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抬起头,目光沉稳地问:
“陈总,您这六年,是不是一直憋着劲想做汽车电子芯片?”
“我查资料时,看到2013年您还申请过一款汽车MCU的专利。”
陈建军内心一震:他连我六年前的专利都知道?!这可不是随便能查到的…
陈建军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久违的光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
“是…但汽车芯片门槛太高了,我们技术积累不够,最终只能做点低端的消费电子芯片。”
“现在,连这点货款都付不出了。”
他心里一阵酸楚: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啊,跟这小伙子说又有什么用…
“但现在时机不同了,”李伟语气笃定,
“上个月发改委刚发文,要重点扶持汽车电子产业。”
“国内新能源车厂都在急切地寻找国产芯片供应商。”
“哪怕是入门级的MCU,只要能达到车规标准,就有巨大的市场。”
“您这里既有现成的产能,又有宝贵的专利。”
“缺的只是一笔升级设备的钱,和坚持下去的决心。”
陈建军内心翻江倒海:政策风向变了?
新能源车…这市场确实大了!
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句句都戳在我心窝子上!
陈建军沉默了许久,最终重重叹了口气:
“升级关键设备、结清货款、维持运营发工资,最少还得500万。”
“我找了半年,没人愿意投——大家都怕这钱打了水漂。”
你说得都对,道理我都懂,可钱从哪里来?
李伟没有丝毫犹豫,上前一步,伸手按住陈叔的肩膀,目光灼灼:
“陈叔,500万我现在确实拿不出。”
“但您给我三个月时间。”
“我回琴岛,处理掉所有能变现的资产,再想办法去凑。”
“您也再坚持三个月,别把厂子转出去。”
“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把真正的汽车芯片做出来。”
陈建军看着李伟,眼中那股近乎偏执的火焰,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心里某个早已冰冷的地方,突然被烫了一下:这小伙子,是来真的?!
李伟正和陈建军说着坚持三个月的事,车间外突然响起一阵脚步声。
三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人,没打招呼就直接走了进来。
带头的那个扫了一眼简陋的办公室,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支票,直接拍在桌子上。
“陈总是吧?我们是台湾联电的。”他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
“你这厂子,设备、专利、还有那点债务,我们出1000万,全额现金,一口价。”
“点头,现在就能签协议,钱立刻到账。”
这群人的架势,让旁边的谢爽瞬间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向李伟和陈建军。
陈建军看着那张支票,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挣扎。
他太需要这笔钱了,这几乎能立刻把他从破产的边缘拉回来。
对方开出的价码和干脆的条件,对他这种正被货款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来说,诱惑太大了。
这种大陆小厂,老板肯定被债务逼急了。
我们开这价,他没理由拒绝。
就在陈建军内心剧烈动摇,几乎要屈服于这笔“救命钱”时,李伟却发出一声清晰的冷笑。
他上前一步,目光毫不躲闪地直视那位代表:
“联电?如果我没记错,贵公司去年才因为垄断LCD面板市场,被欧盟开了5.2亿欧元的罚单吧?”
李伟的话音不高,却像一根针,精准地扎破了对方的气球。
联电代表内心一惊:这大陆小子怎么知道这事?还记得这么清楚?!
李伟没停顿,继续沉稳地说道:
“怎么,现在又想到大陆,用这种看似优厚的方式,低价抄底收购有潜力的技术工厂?”
“你们猜,如果我明天就把这个消息和你们的真实意图,直接反映给国家相关部门。”
“你们这并购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顺利?”
联电代表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他不仅知道,还敢用政策来反制?
这学生仔什么来路?!
李伟这番话,让原本被干万支票吸引的陈建军猛地清醒过来。
他意识到,这看似慷慨的出价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东西。
就在这时,谢爽立刻心领神会,迅速打开随身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陈建军:
“陈叔,您看!这是我们申请的基于您之前那项专利,申请的‘一种基于40nm工艺的汽车MCU芯片优化方法’专利,已经通过初审了!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技术底牌和优势!”
看到这份实实在在的、以自己原有专利为基础深挖而来的新申请专利,再对比联电那看似优厚却可能包藏祸心的收购,陈建军原本摇摆的心,瞬间定了下来。
他猛地一拍桌子,斩钉截铁地对着联电代表说:
“诸位请回吧!你们的钱,我不要了!”
然后他转向李伟,眼中充满了决绝和信任:“小李!我就跟你赌这三个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