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邦虽有能力,但资历尚浅,建议无人采纳。
其他人则更不懂怎么破局,只能眼睁睁看着报社一步步下滑。
焦急、无奈、无力,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现在,就看新老板能不能带来转机了。
七个人,年纪都在三四十岁上下,最年轻的韦建邦,今年也刚好三十。他们的眼神里,藏着期待。
42岁,正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年纪。他们无法承受失业的后果,一家老小都靠他们撑着。
“很好,看来大家心里都有数。”秦迪微微一笑,满意地点头。
“我要把这份报纸打造成世界级媒体。”
刚上任的新老板直接定下世界级的目标,在座七人一时间面面相觑。
每个人心头都闪过一个念头:老板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
就连韦建邦这位业内顶尖人才也忍不住怀疑。
但话已出口,再怎么难以接受,也只能先应下来。毕竟目标远大本身没错。
“别觉得我是天马行空,我已经有整体计划。”
“你们以后会懂的,现在只要认真执行就好。”
“先定个小目标——让《天天日报》销量成为港岛第一。”
“现在开始分配任务,听好了。”
“韦建邦,从现在起,你就是报社总编辑和主要负责人。”
既然是S级人才,当然要重点拉拢。
原本七人中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他,一下子被推上高位。
惊喜来得太突然,几乎让他不敢相信。
“好……好的,老板。”他语无伦次地应下。
其他六人投来的目光中,有羡慕,也掺杂着一些情绪。
人之常情。
但秦迪相信,S级的能力加上自己的支持,足以让韦建邦镇住这群B级、C级的人。
“建邦,你之前的工资是多少?”秦迪问。
“2800块一个月。”韦建邦如实回答。
“原来总编辑拿多少?”
那位是韦家的人,如今秦迪接手报纸,对方识趣地主动离开了。
“大概是或吧。”韦建邦回想了一下。
“那从现在开始,你月薪三万。”
“我……我一定好好干!谢谢老板!”韦建邦激动得声音发颤。
三万港币啊!那是什么概念?港岛中文大学毕业的学生,第一份工作也不过三千块。
而他,年仅三十,就拿到三万月薪。这放在外面,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这一刻,他看向秦迪的眼神,带着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给韦建邦涨了工资,秦迪觉得值。
秦迪察觉到,韦建邦的忠诚度在飞速上涨。
从最初的55,一口气冲到了90。
这个增长幅度,相当惊人。
要知道,忠诚属性的上限也就100。
但他心里清楚,忠诚这种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眼下再忠心,也不代表以后不会变。
三万块月薪,现在可以换来S级人才全力以赴的投入。
可一旦这个人将来身价翻倍,这点钱恐怕连忠诚度的零头都买不来。
这是人之常情。
毕竟人都是趋利的。
说到底,韦建邦能进报社,也靠了一层关系——他是韦家的远房亲戚。
不然,一个连基本文稿都不会写的人,也不可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
秦迪转头看了眼其他人,开口道:
“你们几个的薪资,在现有基础上上调50%。”
“其他普通员工,统一上调20%。”
“还有……”
他从包里抽出一张图纸,递给韦建邦。
“这是我重新设计的报纸版式,你照着这个来安排内容。我上面标注了具体要求,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韦建邦双手接过图纸,神情恭敬,慢慢展开来看。
他越看越入神,眼神不断扫过图纸内容,不时抬头望一眼神情淡然的秦迪,心里敬佩之意更甚。
以他多年办报的眼光来看,这份设计完全颠覆了他对报纸的认知。
和市面上流行的风格一比,眼前这份设计显得格外新颖,甚至有些超前。
他越看越觉得顺眼,整体布局轻松自然,视觉体验非常舒服,仿佛有种让人一眼就愿意读下去的魔力。
“老板,您这版式设计得太棒了!”
“我敢说,只要按这个改版,《天天日报》一定能大受欢迎。”
韦建邦激动地说道,言语中带着几分发自内心的推崇。
他这番话,既是对秦迪能力的肯定,也算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一方面,秦迪是他的伯乐。
另一方面,这份设计确实有硬实力。
这一刻,他甚至隐隐觉得,《天天日报》有朝一日,能成为港岛第一大报。
看到韦建邦那副心服口服的模样,秦迪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系统出品,当然不会差。
这可是未来几十年才流行的设计理念,提前十多年拿出来,不惊艳才怪。
至于另外那几位,见韦建邦看得如此专注,也忍不住悄悄凑过去瞄了一眼图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