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 > 第53章 张卫国结婚

中秋将至,县纺织厂的家属院里比平日更添了几分热闹。

顾秀兰家的大儿子张卫国要娶新媳妇了。

消息早就传开,左邻右舍见面的话题都绕着这件喜事。

虽说住在县城,但顾秀兰和丈夫办婚事讲究个实在、热闹,又不失体面。

婚礼前几日,顾秀兰就没闲下来过。

新房是厂里分给张卫国的一间筒子楼宿舍,不大,但收拾得利利索索。

墙用石灰水刷得雪白,墙上贴着请厂里工会宣传干事写的大红喜字,龙飞凤舞,格外精神。

窗户上贴着喜鹊登梅的剪纸窗花,是顾秀兰托老家巧手的嫂子剪了捎来的。

一张新打的双人木床靠墙放着,铺着印有牡丹花的床单,上面按老规矩撒着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小两口“早生贵子”。

最扎眼的,是靠墙摆放的那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则暂时放在楼道里,车把上系着的红绸子格外醒目。

“秀兰,恭喜啊!卫国都要娶媳妇了!”走廊里遇到邻居,无不笑着道喜。

“同喜同喜!到时候都来喝杯喜酒!”顾秀兰脸上笑开了花,手里还端着和好的发面盆,准备蒸喜馍。

婚礼当天一大早,张卫国就穿戴起来。

一身深蓝色的确良中山装,熨烫得平平整整,胸口别着朵大红绢花。头发抹了点发油,梳得一丝不苟。

几个要好的工友也早早过来,都是年轻小伙子,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准备组成自行车迎亲队。

“卫国,紧不紧张?”一个工友笑着打趣。

张卫国憨厚地挠挠头,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有点高兴!嘿嘿。”

迎亲的队伍出发了,七八辆自行车,每辆车把上都系着红绸,铃铛拨得叮当响,浩浩荡荡地穿过县城街道,朝着广播站家属院骑去。

路上引得不少行人驻足观望,露出善意的笑容。

新娘子赵红霞也早已准备停当。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西装,衬得人格外精神,黑裤子笔挺,脚上是擦得锃亮的黑皮鞋。

头发稍稍烫了卷,脸上擦了粉,抹了点口红,既符合新媳妇的喜庆,又不失播音员的端庄大方。

她大哥赵红军和姐姐、同事作为送亲的,也都在一旁笑着,屋里屋外挤满了人。

一番热闹而不失分寸的迎亲环节后,新娘子被接了出来。

自行车队载着新人和新娘的嫁妆,包括那台作为陪嫁的华生牌电风扇(用红绳捆着,由赵红军骑车抱着,一路招摇过市,返回纺织厂家属院。

仪式就在张家的房子里举行,挤满了亲朋好友和邻居。

厂里工会主席被请来当主婚人,讲话简短有力:“希望张卫国同志和赵红霞同志,在今后的革命和生产道路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中互敬互爱,孝敬父母,做一对模范夫妻!”

新人向挂在墙上的伟人像鞠躬,向双方父母鞠躬敬茶,交换了革命的礼物,钢笔和笔记本。

顾秀兰和张建国接过儿媳妇敬的茶,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好好过日子!”

