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操作速度与执行能力,让秦迪非常动心——
他认为,如果换作自己的团队来操作。
可能要一个月,才能做到高·盛今天一天内完成的成果。
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顶级投行和普通机构之间的差距。
不管秦迪这笔交易是赚是亏,高·盛银行靠着利息和各类服务费,每天从他身上拿到的收入都可能高达万美元。
单凭这一笔像赌局一样的大单,秦迪就已经被这家顶级私人投行列为重点客户。
他抵达纽约的第一天晚上,哪儿都没去。
他独自留在酒店房间里。
先跟关佳慧通了电话。因为时差的关系,那边是清晨。
接着又拨通了陆鸿旋的电话,人还在洛杉矶。
然后,他接到了一通国际长途。
电话来自梁安德。
对方说,发现了有陌生资金在悄悄吃进青州英泥的股票。
秦迪没绕弯子,直接问:“什么情况?”
“老板,因为您的布局,我们一直在盯这只股票。之前虽然也有资金进场,但都是零星买入,没太在意。
但从昨天开始,情况有点不太对劲。我安排人盯了整整一天的数据。
今天早上一看,情况还在继续,而且节奏非常规律。
我判断,是有别的机构入场了,而且采取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隐蔽方式。
如果不是专人盯着,几乎不可能察觉他们的动作。
目前还不知道是哪一路人马,也不敢贸然打听,怕打草惊蛇。”
梁安德说得详尽,不希望漏掉任何可能影响计划的细节。
秦迪听着,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后继续问:
“我们有没有暴露?”
梁安德明显思考了一下,才开口,语气坚定:
“没有!”
他接着解释道:
“我们是十天前就进场的,操作也很克制,尽量不引起注意。
后来者即使盯盘,也会把我们的交易归为正常波动,不会起疑。”
秦迪听完,脑中浮现出一个名字——李跑跑。
这个可能性越想越像真的。
系统发布的任务里说过,青州英泥是李跑跑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他不会轻易放手。
秦迪接着问:“九龙仓那边有没有类似情况?”
梁安德回答:“没有异常。我们进场前,那只股票几乎没什么成交量,现在只有我们一家在吃货。”
这个回答让秦迪稍稍安心。
相比青州英泥,九龙仓才是重点,是计划中最关键的筹码。
距离正式行动还有一段时间,目前手里握的股票份额也还不算多。
想到这里,秦迪问出了下一个问题:“目前我们手里,四家公司的股票各有多少?”
“对了,现在我们整体买入的情况怎么样了?”
“老板,稍等,我这边有详细记录。”梁安德略显歉意地说道,转身便去整理数据。
片刻后,他回来汇报:
“目前我们在四大交易所开设了100个账户,编号从1到100。”
“1号账户持有青州英泥公司股,公司总股本为1亿股,占比0.081%。当前每股价格0.8港币,买入总花费6.48万港币。”
“该账户还持有九龙仓股,占该公司总股本9800万股的0.0408%。现价每股13.3港币,共花费53.2万港币……”
听他准备一个账户一个账户地报下去,秦迪立刻摆手打断,让他直接汇报整体情况。
“100个账户合计持有青州英泥股票824万股,占股8.4%,总花费674万港币。”
“共持有九龙仓450.4万股,占股4.6%,花费6000.5万港币。”
“和黄我们持有600.12万股,占比1.5%,花费486万港币。”
“长实我们拿下了300万股,占比1.58%,耗资2100万港币。”
“截至目前,总投资额为1.36亿港币。”
“动用了汇丰提供的10亿资金中的13.6%,目前每天支付汇丰约30万港币的利息与手续费。”
一旦资金使用比例增加,那利息也会随之上涨。
要是把10亿全部投进去。
每天仅融资成本就高达200多万港币。
另外,秦迪还拿出了抵押融资来的4亿美利坚资金,这部分每天的利息也有80多万。
现在每天光是给汇丰的钱,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秦迪并不在意。
他一直都很清楚。
这个世界上没人能一手遮天。
尤其是在商业世界。
只有利益共享,才能走得长远。
当然。
他理解的“利益共享”。
是利益由他自己来分配!
而不是被迫让出。
他也清楚,汇丰能在自己身上赚到钱,自己在他们眼中也会越来越重要。
以汇丰在港岛的能量,这份信任会让他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李跑跑为什么后来能成为“李半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