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6章 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们的认可,更是对非遗文创的肯定

十一月的柳岸里,寒风裹着桂香的余韵,“诗画汉服体验店”的里间却热闹非凡。樊赟、倾喃和凰慕正围着样品台,反复调整“汉服糕点礼盒”的细节——礼盒主体用深棕竹编材质,正面印着一幅缩印的“四季诗画汉服长卷”,从春桃、夏荷到秋桂、冬梅,四套汉服纹样依次排开,边缘还缀着细金丝线,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礼盒里面要分四层,每层对应一个季节的糕点,”樊赟指着分层设计图,“春季层放桃花糕,垫一张印有‘桃之夭夭’诗句的棉纸;夏季层放荷花酥,配一把迷你竹编小叉;秋季层的桂花糕要单独装在浅棕色棉布袋里,袋口系上桂花纹样的丝带;冬季层的梅花酥旁边,要放一枚小小的陶瓷梅花挂坠,既是装饰,也是赠品。”

倾喃则在调试礼盒的开合方式:“用磁吸扣代替传统的绳结,既方便打开,又显得精致,礼盒打开时,里面还要放一张折叠的‘四季汉服解说卡’,用图文告诉大家每款糕点与汉服的关联。”凰慕还特意联系了之前合作的学校,让孩子们在解说卡上画了小插画——有的画了穿着桃花汉服的小人,有的画了捧着荷花酥的小兔子,让卡片更添童真。

首批礼盒试做出来后,三人邀请了体验店的老顾客和汉服社团的成员来试吃提意见。一位经常来买汉服的姑娘,打开礼盒后,先被里面的陶瓷挂坠吸引:“这个挂坠太可爱了,和我那件梅花汉服正好配!”另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则说:“解说卡上的插画孩子特别喜欢,还拿着卡问我‘妈妈,这个小姐姐穿的衣服,是不是和上次我们做的糕点上的花纹一样呀’,无形中就给孩子科普了汉服文化。”

根据大家的意见,三人又做了细微调整——把桂花糕的棉布袋换成了更透气的纱布材质,让桂花香气能轻轻透出;在礼盒底部加了一层防震棉,避免运输过程中糕点碎裂;还在礼盒外侧贴了一张小小的“非遗手作”标签,标注着糕点纹样的设计灵感来源。

十二月初,“汉服糕点礼盒”正式上线预售,没想到上线仅三天,首批五百份就被抢购一空。订单里既有普通消费者,也有企业客户——有公司把礼盒作为员工年终奖,还有旅行社定制了一批,作为“柳岸里非遗之旅”的伴手礼。

体验店的发货区里,学徒们正忙着打包礼盒,樊赟和凰慕在旁边帮忙检查。一位学徒拿着一份寄往北京的订单,笑着说:“这位顾客备注说,要给远方的奶奶寄一份,还让我们多放一张诗画卡片,说奶奶以前就喜欢在衣服上绣花,肯定会喜欢这个礼盒。”樊赟听了,特意在礼盒里多放了一枚迷你竹编发簪,附上手写便签:“愿这份非遗小礼,能陪奶奶温暖过冬。”

礼盒的热度还传到了线下,不少游客特意来柳岸里,就为了买一份礼盒。一位从广州来的游客,一次性买了五份,说要送给家里的长辈:“现在过年都送烟酒糖果,太普通了,这个礼盒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好吃又好看,长辈肯定喜欢。”还有位年轻人,买了礼盒后,在体验店试穿了一套梅花汉服,抱着礼盒拍照发朋友圈,配文:“今年过年,穿汉服、吃汉服糕点,把传统文化带回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礼盒背后的文化,三人还在体验店举办了“汉服年礼分享会”。分享会上,张师傅现场演示如何制作梅花酥,樊赟则讲解梅花酥纹样与冬季汉服的关联:“你们看,梅花酥的花瓣层数,对应着冬季汉服裙摆的褶皱数,酥皮上的纹路,和汉服袖口的刺绣纹样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衣同源’。”

分享会结束后,不少观众都留下来,跟着张师傅学做简单的桃花糕。一位阿姨学得格外认真,她说:“以前总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原来一块小小的糕点,也能藏着这么多文化讲究,以后我也要在家做给孙子吃,给他讲讲汉服的故事。”

一月的柳岸里,年味渐浓,工作室的墙上已经挂起了新一年的计划图。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院子里的暖阳下,翻着新的合作意向书——有食品企业希望联合推出“汉服糕点便携装”,让消费者能在便利店买到;有文创品牌想合作开发“汉服糕点纹样文具”,把糕点上的纹样印在笔记本、书签上;还有景区邀请她们在春节期间,举办“汉服糕点游园会”。

“便携装要注重实用性,”樊赟指着意向书,“可以做成独立小包装,每个包装上印一款汉服纹样,方便携带,适合作为日常零食。”倾喃则对“汉服糕点纹样文具”很感兴趣:“咱们可以把荷花酥的纹样印在笔记本封面上,用烫金工艺突出纹路,再在笔记本里夹一张可刺绣的布贴,让大家能自己绣出糕点纹样。”

凰慕则翻到“汉服糕点游园会”的策划案:“游园会可以设置‘糕点手作区’‘汉服体验区’‘诗词互动区’三个区域,游客可以一边吃糕点,一边穿汉服游园,还能参与诗词接龙游戏,赢取小礼品。”

二月初,三人带着“汉服糕点礼盒”和新设计的便携装样品,去参加了全国年货博览会。展台上,“四季诗画汉服”与对应的糕点整齐陈列,旁边的屏幕上播放着糕点制作过程和汉服走秀视频,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和消费者的目光。

一位来自上海的文创企业负责人,看到样品后,立刻表达了合作意向:“我们想把你们的汉服糕点纹样,用到我们的文创产品上,比如帆布袋、保温杯,再和你们的汉服形成联动,打造‘一站式国风生活方案’。”樊赟欣然答应,和对方约定年后详细讨论合作细节。

博览会结束后,三人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她们的“汉服糕点礼盒”,被评为“年度最佳非遗文创产品”,邀请她们去北京参加颁奖仪式。站在颁奖台上,樊赟拿着奖杯,激动地说:“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们的认可,更是对非遗文创的肯定。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更多的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三月的柳岸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体验店的院子里,新染的桃花色布料正随风飘动。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刚发芽的桂花树下,翻着新一年的计划图,旁边放着刚泡好的桃花茶。“今年咱们要重点推进‘汉服糕点游园会’,”樊赟指着计划图,“还要开发‘汉服糕点研学课’,让孩子们在学做糕点的同时,了解汉服文化。”

倾喃点头:“我还想在体验店开一家‘汉服茶点铺’,专门卖联名系列的糕点和非遗茶饮,让顾客能在这里吃着糕点、喝着茶,感受慢生活的美好。”凰慕则笑着说:“咱们还要把‘汉服糕点’带到国外,比如荷兰的特展,让海外观众也能尝尝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