却忘了自己是怎么把儿子救上来的。

苏湄在整理旧相册,指尖划过张泛黄的照片:林望之抱着襁褓里的林砚之,站在星港的飞船下,军装笔挺,意气风发。“你爹当年是星际护航队的王牌飞行员,”苏湄的声音轻得像叹息,“第一次带你来竹院,他非要给你摘枣,爬树时摔了下来,枣没摘着,倒把你吓得哇哇哭。”

相册里夹着张诊断书,是父亲半年前的脑部扫描,报告上的“轻度认知障碍”几个字刺得人眼疼。林砚之记得那天拿到报告,母亲在走廊里哭了很久,却在父亲面前笑着说“医生说多吃核桃就好了”。现在她翻到这页,只是轻轻折了个角,放进相册深处,像在藏起块不愿触碰的伤疤。

“小砚,你爷爷……”苏湄忽然开口,声音有些发颤。林砚之知道她在说林毅,爷爷活到210岁才仙逝,临终前握着父亲的手说“照顾好你妈,还有小砚”。可这些,父亲已经记不清了。上个月他指着墙上的全家福,问“这老头是谁”,苏湄说“是你爹”,他哦了一声,再也没问。

药炉的药熬好了,林砚之倒出药汁,发现母亲正对着窗外发呆。竹篱外的石板路上,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在追狗,笑声清脆。“像你小时候。”苏湄说,眼里的光闪了闪,又暗下去,“那时候你总爱踩我种的菊,我追着打你,你爹就把你架在脖子上跑……”

三、医院灯火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落时,林望之摔了一跤。在浴室门口,地面结了层薄冰,他没站稳,后脑勺磕在防滑垫上,当时就晕了过去。林砚之抱着父亲往急救车跑时,苏湄跟在后面,拐杖在雪地上戳出个又一个洞,嘴里反复说“不碍事,他皮实……”

医院的消毒水味呛得人难受。林望之躺在病床上,头上缠着纱布,监护仪的“滴滴”声在夜里格外刺耳。苏湄坐在床边,握着丈夫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望之,醒醒,小砚给你带了梅干。”她从包里掏出个小塑料袋,是父亲平时爱吃的,可他闭着眼,毫无反应。

医生找林砚之谈话,说ct显示颅内有微量出血,虽然暂时控制住了,但老人年纪大了,恢复起来慢,而且可能加重认知障碍。“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的话像块冰,砸在林砚之心上。他走出办公室,看见母亲正对着窗外的雪发呆,雪花落在玻璃上,瞬间化成水,像谁在流泪。

“妈,去吃点东西。”林砚之扶着她往食堂走。苏湄的脚步虚浮,走几步就要喘。“我不饿。”她说,却在路过便利店时,指着里面的牛奶说“你爹爱喝这个,要甜的”。林砚之买了两盒,她却没给父亲喝,自己坐在长椅上,小口小口抿着,像在喝什么珍贵的琼浆。

夜里陪护,林砚之趴在床边打盹,恍惚间听见父亲在喊“苏湄”。他猛地惊醒,看见林望之睁着眼,正望着天花板。“水……”父亲的声音嘶哑。林砚之连忙倒了水,用棉签沾着给他润唇。“小砚……”父亲忽然抓住他的手,“别告诉你妈……我刚才看见她年轻时的样子了……真好看……”

林砚之的眼泪“啪嗒”掉在父亲手背上。他知道,父亲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碎片,正在一点点消散。可哪怕忘了全世界,他还记得母亲年轻时的模样,记得要护着她,像他们刚认识时那样。

四、竹院灯暖

林望之出院那天,阳光特别好。林砚之用轮椅推着他,苏湄跟在旁边,手里提着医院给的药袋,沉甸甸的。竹院的菊花开败了,苏湄却舍不得拔,说“留着给望之当念想”。

父亲回家后,精神好了些,能认出林砚之了,却总把他叫成“小毅”——那是爷爷的名字。苏湄也不纠正,只是笑着说“小毅长大了,成了大研究员”。林砚之知道,在母亲心里,丈夫记得“小毅”,总比什么都不记得好。

晚饭时,林砚之做了父亲爱吃的梅干扣肉。林望之吃了两口,忽然说“苏湄,你尝尝,比你做的咸”。苏湄夹了一筷子,慢慢嚼着,眼里的泪却掉了下来,砸在米饭里,洇出个小小的湿痕。“是咸了点,”她笑着说,“小砚手笨,没你教他的话,哪会做饭。”

夜里,林砚之在书房整理资料,听见堂屋传来说话声。他走出去,看见父母坐在灯下,父亲正给母亲读报,声音断断续续,好多字都念错了。母亲却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像在听什么重要新闻。

“小砚,”苏湄看见他,招招手,“你爹说,等天暖了,还去星港看你……”林望之跟着点头,手里的报纸拿反了,却笑得一脸满足。林砚之走过去,把灯调亮些,暖黄的光漫过父母的白发,像给他们镀了层金边。

他忽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不是父母永远年轻健康,而是当他们的记忆被时光啃噬得斑驳,当他们的脚步变得蹒跚,你还能守在旁边,听他们说些颠三倒四的话,看他们在灯下互相依偎,就像小时候,他们守着你那样。

药炉的火还温着,散着淡淡的药香。窗外的雪又开始下,竹院的灯却亮得很暖,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在漫长的岁月里,照着归人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