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342章 檐下三世,灶上余温

诗曰

檐雪融成三世水,灶烟绕作百年纹。

梅枝记取垂髫影,茶盏盛着白头温。

曾向烽烟寻骨肉,今与暖阳认儿孙。

人间最是牵丝处,忘了名姓也牵魂。

一、檐雪初融

立春的雪化得快,檐角的冰棱滴着水,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坑。林骁蹲在阶前,用竹片刮着石板上的冰渍,竹片是从院中的老梅树折的,枝桠上还留着个小小的牙印——是女儿林晚五十多年前咬的,那时她刚学会爬,抱着梅枝啃得满嘴树屑,苏约笑她“比星港的松鼠还馋”。

“慢着刮,别蹭掉石板上的刻痕。”苏约端着盆温水出来,铜盆沿结着层薄冰,映着她鬓角的白发,像落了层碎雪。她蹲下身,指尖拂过石板上的“晚”字,是林晚十岁那年用铁钉划的,笔画歪歪扭扭,旁边还刻着个更小的“毅”,是儿子林毅跟着姐姐学的,两个字挨得极近,像对挤在一起的小雀儿。

林骁直起身,后腰的旧伤在湿冷的空气里隐隐作痛——是星历43年的突围战留下的,那时林晚刚满月,苏约把孩子裹在军大衣里,他背着她们娘俩在焦土上泡了整夜,伤口冻得发僵,却死死攥着怀里的体温。“这伤比毅骁小时候摔的疤还记仇,”他捶了捶腰,雪水顺着竹片滴在鞋上,洇出深色的印,“一到变天就闹脾气,跟晚丫头似的,说要糖就非得当街哭够三声。”

檐下的鸟窝里,几只雏鸟正张着嘴叫,是林毅昨天从星港苗圃带来的,说“给爹娘作伴”。鸟窝是用“启明号”的旧帆布絮的,里面垫着星蓝花瓣,是林晚托人捎来的新茶窨过的,说“让鸟也闻闻家乡的香”。苏约往鸟食罐里撒了把小米,罐底的“骁”字已经磨浅,是林骁用能量匕首刻的,当年总怕孩子们拿错碗,结果现在倒成了认家的记号。

“晚丫头今早发讯来,说小外孙学会刻木头了,”苏约望着檐角滴落的水线,像串断了的珠子,“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老头,说‘像外公’,结果毅骁说‘明明像我’,姐弟俩在通讯器里吵了半宿。”她忽然从门后的石缝里抽出根旧红绳,是林晚出嫁时系嫁妆的,上面还缠着片干梅,是苏约当年塞进去的,说“带着家的味道”。

融雪顺着屋檐汇成细流,漫过石板上的刻字,像在给岁月的痕迹描边。林骁望着水洼里自己的倒影,鬓角的霜白比檐上的残雪还厚,却在看到“晚”“毅”二字时,眼里冒出年轻时的光。“你看这水,”他指着流进梅树根的雪水,“绕了这么多弯,还是要往根上走,跟孩子们似的,走再远也记着回家的路。”

二、灶上余温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过厨房的窗,苏约在土灶上炖着星蓝花粥。灶膛里烧的是去年的梅枝,火苗舔着锅底,把灶台上的粗瓷碗熏得发亮,碗沿的缺口处补着银线,是林骁去年缝的,针脚虽歪,却牢牢抓住了瓷片,像抓住了些不会散落的时光。

“粥里放了毅骁寄的莲子,”林骁抱着捆新劈的梅柴进来,柴块上还沾着新鲜的绿苔,“他说这是星港培育的新品种,比当年在云雾山采的更糯,其实是怕咱们牙口不好。”他把柴塞进灶膛,火星子溅起来,映得灶壁上的涂鸦格外清晰——是林晚和林毅小时候画的,一个歪脑袋的女人举着锅铲,旁边写着“妈妈”,线条稚拙,却把苏约当时扎的麻花辫画得活灵活现。

灶台上的铁盒里,压着张泛黄的食谱,是苏约当年记的“孩子辅食”,上面用炭笔写着“星历46年,晚丫头第一次吃星蓝花泥,吐了毅骁一脸”,字迹被油烟熏得发黑,却在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笑脸。“你总说这食谱比《战地医案》重要,”苏约用长柄勺搅着粥,粥面上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像星星的光晕,“其实是怕忘了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毅骁总爱抢姐姐的辅食,被你用筷子敲了手还笑。”