宴席就摆在筒子楼的走廊里和几户相熟邻居家里借的地方。

菜肴是实打实的硬菜:整鸡、整鱼、红烧肉、四喜丸子等。

香味飘满了整个楼道,用的是散装白酒和汽水,宾客们举杯换盏,祝福声、笑闹声不绝于耳。

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抢着糖果和肉吃。

顾家人作为女方的娘家重要亲戚,被特意从乡下接来,安排在主席上。

看着眼前的热闹,周氏拉着顾秀兰的手,低声说:“秀兰,你这心啊,总算能踏实放下了。”顾秀兰红着眼圈点头。

苏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充满八十年代特色的县城婚礼,心里止不住的好奇看望。

宴席直到下午才渐渐散场。年轻人又拥着去新房闹了洞房,无非是让新人唱个歌、讲讲恋爱经过,笑声一阵高过一阵。

夕阳的余晖透过筒子楼的窗户,洒在略显凌乱却洋溢着喜悦的走廊里。

这场属于县城普通工人的婚礼,简朴、热闹,带着时代特有的印记,圆满礼成。

张家婚宴的喧嚣渐渐沉淀,月光透过筒子楼的窗户,在水泥地上投下安静的斑块。

顾家一行人留宿在顾秀兰家,屋里弥漫着茶水味和喜庆后的温馨倦意。

周氏抱着熟睡的虎头,轻轻拍着,语气欣慰:“秀兰这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能落地了。红霞这姑娘,行事大方,眼神正,是个能安稳过日子的。”

顾铁生坐在一旁,闻言点头:“嗯,建国和秀兰不容易。看着卫国成家,我们也放心了。婚事办得挺像样。”

李素娟擦着手走过来,脸上带着笑,也带着点过来人的感慨:“那缝纫机、电风扇,都是实在东西!小两口都是吃商品粮的,往后日子肯定红火。”她说着,目光扫过旁边几个孩子。

顾红秀和顾卫民显然还沉浸在白天的兴奋里,俩人挤在一条长凳上,叽叽咕咕。

“小哥,你看见没?建国姑父喝酒上脸,跟关公似的!”

“看见了!还有呢,闹洞房让他们咬苹果,差点亲上!哈哈!”

“新嫂子的大衣真红!头发卷卷的,真好看!说话像广播员!”

“自行车才带劲!等我长大了…”

“等你长大了,自行车早就过时了。”一个声音突然插了进来。

说话的是坐在窗边桌旁的张卫家,张卫国的弟弟,约莫十六七岁,正就着灯光翻着一本边角卷起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现在城里都兴摩托车了。哥他们也就是按老规矩办,没啥新意。”见两人看过来他继续说道。

红秀和卫民被泼了冷水,有点不服气。卫民梗着脖子:“摩托车有啥好?突突突吵死人!自行车多好,又安静又能锻炼身体!”

卫家从书本上抬起眼皮看了弟弟一眼:“以后肯定是机械化的时代。”

他说完,又低下头埋进书里,仿佛眼前的习题比外面的热闹更有吸引力。

李素娟听着孩子们斗嘴,笑着摇头:“卫家这孩子,就知道啃书本。不过说得也对,你们啊,以后也得跟卫家哥学,好好读书,才有大出息。”她这话是对红秀和卫民说的。

卫家闻言,耳朵微微动了一下,但没抬头,只是翻书的动作顿了顿。

这时,顾秀兰端着切好的苹果进来,正好听到后半句,笑着接话:“卫家啊,就是个书呆子!跟他哥不一样。卫国像他爸,实在肯干。卫家随他小舅,心思活,就爱钻研这些。”语气里带着对小儿子的另一种骄傲。

苏晚抱着糯米,安静地坐在一旁。

她注意到卫家虽然嘴上说着“没新意”,但当大家夸红霞大方、夸卫国有出息时,他翻书的动作会慢下来,显然也在听着。

这个年纪的少年,大抵都是这样,嘴上故作成熟不屑,心里未必没有对兄长成家立业的一丝羡慕和对自己未来的憧憬。

她笑着对卫家说:“爱读书是好事。书里有大世界,能读出真本事。说不定将来卫家就能造出比摩托车还厉害的东西呢。”

卫家没想到大嫂会突然跟他说话,还肯定了他的“事业”,一时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热,含糊地“嗯”了一声,但脊背似乎挺直了些。

周氏看着儿孙满堂,笑语晏晏,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行了行了,一个个的,都有自己的理。不管骑自行车还是开摩托,不管老实干活还是读书钻研,只要走正道,都是好样的。”

夜渐深,孩子们终究抵不过困意,红秀和卫民开始打哈欠,卫家也合上了书本,掩饰地揉了揉眼睛。

屋里的灯光温暖而宁静,将白日的喧闹隔绝在外。

众人也都沉沉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