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刚驶进市区,陆时衍就把小花送的菠萝卡片插进了车载支架里,转头跟苏念说:“下次去青山村,不能只教英语,得让孩子们尝尝城里没有的味道。”苏念正翻着手机里孩子们唱歌的视频,闻言抬眼:“你想带什么?蛋糕还是巧克力?”陆时衍却摇头,手指在手机上划着:“我查了,青山村有很多野果子和杂粮,咱们学做他们当地的小吃,这样更有意思。”
隔天一早,陆时衍就把陈默叫到了别墅厨房,案板上堆着从超市买的玉米面、红薯粉,还有一大袋新鲜的红枣和葡萄干。“陆总,您这是要转行开小吃店?”陈默看着系着卡通围裙的陆时衍,憋笑憋得肩膀都在抖——那围裙还是上次苏念买的,上面印着只圆滚滚的小熊,跟陆时衍平时一丝不苟的形象完全不搭。
陆时衍没理会他的调侃,点开手机里的教程视频:“今天学做两种,红薯饼和红枣糕,都是青山村孩子能常吃到的食材。”说着,他拿起一个红薯,刚要削皮,就被红薯皮上的黏液滑了手,红薯“咚”地一声掉在案板上,滚到了陈默脚边。
“陆总,削红薯得用削皮器,不是菜刀。”陈默捡起红薯,从抽屉里拿出削皮器递给他。陆时衍接过,试着削了一下,结果力道没掌握好,红薯皮削得厚薄不一,有的地方连带着削掉一大块红薯肉。“这东西看着简单,做起来还挺难。”他皱着眉,跟红薯较上了劲,削了十分钟,才把三个红薯处理好,手指上还沾了不少红薯泥。
接下来是和面。陆时衍按照教程里的比例,把玉米面和红薯泥倒进盆里,刚要加水,就听见陈默喊:“陆总,水放少了,会成疙瘩!”可已经晚了,陆时衍手里的水瓢一歪,半瓢水全倒了进去,盆里的玉米面瞬间变成了稀糊糊。“这怎么办?”陆时衍看着盆里的面糊,有点不知所措。陈默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再加点玉米面了。”
加了三次玉米面后,面糊终于变得浓稠起来,可陆时衍的脸上也沾了不少面粉,鼻尖上一点白,脸颊上还有两道面粉印,活像只刚偷吃完面粉的小花猫。“陆总,您脸上……”陈默指着他的脸,笑得直不起腰。陆时衍摸了摸脸,摸到一手面粉,才反应过来,转身去洗手间洗脸,结果刚走两步,就被地上的面粉滑倒,差点摔个屁股墩。
好不容易把红薯饼的面糊准备好,陆时衍又开始做红枣糕。他把红枣放进锅里煮,结果煮得太久,红枣都煮烂了,捞出来的时候,手指被烫得直甩。“陆总,煮红枣得用筷子夹,不能用手直接拿。”陈默递给他一双筷子,又把提前泡好的葡萄干倒进盆里。陆时衍接过筷子,小心翼翼地把红枣夹出来,剥去核,然后把红枣肉放进红薯粉里搅拌。
可搅拌的时候,他又犯了难——筷子怎么搅都搅不匀,红枣肉和红薯粉总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疙瘩。“这东西怎么这么不听话?”陆时衍放下筷子,直接用手去揉,结果手上沾满了黏糊糊的红薯粉,甩都甩不掉。陈默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陆总,您洗手了吗?”陆时衍一愣,才想起刚才削红薯的时候没洗手,赶紧跑去洗手间,用了三泵洗手液才把手上的黏糊糊洗掉。
折腾了一上午,陆时衍总算把红薯饼和红枣糕做好了。红薯饼煎得两面金黄,可有的地方煎糊了,有的地方还没熟透;红枣糕倒是看起来不错,可切开一看,里面还有没搅开的红枣核。“这能吃吗?”陆时衍拿起一块红薯饼,犹豫着咬了一口,结果没煎熟的面糊在嘴里黏糊糊的,味道也怪怪的。陈默尝了一口红枣糕,勉强笑了笑:“陆总,至少熟了。”
下午,苏念来别墅的时候,就看到厨房一片狼藉,案板上、地上到处都是面粉和红薯泥,陆时衍正坐在餐桌前,对着一盘卖相不佳的红薯饼发愁。“陆大厨师,这就是你的成果?”苏念拿起一块红薯饼,忍住笑:“这饼两面颜色不一样,是特意做的渐变效果吗?”
陆时衍白了她一眼:“第一次做,难免失败。”说着,他把手机递给苏念,“你看教程里的步骤,我明明都跟着做了,怎么就成这样了?”苏念看完视频,指了指屏幕:“人家和面是用温水,你用的是凉水;人家煎饼用小火,你用的是大火。”陆时衍恍然大悟,拍了拍额头:“难怪,我就说哪里不对。”
接下来的几天,陆时衍每天都泡在厨房里,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慢慢熟练。他学会了用削皮器削红薯,掌握了和面的水量,煎红薯饼的时候也能熟练地控制火候。陈默每次来,都能看到进步——红薯饼煎得金黄均匀,红枣糕里再也没有红枣核,而且陆时衍脸上沾的面粉也越来越少了。
一周后,陆时衍觉得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和苏念、陈默一起,带着面粉、红薯、红枣,还有一口便携式的平底锅,再次出发去青山村。车子刚到小学门口,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小花一眼就看到了陆时衍手里的平底锅:“陆哥哥,你这次带的是什么呀?”陆时衍笑着举起平底锅:“今天教你们做红薯饼和红枣糕,都是用山里的食材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