她忽然从灶台下拖出个旧木箱,里面是些孩子们的旧物:有林晚掉的第一颗乳牙,用星蓝花布包着;有林毅穿小的虎头鞋,鞋底磨出了洞,是苏约用“启明号”的帆布补的;最底下压着块烧焦的米饼,是林晚五岁时学着做饭的“成果”,林骁说“要留着等她嫁人时看”,结果一等就是三十年。

土灶的缝隙里,卡着半截铅笔头,是林毅当年写作业时掉进去的,笔杆上还刻着个“毅”字,被烟火熏得发黑,却依旧能看出用力的刻痕。“这孩子从小就倔,”林骁用手指抠出铅笔头,笔芯早就干了,却在他掌心留下淡淡的黑,“学写字时总说‘要比姐姐写得好’,结果握笔太用力,把铅笔都捏断了。”

粥香漫过窗棂,与院中的梅香缠在一起,像条温柔的带。苏约往两个粗瓷碗里盛粥,碗底的“晚”“毅”二字被粥汤浸得发胀,像两个泡在时光里的孩子。“你看这粥,”她把碗推到林骁面前,“米是新米,柴是旧柴,煮出来的味道却跟当年一样,孩子们总说‘这是家的味’,其实是灶膛里的火,从来没熄过。”

三、灯下忘名

暮色漫过院墙时,林骁坐在灯下,看着苏约给孩子们回信。信纸是星港的新纸,却在抬头处画了个小小的梅枝,是苏约学孩子们的样子画的,笔尖的星蓝花汁在纸上洇开,像颗小小的星。他忽然指着信纸问:“我叫啥名来着?刚才想给毅骁写句嘱咐,到了嘴边倒忘了。”

苏约笔尖一顿,墨滴在纸上晕成个圆,像个小小的月亮。她放下笔,握住林骁的手,他掌心的旧茧蹭着她的指腹,是磨了一辈子剑和锄头的温度。“你叫林骁,”轻轻声说,指尖划过他手背上的疤痕,那是当年护着她挡能量弹时留的,“是晚丫头和毅骁的爹,是我相守了一辈子的人,忘了啥也不能忘这个。”

林骁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灯影,像把星星藏在了里面。“记着你的名就行,”他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林晚扎着羊角辫,林毅抱着他的腿,两个孩子都张着嘴笑,“你看他们俩,小时候总爱抢我的剑穗玩,晚丫头说‘要当像爹一样的守界者’,毅骁说‘要娶像娘一样的姑娘’,现在倒都成了星港的教书先生,说‘守着孩子比守着星舰踏实’。”

灯影里,苏约把林骁的名字写在信纸角落,一笔一划,像在刻碑。“晚丫头说小外孙总问‘外公当年杀了多少坏蛋’,”她念着信纸上的字,“我跟她说‘别教孩子记仇,多说说你爹当年怎么护着伤员,怎么把最后一块星核糖给了战友’,这些才该记一辈子。”

桌上的铁皮盒里,放着孩子们每年寄来的“全家福”,从黑白到彩色,从孩子们扎着羊角辫,到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照片里的梅树一年比一年粗,林骁和苏约的头发一年比一年白,却总在同一个位置坐着,像两株守着根的树。

林骁忽然指着最新的照片说:“你看毅骁现在的样子,跟我当年多像,连皱眉的纹路都一样。”苏约凑近看,忽然笑了:“晚丫头眼角的痣,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她自己还不知道呢。”

远处的星港传来夜航的鸣笛,悠长而温柔。苏约把写好的信折成梅形,塞进信封,邮票是孩子们寄来的星图,上面盖着“家”字邮戳。“明天让邮差捎走,”她说着,往炉里添了块梅枝炭,“孩子们收到信,就知道爹娘在等他们回家吃春酒了。”

林骁望着灯影里的信封,忽然觉得记不记得名字也没关系。那些刻在石板上的字,熬在粥里的香,藏在照片里的笑,早就把“林骁”和“苏约”这两个名字,酿成了岁月里最浓的味,不用记,也忘不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