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5章 我也想去国风养老院看看,学做竹编挂件

十一月的柳岸里,寒风带着几分凉意,樊赟、倾喃和凰慕却在国风养老院的活动室里忙得热火朝天——她们要把老人们的手作故事整理成一本《银发非遗手札》,让这些藏在针脚、竹丝、漆色里的温暖,能被更多人看见。

活动室的长桌上,铺满了老人们的手作和照片:张奶奶编竹编时磨出茧子的手,李爷爷拼布艺马面裙时用的碎布头,王奶奶做漆器书签时剩下的螺钿片,还有他们做手作时专注的神情、完成后的笑容,都被照片一一记录。凰慕负责整理文字,她坐在老人们中间,听他们讲每一件手作背后的故事,然后一字一句地记在笔记本上。

“我这竹编桃花挂件,是想着远在外地的孙女编的,她小时候最喜欢在院子里摘桃花,”张奶奶握着樊赟的手,眼神里满是温柔,“编的时候总想着她小时候的样子,编错了好几次,最后还是程师傅帮我改好的。”樊赟点点头,把张奶奶的竹编挂件放在拍照区,调整角度,让阳光正好落在桃花纹样上,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

倾喃则负责给手作分类、编号,她把竹编类、布艺类、漆器类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每个盒子上都贴了标签,写着老人的名字和手作名称。“这些手作都是老人们的心血,咱们一定要好好整理,让读者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件作品的细节,”倾喃一边贴标签一边说,“比如李爷爷的布艺马面裙,他特意用了不同颜色的碎布头,还原了明代马面裙的褶子,这些细节都要在书里写清楚。”

联盟的年轻团队也来帮忙,小夏负责设计《银发非遗手札》的封面,她用竹编纹样做底纹,中间放了一张老人们和年轻人一起做手作的合影,封面标题用漆器嵌螺钿的风格设计,既美观又有非遗特色;林晓则负责录制老人们的口述音频,打算做成二维码印在手札里,读者扫码就能听到老人们亲自讲述手作故事。

有天下午,程师傅和郑师傅也来到活动室,程师傅看着张奶奶的竹编挂件,笑着说:“张奶奶刚开始学编竹丝,手总抖,现在编的桃花比我编的还好看。”郑师傅则拿起王奶奶的漆器书签,说:“王奶奶对颜色特别敏感,她调的漆色比年轻人调的还均匀,这些老人们都很有天赋,只是以前没机会展示。”

《银发非遗手札》整理得差不多时,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特意来探望,看到满桌的手作和整理好的文字、照片,感动地说:“你们不仅捐钱建设国风养老院,还用心整理老人们的手作故事,这不仅是一本手札,更是一份珍贵的非遗传承资料,我们会帮忙联系出版社,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温暖的故事。”

次年三月,《银发非遗手札》正式出版,首印的五千册很快就卖光了,很多读者在网上分享读后感:“没想到老人们能做出这么精美的非遗手作,他们的故事太温暖了!”“看完这本书,我也想去国风养老院看看,学做竹编挂件。”还有学校的老师联系三人,希望能把《银发非遗手札》作为课外读物,让孩子们了解老人们的非遗故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银发非遗手札》来到国风养老院,给每位老人送了一本。张奶奶翻开手札,看到自己的竹编挂件和故事,激动得眼眶泛红:“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出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李爷爷则拿着手札,给身边的老人念自己的故事,脸上满是自豪:“你们看,这是我做的布艺马面裙,书里写得可详细了!”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非遗、关注老人,三人还和当地的小学合作,开展“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邀请国风养老院的老人们去学校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非遗手作。活动当天,张奶奶教孩子们编竹编小蝴蝶,她握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一点点教她如何绕竹丝:“慢慢来,不用急,竹丝很软,你轻轻拉,它就会听话。”小女孩很快就编好了一个小蝴蝶,开心地说:“张奶奶,我要把这个小蝴蝶送给妈妈,告诉她这是我和您一起编的!”

李爷爷则教孩子们拼布艺小书签,他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碎布头,教他们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个小男孩拼了一个小太阳,说:“我要把这个书签送给养老院的王爷爷,希望他每天都像太阳一样开心。”李爷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你真懂事,王爷爷收到肯定会很开心的。”

活动结束后,小学的校长对三人说:“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非遗手作,还懂得了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以后我们要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一起传承下去。”

樊赟、倾喃和凰慕也很开心,倾喃说:“看到孩子们和老人们相处得这么融洽,我觉得咱们做的一切都值得。以后咱们可以把‘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推广到更多学校,让更多孩子和老人受益。”

六月的国风养老院,庭院里的竹子长得郁郁葱葱,竹编凉棚下,老人们和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正在举办“非遗手作成果展”。展台上摆满了老人们这半年来做的手作:竹编的扇子、布艺的香囊、漆器的笔筒,还有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做的手作拼图,每一件都透着满满的爱意和匠心。

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特意赶来,给表现优秀的老人颁发了“非遗传承之星”证书。张奶奶拿着证书,激动地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现在才知道,我还能为非遗传承出一份力,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这辈子值了!”

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一旁,看着老人们开心的样子,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心里满是温暖。樊赟说:“咱们从捐赠积蓄建设国风养老院,到整理《银发非遗手札》,再到开展‘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一步步走来,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看到现在的成果,一切都值得。”

倾喃点头,看着远处正在教孩子们编竹编的程师傅,说:“程师傅和郑师傅他们也付出了很多,他们不仅教老人们手艺,还陪着老人们聊天、过节,把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凰慕则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有《银发非遗手札》的出版仪式,有“非遗手作进校园”活动的场景,还有老人们和国外匠人视频交流的画面:“轻折柳的故事,从来都不是我们三个人的故事,是所有热爱非遗、关爱老人的人的故事。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加入我们,一起把这份温暖和传承延续下去。”

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国风养老院的庭院里,竹编凉棚下的笑声渐渐淡去,老人们和年轻人依依不舍地告别。樊赟、倾喃和凰慕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竹子的清香,吹拂着她们的头发。

“咱们以后还可以做更多事,”倾喃突然说,“比如在国风养老院开一个‘非遗手作工作室’,让老人们能有专门的地方做手作;还可以和国外的养老院合作,开展‘跨国非遗手作交流’活动,让老人们的手作能走出国门。”

樊赟和凰慕都眼前一亮,樊赟说:“这个主意好!咱们可以慢慢规划,一步一步来,只要咱们初心不改,热爱不变,就一定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凰慕笑着说:“是啊,岁月还长,咱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去守护非遗,去温暖更多人。轻折柳的故事,还在继续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