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秦迪以各种名义往公司里砸钱。
其他股东如果不跟着按比例投钱,股权就会被持续稀释。
在鳄鱼恤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小。
但如果选择跟投。
由于秦迪是最大股东兼董事长,这些资金的实际用途仍由他掌控。
关键点还是那句——只要秦迪不把钱装进自己口袋。
哪怕资金被挥霍一空,造成巨额亏损。
他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即便其他股东不甘心被稀释股份,选择跟投。
这笔钱也很可能被秦迪随便折腾,最终打了水漂。
如果接下来还要继续注资呢?
不投,股份继续缩水。
投,就是把钱扔进黑洞,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简单点说。
只要秦迪不怕鳄鱼恤亏损,不怕股价下跌。
那么陈骏这个创始人,以及其他股东,就只能干瞪眼。
只能看着秦迪一步步将鳄鱼恤的股价压低,手中的股份一天天缩水……
这段时间里。
陈骏和几位主要股东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盯紧秦迪,防止他私自转移公司资金。
第二,借助舆论的力量,给他施加压力。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秦迪有所顾忌,不敢太过放肆。
陈骏沉思片刻。
理清了思路。
“先找媒体发声,我不信这小子不怕名声毁了。在港岛做买卖,名声可是金钟罩。”
“再找人传个话,让他知道不是没人敢动他!”
他迅速定下两条应对策略。
虽然这两条都无法夺回股份和控制权。
但至少能逼秦迪收敛些,别把公司折腾垮。
陈骏向来雷厉风行。
当天就动身回家,安排联络报社,找人传话。
《小贼入室,反夺家门,掏空上市公司!》
《三十年心血,一朝被人踩在脚下!》
《二十岁商场恶徒!》
《鳄鱼恤,命悬一线!》
《……》
次日清晨。
秦迪从浅水湾的别墅醒来,边吃早饭边翻阅报纸。
一眼就看到了陈骏在媒体上的“杰作”。
港岛从上流社会到底层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读报的习惯。
报纸,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秦家更是订了几十份报纸,每月光是订阅费就得上万。
他随手翻看。
至少有十几份报纸,头版全是关于他的负面报道。
全在指责他昨日让梁安德威胁股东的事。
秦迪嘴角一扬,露出不屑的笑。
骂我?随便。
当年港岛有个叫刘栾雄的商人,做的事比他狠上百倍。
那人被骂得比秦迪还狠,外号一大堆:野蛮人、土豪、大鳄、妖精、害人精……
可几十年过去,人快退休了。
在福布斯榜单上仍稳居港岛第四。
资产遍布全球,光是港岛的租金,一年就超百亿。
送女儿的生日礼物,是价值数亿的粉钻。
年轻时,更是与整个娱乐圈的美人有过风流韵事。
所以,生意场上名声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时候确实能加分。
但并不决定成败。
好名声,对普通人来说才是护身符。
秦迪根本不在乎这些。
尤其是被对手故意泼脏水的坏名声。
他合上报纸,不再多看一眼。
吃过早饭,秦迪坐上劳斯莱斯银影,直奔鳄鱼恤大厦。
福德证券刚被他收购,如今搬到了这栋楼的41层,和晨星投资在同一层。
原来的人,只剩下十几号员工。管理层全部走人,留下一些操盘手和投资相关的人。
他不在意这些。
他要的是这家证券公司手里的各种牌照。
大前天买下这家公司,前天完成过户。接着,他就把鳄鱼恤和晨星投资的流动资金,全部注入这家证券公司。
对外说是“证券投资”。
从港岛法律来看,这完全没问题。作为这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和董事长,他有这个权力。
很快,他又从证券公司把这笔钱提出来。
以福德证券的名义,重新注资鳄鱼恤公司。
简单粗暴的操作:左手出钱,右手收回。
这样一来,原本属于股东和秦迪共同的资金,变成了秦迪一个人的钱。
这种做法让鳄鱼恤其他股东只能二选一:要么接受股份被稀释,要么继续投钱进来。
而那些继续投进来的钱,照样会被秦迪用同样方式拿回来,再注资鳄鱼恤,不断循环。
只要秦迪能按时支付鳄鱼恤公司的利息,稳住证券公司的股份,又能控制股价不至于暴跌。
他就能源源不断地玩这套把戏。
这是常见的资本手段,而且相当不厚道,后世不少大鳄都用过。
甚至有人比他还狠。
比如前面提到的大刘。
他玩的是杠杆收购。
简单讲,就是自己只出一小部分钱,大部分资金靠银行、基金等贷款,收购优质上市公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