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的地动监测室内,铜制的地动仪指针异常摆动,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周世安盯着仪器记录,脸色越来越凝重。
“地底震动频率在不断加快,深度约三十丈,正向黑玉矿脉移动。”他向李丽汇报,“这不是普通的地动,是有规律的推进。”
李丽立即组织勘探队,在矿脉周边打探井。当钻头深入到地下三十五丈时,突然传来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钻头被某种东西硬生生咬断!
“下面有东西!”工人们惊恐地后退,“它们在吃钻头!”
更令人不安的是,各地黑玉矿场相继报告矿脉异常枯竭现象。某些矿洞一夜之间变得毫无能量反应,仿佛里面的黑玉被抽空了精华。
林萱的噩梦越来越频繁:“娘亲,地底的大虫子在做窝,它们要把黑玉宝宝都吃掉...”
李丽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她组织了三支勘探队,配备强化装备和声波探测器,深入主要矿洞调查。
在保定府最大的黑玉矿洞深处,勘探队有了惊人发现:矿壁上布满了巨大的隧道,表面光滑如镜,明显是某种生物钻探形成。隧道内残留着黏液状物质,经检测含有高浓度黑玉成分。
“它们在直接吸收黑玉能量!”周世安检测样本后震惊,“这些生物以黑玉为食!”
李丽立即下令所有矿场加强防御,同时在主要矿脉周围部署地听器(一种大型铜制地底声音监测装置)和深井声波发射器。
但地底防御远比想象中困难。第一个声波井投入使用后,虽然暂时驱离了地底生物,但也震垮了部分矿洞,造成人员伤亡。
“不能硬来。”李丽叫停工程,“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打击方式。”
这时,林萱展现出特殊价值。小女孩能准确感知地底生物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甚至能大致判断它们的数量。
“东南方向,大概十丈深,有三只大虫子。”林萱闭着眼睛,小手在空中比划,“它们在吃一条黑玉脉...”
根据她的指引,防御部队精确打井,注入特制黏液(由黑玉粉末和荨麻汁混合而成),成功困住了一批地底生物。
但频繁使用能力让林萱日渐虚弱。小女孩脸色苍白,时常头晕呕吐,显然感知地底生物消耗巨大。
“不能再让萱儿冒险了!”林一坚决反对,“她还太小,承受不住这种负担。”
李丽陷入两难:女儿的健康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她的指引,地底防御就如同盲人摸象。
转机来自林月的建议:“也许可以开发一种放大装置,借助林萱的能力,但减少她的直接负担。”
格物院立即研发“生物共鸣放大器”,原理是利用黑玉增强林萱的生物信号,扩大感知范围,同时过滤掉有害反馈。
经过多次调试,第一台放大器投入使用。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林萱的感知范围扩大了三倍,而负担大大减轻。
“好像有很多小帮手在替我感受...”小女孩开心地说,“现在没那么累了。”
借助放大器,他们绘制出详细的地底生物分布图,发现这些生物正在主要矿脉下方构建庞大的巢穴系统。
“它们不是在随机觅食,而是在有组织地开采!”李丽震惊地发现,“这背后肯定有指挥系统!”
她决定冒险组织一次地底勘探,亲自查看生物巢穴。在做好万全准备后,一支精干小队通过天然溶洞进入地底深处。
在地下四十丈的深处,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巨大的地底空腔内,无数工虫忙碌地搬运黑玉矿石,送入中央的一个巨大生物体内。这个生物如同活着的工厂,将黑玉转化为能量,通过某种生物管道输送到未知的地方。
“它们在为第十一时空采集能量!”李丽瞬间明白,“必须摧毁这个巢穴!”
但直接攻击风险太大,可能引发大规模地陷。李丽想出更巧妙的办法:切断能量输送管道。
根据林萱的感知,他们找到几条主要生物管道,注入特制凝固剂。果然,能量输送中断后,地底生物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地面防御也取得进展。声波防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主要城镇和交通线;黑玉生态区扩大到北方平原,形成天然屏障;全民防御体系有效运转,百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然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地底生物的破坏导致黑玉产量大幅下降,声波防御系统的能源供应吃紧。
李丽推动多元化能源战略:在风力强劲的北方草原建设风车群;在南方江河建设更多水轮站;甚至试验利用强化作物发酵产生沼气。
最创新的方案来自一个老农的建议:“为啥不用地热?地底那么热,挖井取热不就是了?”
这个想法经过论证可行。格物院在地热活跃区打深井,利用温差产生动力,虽然效率不高,但胜在稳定持久。
社会层面,长期的防御状态开始产生影响。年轻人习惯战时生活,防御工作成为日常;手工业者为防御系统生产配件,形成新产业链;甚至出现专门从事声波设备维护的新职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