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吉感叹: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金融投资这块算是顶尖高手。靠炒金起家,港岛股市从没失手过。但看到秦先生这笔回报,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以前那些得意,现在想想真是惭愧。”
藿一东接着说:
“难怪沈粥那个老外对秦先生这么重视。原来他已经在汇丰抵押了十三亿美金……十三亿美金啊……”
这个数字让藿一东想起一件事。
一个月前,他带队去内陆考察时,一位高层领导告诉他:
1978年,国家确定改革开放时,全国的外汇储备才只有两亿美元。
而秦迪一个人的外汇资金,就相当于当时六个内陆!
这份实力,让在场的华人富豪震撼不已。
看完文件后,众人心里百感交集。
李兆吉、李跑跑、藿一东先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随后,郭锝胜开口了:
“我觉得不是纽约股市好赚,而是秦先生太厉害。华尔街那些人,一个个精得像狼。秦先生能在他们地盘上赢钱,这份本事,真是让人佩服。”
包玉港点头赞同。
他最近一直想着登陆发展,心里憋着一股劲。
“我去过很多国家,在世界各地都有投资。纽约股市也玩过几次,结果赔了几百万美金……秦先生这份能力,称得上是股神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低声交谈,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微笑中的秦迪身上。
没人再说话,气氛静了下来。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与秦迪关系最亲近的藿一东。意思是,该由他继续开口了。
“秦生,你让我们看这份资料,难道是想展示你的资本布局能力?如果你是想让我们佩服,那我们确实佩服。”
“这份资料一旦曝光,不只是港岛,全球商界恐怕都要震动。”
“但我知道,你不会做这么表面的事。”
“秦生,说说你的用意吧。为什么要请我们过来,为什么要让我们看这份资料。”
藿一东问完后,秦迪才笑着开口:
“各位都是华商里的领头人物,都是我尊重的人。”
“这话我们可不敢接。”
“在你面前,谁敢自称前辈。”
“秦生你太抬举我们了,和你的财富操作相比,我们的生意都是小打小闹。”
“……”
秦迪抬手笑了笑,示意大家听他说完。
在座的富豪竟真的安静下来。
可见,秦迪特意准备的这些资金流水,确实起到了作用——
镇住了这群华商。
他继续说:
“我请各位来,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想用事实说明,我们华人的能力,不输洋人。”
“在洋人最拿手的领域——金融运作上,我们照样能玩得转。”
“我的成绩就是例子。”
“我一直相信,无论在哪方面,我们华人都不比洋人差。”
“甚至在吃苦、守纪和合作上,我们比他们强得多。”
“洋人之所以现在掌握主动权,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更早走出去,占了那些没人管的地方。”
他这番话,在座的顶级华商听来,格外有感触——
被秦迪请来的这些人,包括李跑跑,心里都有些民族情感。
简单说,他们不是那种只认钱不认根的人。
站在内地的角度,二十年后,他们都是爱国商人。
最差也是友好的海外华人。
所以,秦迪这种为华人出头、不喜洋人的情绪,很容易引起他们的认同。
华商们没有打断他。
都在等他说下去。
“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决定未来。”
“我请各位来,是想成立一个小规模的商业联盟。”
秦迪没有绕弯,直接说出想法:
“这个联盟不求人数多,最多三十人。也不限制地域。不管你来自沪海、潮汕,还是福闽,只要你是华人就可以。”
“联盟的目标就是——凝聚力量,共同发展。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掌控港岛和东南亚的市场。”
“再以此为基础,向全球市场推进。”
“这个提议听起来可能很虚,像是走过场。但这是我请各位来的真正原因。”
“我要表达的是我的真心。”
“我计划成立一只商会专属基金,只有商会成员才有资格参与投资,每位成员目前最多可以认购一亿港币。”
“这只基金由我亲自管理,我可以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年化回报率不低于百分之百。”
“为了体现我的诚意,这个回报率承诺可以写入正式协议。”
“同时,我也会拿出自己名下的资产作为担保,比如和记黄埔的股份,作为这个回报率的保障。”
“另外,为了表示诚意,第一个财政年度,我不会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和业绩提成。”
在座的华商领袖听到这里,已经开始低声交流。
如果秦迪真的落实这支基金,那几乎就是在送钱给他们。
用和记黄埔这样的优质资产作保,年化收益翻倍,首年还不收任何费用,这样的机会去哪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